2020年一定是多年后也会记忆犹新的年份,疫情让每个人都有了不一样。上半年在美国,下半年回国。心路历程五味杂陈,其中老婆孩子滞留旧金山,归途未卜时的痛苦感受,后来变成了一笔财富。每当投资不顺利,生活不开心的时候,对比一下那时的心情,我都会豁然开朗。痛苦的边界体验和投资中失败体验一样都是不愿意遇到,但遇到了就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职业投资整整五年了,有一些值得总结的东西,在此记录下来算作自己的一个总结,也分享给大家,希望提供一个思考的维度,有一点启示。
先介绍一下投资历程,分两个阶段。一、2000-2015;二、2016-至今。前一个阶段是投资没入门阶段,2016开始职投生涯算是入门了。投资业绩是从2014开始记录,因为从投资的资金上是从2014年至今是连续的。2000-2013投资上投入的资金只是2014年起点的几百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资金很少但也做不到盈利。2014,2015两年主要做的就是资金打新,因为只记录了中签股的收益,进出资金也比较频繁,搞不清楚那两年的投资收益,索性就按照目前资金反推2014起点的投入,编造了那两年的收益率。职投后都有清晰的帐目,做了2014以来的投资收益表,以及2020年月份收益表。如下:

职业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以投资为职业的工作,这份工作所处的行业进入门槛,我觉着肯定不比外卖骑手高。牛熊长周期赚钱的注定是少数,这是由行业的门槛度决定的。要想生存,一定是要建立起来优势,不然凭啥呢
下面分享职投五年来的体会。我觉着目前我处在职投生涯的中早期,是因为投资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思考,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学习迭代进化。从成长周期看,我固化了一些方面的认知,但还有很多方面的认知处在快速演化进程中,且有非常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我就从自己固化和演化的两个方面选取一些关键词来陈述。这里强调一下,我的认知只是我自己的思考,投资上无对错,只有适合,因为我的苦恼对于很多人来说从来可能就不是问题。很多取得高收益的朋友,我倒是觉着可学习的地方不多,多是自己的特质,像我这种天赋做不好投资的人,也许思考的方式对大家能有一点借鉴意义:)
投资体系也是人生哲学的一个变现,我是信奉阳明心学,也就是融合了道家佛家的儒家。投资思想上我是遵从道家,但行动上我是典型的儒家。
已固化认知的关键词:
1、自我认知
以前我写过一个帖子“认清自己“实际上是投资中最核心因素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7837。
做投资有20年,职投也有5年,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锻炼改进的机会。但我绝不是谦虚的说,在对抗与博弈;坚定与信仰这两个方面始终都在低水平徘徊,我认为以后也不会有本质提高。
在对抗交易场景下,贪婪与恐惧如影随形,博弈的结果很多时候都让自己觉着自己好弱。在需要坚定,建立信仰的时候,从来没有实质性建立起来,不可抗拒的受信息和价格牵引。例如2018年底,市场低位,也能感知,但仍然担心风险,或者说我任何时候都担心风险,看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对应应变的能力弱。
对于投资这个收益就应该来自于承担风险;复杂因素混合运行的投资环境里收益就应该来自于拨云见月,看清主要矛盾;博弈里的胜者理应是心理强大的那一方。我处处天性皆弱,该如何在投资市场生存?
看到冯柳关于简单和复杂两种思维框架的陈述,让我有了很大的启发,人天生都是有明显的简单思维框架和复杂思维框架的倾向。
极简思维框架的人,能抓主要矛盾,大赚大亏的人多是这类,市场里的强者也基本是这类,由于自身很强,容易缺乏敬畏心,也许自信与敬畏不好两全。
复杂思维框架的人,觉得是多因素与矛盾发生作用。比较容易敬畏世界,但缺乏定力和自信,而且会比较累。
我是典型极度偏向复杂思维框架,缺乏定力和自信,累这个事,天书开玩笑和我说过,他做投资“累”的程度可能是普通人的平方,而我是他的平方!
