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基本回顾
2024年年终收益24.76%。我自认为是满意的,因为符合我的初心目标:熊市年份坚决守住正收益,牛市年份争取跟上平均涨幅。我的理解年度不亏的收益结构是由投资持仓结构决定的,投资收益幅度是由投资能力决定的。
年初的一二月份出现了职投十年来唯一的最大5%幅度的回撤,这是一个三重原因共振的结果,一是市场针对小市值的爆锤行情,我整体权益持仓都是偏小风格,微盘股和转债都受到很大冲击。二是违背了弱者体系的基本原则,违背了在没有认知优势的情况不预判只跟随的原则,随意的把微盘股的期权对冲仓位去掉了,只是因为脑子里忽然觉着有可能来牛市,裸多了微盘股,继而大暴跌后在低位割肉,形成永久性损失。三是恰逢寒假,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旅游,下跌大波动带来的很多低风险套利机会没法参与,以往都是可以靠这部分弥补权益损失,同时关注度思考度都不够,在权益仓位的处理上也有一些失误。
九十月份的暴涨行情,是以往我的投资体系里最怕的暴涨行情,因为为了持仓结构的安全性,权益持仓多是保持低仓位是常态,这次的暴涨行情是在低迷了几个月之后的突然暴涨,权益持仓我主要是转债,因为估值问题,我处在正常偏多的仓位,同时也因为周期和价值的位置,拥有一定的赔率优势,就持有一些北交所等零散权益,在暴涨行情里虽然跟不上整体涨幅,但对于我自己是满意的,因为权益持仓比例处在自我设定的偏高位区,如果25年开年这几天的突然下跌,改成突然上涨,那我就变得很被动,因为转债都因为流动性溢价涨了一遍,我把大部分进攻转债都换成了防守债,北交所这类的零散权益也都早就卖光了。突然上涨就存在权益明显不足的尴尬局面。而在我的投资体系里面我力争都是涨跌不预判,涨跌都随意的状态,目前权益持仓等效权益在低仓位阶段,并不是我看明白了要跌,而只是操作惯性使然而已。
同时九月末因为流动性大幅改善,涌进来大量趋势性交易资金,从而带来大量的定位偏差机会,也带来了低风险套利的很多黄金机会。一度趋势力量远远大于套利力量,从而在一些回头看不是那么黄金的机会时钱就用没了,瞪眼看到一些黄金在地上,但已动不得,就如负油价时油船已经装满装不了,也就是因为这样也才会有负油价。举个夸张的例子,十一期间外盘沪深300的同标标的03188居然已经涨到对比十一假期前涨16%的位置,但回看疯狂仍然有合理的逻辑,因为即便不可能所有成分股都涨停,但大部分涨停的话,预含第二天涨幅,16%也是合理的范畴,这就好比转债正股一字板,转债涨16%也是合理的,但对于这个结构就带来黄金套利机会,因为可以空外盘期货,即便内盘期货和ETF都涨停买不到,还可以申购场外基金来完成对冲平衡,这是几乎可以负成本获得看跌期权的机会。可惜我也做的不多,因为内外盘都没啥钱了:)
之所以1月5日才写年终总结,主要原因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和向朋友请教,总结一些认知和思考需要改变的地方。
时刻谨记底层原则: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底层原则,因为守住了原则,也就框住了错误的边界。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只是我的原则。
孙子的先胜,强调的是能力圈和边界的问题,我因为天生胆小,一直以来这个方面做的都挺好,不会因为诱惑去冒险,轻易迈过能力圈边界。
老子的不争,强调的是弱者逻辑,除去认知优势明显,赔率和概率共振的强者时刻,绝大部分时间的决策都应该是不挣强,不预判,只跟随。不要随意做判断性交易。
年初时微盘股组合卸掉1000期权合成空头对冲,造成了大损失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而且我是有深刻反思的,但前几天又来了一次,我一直有一部分股票开基组合对冲500期权空头,因为开基里有大部分是一个定增基,要一个月后正好三年到开放期才能赎回,而期权是12月的,要换成1月的,我又是看500贴水,300升水,想占这点小便宜,时间也就一个月。就很随意的把500空头换成了300空头,结果就赶上300大票大幅走强500小票行情。又是随意操作酿错误呀!
所以投资中的不变与变来如何平衡,慢思考的投资体系结构要逐步完善,且要坚守好。无论是操作原则还是持仓体系原则都要有固定的章法,不该由快思考的随意动作去违背。
量化手段来框定持仓结构风险体系
总结都是个性化的,因为投资里遇到的问题是个性化的,困扰一个人的问题很多时候对别人从来都不是问题。
这几年我是从由完全绝对收益风格向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并行模式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具有贝塔属性的持有类权益投资由无到有,逐步增加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风险敞口逐步放大,同时持仓进攻性逐步获得的过程。这里面一直固有一个矛盾,就是整体持仓合理风险系数和交易惯性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也就是慢思考的风险结构和快思考的持仓交易品种有时不同步的问题
举个例子就是低迷时,转债和其他权益估值也很合理,那么慢思考觉着持仓机构应该接近半仓是合理的,那转债等权益的持仓根据自己快思考的习惯和惯性也是越跌越买,两者基本一致。但比如现在的情况,慢思考认为目前的等效权益持仓应该至少在2层仓是合理位置,可是我把转债持仓换算成等效权益,因为多是防守债,也就是1层仓,如果为了补齐仓位,去买权益,又在快思考的系统一面前很别扭。该如何解决呢?
初步的理解是风险敞口放大一些,但发现单纯放大是不适合我的,因为违背人性很容易犯低级错误,并不是增加这部分的权益本身不对,是我自己操作不好的问题。
我的好友集思录id空仓股民1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是常年高收益低回撤,虽然很难学,但他的方法和理念还是给了我很多启示。框定了风险比例也就框定了风险和进攻的边界,这也就框定了回撤的范畴,剩下的就是寻求局部阿尔法增强的问题了。
我想的方法是利用量化手段来框定持仓结构风险体系,客观评价持仓的等效权益比例。尊重慢思考的结果,不协调的部分,我想到了两个途径来调整,
一是在原有惯性的范畴内再加大仓位来寻求协调一致,毕竟这是自己有稳定阿尔法的领域,虽然扩大了仓位带来了风险,但风险在哪里对应都要对应,那还不如在不会出现低级错误的老领域。
二是利用量化的方法做某种认可策略的组合来做为仓位补充,作为一个整体来补充仓位,回避单个持仓和原有惯性的冲突,转债打算用禄得来做点量化策略。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资金周转频率,合理利用好杠杆工具
由于我一直有一些家里人的钱,付利息就可以,我的收益率这部分低息杠杆也是做出了不少贡献,如果纯从投资角度我的收益率是有被高估。
由于这部分钱的初心就是比利息高一些就行,甚至我自己的一部分钱很长时间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的资金使用效率一直比较低,大部分时间都是理财等机会的状态。
身边不少朋友如空仓股民1,都是资金极致使用的习惯,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杠杆类工具以及信贷资源来做投资,钱花不出去就难受的状态,这一直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今年九十月份的行情我也极少的把钱都花出去了,还破天荒的找朋友借了几百万做短期的周转,自我反馈上也体验到了资金使用效率的威力,在认知上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觉醒,以前我虽然知道那是对的,但我是很懒的人,改变更难。
虽然目前我还是持有大量现金,但认知变了,一切都会慢慢变,以后会对资金使用效率深挖掘以及更坚定的信念和习惯改变,并充分利用好杠杆工具在低风险确定性机会上的运用。
具有贝塔权益属性持有类投资的思考
摘录扫地小僧的一句话:交易性投资不可持久,这点我认可,但我是一定不会接受“持有类投资”。具体情况大家看他的留言,这话对我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思考。
我就是从完全交易性投资向交易性投资和持有类投资相结合的模式,交易性投资属于低风险范畴,大多没有权益属性,或者也是短暂的持有权益,属于机会驱动型的交易。我身边一些朋友都只是单纯做交易性投资,不碰权益,毕竟低风险有策略失效,资金容量等诸多问题,但也有资金更多的人专做交易性投资也过得挺好,我虽然不会改变发展路径,但这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