可是我就是如此的,唯一该做的就是认清自己,认清边界,不懈努力,也许很累的赚一点小钱就是最好的结果:)
2、确定性
投资的第一原则就是确定性,职投以来也是模糊这么去做的,直到杨继东老师提出的确定性三个来源,周期;价格与价值;规则。才清晰明确化,并成为我投资体系里最底层的逻辑。只要是像样点的仓位,我都是会遵循确定性原则,没有我就等,巴菲特说的认清能力圈边界,孙子兵法里说的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都是一个意思。
3、优势
如何在竞争门槛低竞争充分的投资市场生存,唯有建立优势。
如何建立优势?在竞争中胜出?我们从小一路考试过来,都是在竞争,乍看上去,投资和考试的竞争很像,都需要学习,但本质的区别是,考试基本是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竞争,而投资是自选科目,开放时间的竞争。那么面对投资这个考试,就需要因人而异,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长,资源。在自己可以建立起来优势的地方累积。
4、简单
简单是一种倾向,是一种原则,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就是变量因素少肯定是简单的,德隆大师的三个知道,实际上就是在降低难度,让事情变的简单一点。一直做简单题就会一直得分,反正投资市场是自我选题。所以选择要做那些自己觉着简单的事情。
5、呈现
策略都应具有“呈现”的特点,就是不预测,只应对。
实际上每个人的操作也都是根据呈现了某种因素,也就是逻辑起点,来操作的。谁操作都会有个理由吧,只是理由靠谱不靠谱的问题。而靠谱的策略应该是呈现了某种情况尽量具备充分性条件,可以变化成某种结果。但投资中无绝对,肯定只是可能性,那么这个逻辑是否靠谱,确定性三原则就是最好的尺子。我做的策略都是相对简单的围绕规则来的,而价投就是价格和价值的衡量,这个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则时和资产配置轮动就是需要对周期的深入了解。
6、分散
分散已经是我明确的倾向,因为唯有分散有利于我心情平静,每个人集中还是分散,我觉着取决于哪样你舒服。
7、平均
平均也成为我交易的一种倾向,无论是则时还是坚定,我都不行,交易上我就倾向于多次平均,平庸就是对我最好的结果,集中很容易让我心态失衡,有人就是靠高对抗博弈来生存的,我就尽量不当对手盘来供养了
8、顺人性
大部分的原则,我觉着都是符合道家思想,顺人性,因为太多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逆人性,无论是忍耐还是抵抗,心态都会在进一步的失衡中更容易崩溃。比如只要仓位重,我就紧张,很多让自己很焦虑的交易,回头看真的没什么,很正常,唯一的区别就是自己仓位重了,心态被牵引了,交易让自己睡好觉是个好原则。
演化中认知关键词
1、风险
从极度厌倦风险,到理性看待风险,到尝试接纳风险,风险在认知里在不断演化,但目前还没到主动拥抱风险阶段,盈亏同源道理好懂,做到好难。一概的拒绝风险肯定是不合理的,主动承担什么样的风险,风险兑现的时候如何应对,这些我还差好多,方向对了,就慢慢来。
2、可能性
投资收益不行,不是防守做的不好,而是进攻的能力不行,该赚钱的时候都没赚到什么钱。2020年我很深的一个体会就是当可能性不贵的时候,该花钱买一些可能性。
3、投资品类的学习方向
和一位投资上的朋友聊天,他说:你股票和债券都不懂,做的啥职业投资呀!仔细想想此言不假,我主要交易的品类转债、基金、期货、期权。都是衍生品,有的经常交易的品种,里面包含的底层标的都不清楚,财务报表不会看,行业周期不清楚,企业发展搞不懂,债券价值看不清。最近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市场就教育了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核心资产的增长和我无关,转债价格重构挨的揍全程参与。
我深刻认识到以前“股票、行业这些的研究结合我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是没法支撑因研究而出发的交易”这种想法的问题。这些最底层的投资品类,虽然我没能力靠研究来发起交易,但绝对要学习到发生了什么能够及时看懂的程度。看不懂底层代码的程序员应该永远是三流工程师吧
2021展望,投资是一个不适合建立收益目标的事情,毕竟这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唯有顺应形势。不然就会被设立的目标所牵引,做出不必要的动作。
如果一定要给投资设立一个目标,我想应该是“成长”!
最后聊聊五年的职投生涯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我变成了标准宅男,社交大幅减少,投资又是一个和得失紧密联系的事情,难免心情因此波动。焦虑、紧张的情绪也时有出现,五年来差不多95%的时间都是很专注投资这一个事情,我想不是赚钱养家的压力,也不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动力。而是“喜欢”!