持有类投资本质上是承担贝塔的同时寻求阿尔法,完成承担风险同时获得进攻性的权益。
我思考应该分为强认知赛道和弱认知赛道来区别对待。
强认知赛道也就是自认为在这个赛道是有认知优势的,是有能稳定获得阿尔法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能力圈范围内,但能力圈边界由于权益特性,也不是非常好划分清晰。
在强认知赛道应该采取长持轮动的基础原则,用仓位来抵御大盘上行的风险,用标的选择的防守性来抵御下行的风险。
弱认知赛道也就是自认为在这个赛道没有竞争优势,大部分时间都是要以弱者的心态去面对,把本金损失风险权重考虑远远大于机会损失风险,寻找极端态赔率大的投资博弈机会,按照周期的思想,小仓大饼多次网格左侧入场,这样不容易出现在极端情况下,由于认知不足犯如微盘股年初低位割肉的低级错误
另外因为仓位小,建仓也够缓,且按照周期的初心入场的,容易熬到周期逆转,今年的北交所股票投资就类似这个逻辑。
机会驱动套利属性的交易性投资的思考
低风险交易策略,是具有收益高,风险低,但机会稀少,策略难找。资金容量低,策略容易失效等特点。
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目前我唯一的认知就是需要提升可辨识的机会出现时的风险容忍度,加大投资力度,从内心里去主动拥抱和承担风险。本来承担的风险就不多,投资总是要承担风险,扩大进攻性就是要把确定性机会时自认为可辨识的风险多承担,结果交给概率就好。
最后贴一个链接https://www.jisilu.cn/question/504623
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写的《关于身边朋友咨询如何学习投资交易的思考和答复》,我觉着对想职投或者投资初学者还是有些用处。
追梦者雷 - 用投资做善事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蝶恋火2 、碧水春 、laoshihao 、超级怂人全靠蒙 、追梦者雷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打新大佬,我在看到期为正的临期债,发现蓝帆和维尔这两只到期收益特别高,超过6个点。而相邻的转债基本都是到期税后负收益,这种是不是很明显说明这两家公司肯定有重大瑕疵!可能暴雷或者还不起钱。我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不买到期收益偏离正常水位的债,不研究,直接排除。这就是从市场有效性的维度去思考的。即便最后风险被证伪,那也不说明就没风险。我觉着我没有超越市场的认知,所以这种难题直接忽略掉。
再一看帖子,蓝帆大股东质押比例高,维尔是环保行业,存在应收款收不到的问题,2、3、4股东虽然是国资委,但持有比例只有13%,说明安全性尚差。
我这样分析是否有逻辑偏差或者重大问题,请指导,谢谢
再一看帖子,蓝帆大股东质押比例高,维尔是环保行业,存在应收款收不到的问题,2、3、4股东虽然是国资委,但持有比例只有13%,说明安全性尚差。
我这样分析是否有逻辑偏差或者重大问题,请指导,谢谢
赞同来自: 蝶恋火2 、jisabao 、flybirdlee 、柿柿如意牛旋风 、watertyfs 、 、 、 、 、 、 、 、 、更多 »
(温馨提示:以下为AI输出内容,不保证与原文内容一致)
文章的通俗概括:投资中的思考与调整
这篇文章是一位投资者对2024年投资经历的总结,分享了他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操作、得失和思考。以下是文章的核心内容用简单的语言概括:---
1. 目标和结果
- 目标:无论市场好坏,努力实现年度不亏。熊市要守住正收益,牛市争取跟上平均涨幅。- 结果:2024年的年终收益为24.76%,他对这一结果感到满意,认为符合自己设定的目标。
---
2. 年初的失误与反思
- 年初回撤:在一二月份,他的投资账户出现了罕见的5%亏损,主要是由于:1. 市场冲击:投资标的偏小市值,市场大跌导致损失。
2. 决策失误:错误地认为牛市即将到来,随意调整对冲策略,导致更大损失。
3. 分心旅行:假期期间分心,错过了许多低风险套利的机会。
- 教训:他认识到随意决策和偏离原则会带来永久性的损失,投资必须遵循基本规则,不随意冒险。
---
3. 年中的收获