我觉着选工作和选老婆一样,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喜欢”!在漫长的岁月里,唯有“喜欢”才能“包容”。才能在不可避免的不如意中快乐生活。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我是一个host 、lyjgeorge 、夏天的夏天 、jslu20200222 、孔曼子 、 、 、 、 、 、 、 、更多 »
我是偏向绝对收益者,这个按月无回撤的现象是因为资产配置的结构决定的。我始终权益相关仓位比例都没有超过50%,另外50%以上的资金都是配置在低风险策略上,这个低风险部分类似于一个对冲基金在运行,由于这种策略受容量的影响,所以做这类交易的人,基本都不会提及,这个大家也应该可以理解。
我把能说的可以说一说,比如50指数股票对冲期权合成空头打新股,比如300指数增强开放基金和期权的保险策略-领口策略-合成空头这三种形式切换的对冲组合。对冲的策略我以前也详细说过一个失效的,https://www.jisilu.cn/question/330376里面详细说了分级基金折溢价对冲股指期货的策略。对冲策略多类似这个吧。
当权益市场不好的时候,权益那边是照样赔钱的,就要靠低风险这边来补血,就看哪边多了。权益好的时候,就是两边都是赚钱的,但赚钱的幅度远远低于市场平均幅度,低风险部分实际上是朝不保夕,有一顿没一顿。但这部分虽然赚的少,赚的不容易,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少会亏回去,这部分类似于利息增强的仓位。

nirvana_jsl2 - 投资新手
关于底层品种,投资这事追求模糊的正确:
正和市场
正期望概率
清晰的收益来源
这些模糊的正确应该决定了80%的收益。
剩下的需要精进的20%可能付出巨大的努力,感觉性价比不高啊。这个精力干点其他的呗,哈哈哈。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leelily 、Taooo 、京楚 、望月斋2013 、孔曼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我思考过,一个人投资体系的成长,除了和人的能力和性格相关,还有就是成长路径依赖有关,我职投路上结识的很多好朋友,他们的投资体系是一脉相承,从开始不断盈利到现在,是一个投资方法的复利累积,心态和能力也是这么一路累积过来的。
我前十几年,除了打新股,即使资金量再小,都没有形成赚钱的复利累积,更别提投资方法的复利累积了,当职投的时候,我面临着资金量和能力的不匹配。而对冲交易需要资金有一定规模,时间必须全职充分,收益不高,但回撤小。方法完全匹配我的情况,也符合我的优势
自信和成熟的策略,我都是要靠不断胜利来累积的,有人是可以天生自信满满,简单思维框架的人,容易自信的认为自己的判断就会有相对应的结果,但投资市场赚大钱就是需要这种气质,这就是投资信仰。这样气质的人,配上专业的知识学习,不断的交易磨练,就成为了我们中的大师。
天赋这事,不认同天赋差别的人多数都是天赋异禀的人,我小的时候奥数全市获奖,我觉着我是很聪明的,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接触到更多的人,明白自己智商太普通了,经常被人碾压,接触到越高层次,你就会发现越多天赋乍舌的人。
投资也是一样,有的人逆天的收益。假的吗?吹牛吗?我相信至少集思录上大部分都是真的,我们除了看其中的逻辑,交易的路径,最主要的是看这事我们能不能做好,如果人家做的事情,你根本就不敢干,那还谈啥后续,况且敢干不能说明什么,这里面诸多环节和体系,都没那么容易模仿。
我想市场里大部分还都是像我一样的笨小孩,笨小孩的苦恼可能只有笨小孩可以体会。小的时候。我就从内心里纳闷过,为啥有的同学看上去也很努力,为啥成绩就不行,学也学不会呢?有句老话就是笑话人不如人,我现在就变成了那个努力但成绩不行的小孩。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nanfangyinan 、丽丽的最爱 、妖红 、maggie2007 、我是一个ho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说我写文章的文笔还不错,这个我倒是想说几句有意思的事情,高考我是语文瘸腿,不及格,当年高考语文及格了,分数就够了第一志愿。我就能去北京读大学了。现在能写点东西,我想是因为职投以后总看书,看文章有关系,看的多了,总能记住点,自己思考多了,总能悟出点。
我还想说个更有意思的,我问过小卡,想知道作家小时候语文成绩如何,他的回答是也不算好。
我想表达的可不是学习无用论,我是学习有用论坚定支持者。我想表达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只要专注、喜欢、重复去练习某个事情,基础再差,也能达到一个还将就的水准。只看是否能够坚持!

涅槃2020
- 慢慢变富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jiangyounan 、选择大于努力V 、superstar1985 、kwok更多 »
我以前语文成绩就很好,但是我现在写起文章感觉自己废话连篇
雪球的很多大v写文章,站的很高,把简单的事儿说的很复杂,复杂的事儿说的更复杂
打新老师的特点是姿态很低,让你感觉他就是你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
他有和你一样的迷茫和困惑,也有跟你一样的恐惧和贪婪
他总是一针见血指出你的问题,又能把问题化繁为简,实在让人难以抗拒
希望打新老师抽空多写点、再多写点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积少成多66 、yf0806 、Spike1988 、rainer123 、daxian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近期主要思考关于风险的理解。说说我自己进化的一点想法,职投以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对风险是一个绝对拒绝的态度,面对机会第一层思维就是考虑回避风险,比如2018年底,也不敢怎么买权益仓为,因为的确有可能继续跌,继而赔钱。而忽略了可能性,这几年的交易体验,是市场给机会该赚钱的时候,能力不足,风险和收益是硬币的两面,这个无需赘述。但面对机会时的思维方式是可以改变的,我目前的第一思维模式是我不拒绝风险,但我衡量风险的贵贱,当我觉着可能性便宜的时候,我去拥抱风险。比如现在我觉着少部分低价转债风险便宜,我就买点,涨的好的核心资产,我觉着风险不便宜,我就丧失了可能性,也就没赚到,这是能力所致。
一直以来就是害怕亏钱,最近看天书老大权益仓位全面开花,问他:“你是什么时候不那么怕亏损而持有一定比例权益的”(我和老大的投资经历有挺多类似的地方,都是有闲钱需要投资才走上投资之路,只不过他入行比我早,水平比我高,钱比我多而已,但都是由低风险入门一点一点进化的过程,所以我遇到的问题,他都之前遇到了,他的解决办法和认知对我是切实有效)他说:“2017年英力特赔了大钱之后就不害怕了,你现在就是缺少一次赔大钱的体验”的确我既没有赔大钱的体验,也没有赚大钱的体验,体验边界很窄。痛苦是可遇不可求的财富,但谁也不愿意遭遇痛苦!

打新交朋友
- 立不败之地;败可败之兵---先胜后战
赞同来自: leelily 、妖红 、rooyan 、vizla 、那年那月那一天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一个低位都不太敢买权益的人,聊基金多少有一点滑稽的感觉。抱团的赛道核心资产能否继续涨,低估的蓝筹,被遗弃的小票能否反转,这我哪里知道。在目前我的交易体系里我都没有依据趋势判断发起的交易,所以我对行情趋势也没观点。但我也有一些关于基金的其他观点,并运用到自己的交易中。
一、趋势是由强者决定的,现阶段和以后市场的强者就是基金。基金的行动影响了市场的趋势。如一月份市场的强势和大量基金发行,且募集建仓期有密切关系。事前可能分析不透彻,但至少事后或事中可以依据这个思考维度来考虑问题。争取事前能够通透一点。
二、承认优秀基金经理的超额阿尔法能力是远超个人的,目前我的认知是逻辑能用优秀基金去表达,就不自己去表达了。同样是要去干一个事情,人家比自己干的好,就请人家去干嘛。但要干什么事,这个要自己来选择,然后找干同样的事情的优秀基金经理帮自己完成这部分工作。
三、了解基金运行的机制和局限性。比如受近视效应的影响,认为买基金就会赚大钱,那肯定是违背常识的,权益基金大多有持仓限度的要求,注定类似于指数。但进一步,好基金的收益跑赢宽基指数,这个虽然也是统计套利的范畴,逻辑也不具有强确定性,但仍然是可以用来交易的后验逻辑。我目前就在用这个逻辑做了策略。
术业有专攻,熟才能生巧。基金熟悉之路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远超行业研究和个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