- 暴涨行情中的表现:九十月份市场快速上涨,他虽然没能完全跟上大盘的涨幅,但因为持仓合理(持有防守型转债和少量权益资产),收益仍然不错。他强调“不预判市场”,让投资更加随意和从容。- 套利机会:年底市场资金流动性改善,他发现了一些低风险套利的机会,比如利用内外盘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但由于资金有限,未能充分抓住所有机会。
---
4. 投资原则:谨守规则,减少失误
- 孙子的“先胜”:投资时要清楚自己的能力范围,不要轻易冒险,做自己熟悉的事情。- 老子的“不争”:除了有明显优势的机会,不轻易预测市场,不随意做判断性交易。
他提到年初的失误再次提醒他,随意的决策会导致损失,因此需要更严格地遵守规则。
---
5. 长期投资中的“变与不变”
- 他认为投资中需要平衡“慢思考”(理性规划)和“快思考”(即时操作)的矛盾:- 慢思考:对整体风险和持仓比例进行长期规划。
- 快思考: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持仓,但容易犯随意操作的错误。
通过调整仓位、使用量化策略和借助外部建议,他计划更好地协调这两种思维方式。
---
6. 提高资金效率,合理使用杠杆
- 他发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适度使用杠杆可以放大收益,但操作要谨慎。比如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他通过借款增加了资金使用率,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7. 不同投资策略的思考
- 持有型投资:通过长期持有优质资产,获取市场增长带来的收益。这需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里操作,并避免因认知不足导致的错误。- 交易型投资:专注于低风险套利,虽然机会少,但回报率高。他计划在可辨识的机会出现时,勇敢承担更多风险,以获取更大的收益。
---
8. 总结与展望
- 投资总结:他对2024年的表现总体满意,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决策随意性和资金使用效率不足等问题。- 未来调整:
- 坚守投资原则,减少随意操作。
- 提高资金效率,适当扩大进攻性。
- 用量化手段优化持仓结构,解决快慢思维的矛盾。
---
一句话总结
这篇文章是投资者对一年中收益、失误和经验的深刻总结,强调了坚守规则、理性规划和适时调整的重要性,同时展望通过优化资金效率和量化策略提升未来的投资表现。drzb - 80后下岗男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wangyang661 、打新交朋友 、明园
截止1.10本周末净值1.0012,盈利0.12%有相同思维方式的投资者看打新老师的描述应该是相当清晰具象化的,最近确实给出了更多的干货。
开年行情很沉闷,本来没有什么想表达的,刚算了收益,也恰巧看到朋友们的回复,就随便聊聊。
首先我写帖子,最主要还是对自己现阶段的想法和认知的梳理总结,起到的是自我提高认知的作用,所以更多是自言自语,而没有教别人做投资的目标。大家更关注一些具体的举例,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感悟层面的东西,对我很重要,但和别人很难契合。自然共鸣少。
说说权益部分,我主要...
更高或者更低维度的投资者看起来要不是云里雾里,要不是啰啰嗦嗦,非常正常!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马后炮拿铁 、南西利弗莫尔 、碧水春 、caopanshou日记 、wugreat 、 、 、 、 、 、 、更多 »
因为他实在是不停的跳出来,所以我就看了看内容,可能大数据捕获到我是潜在客户,刷抖音也经常会有类似的直播内容。我在想这种商业模式是不是存活空间也不小。就如电诈,杀猪盘等等也一直有很广阔的存活空间。
有时候偶尔接触不做投资的人,有非常深的体会,就是非常基础的认知都是不清晰的。那我想我们可能讨论投资的内容和骗子说的内容,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差不多的,都是晕晕乎乎的。很多不切实际的理论词。而商业模式的宣传又会是具体的标的,且多是确定性语言。
一,信息差,我知道的,你不知道;
二,认知差,我懂的,你不懂;
三,执行差,你我都懂,你不做我做;
四,竞争差,你我都做,我做的比你好
关于投资竞争,我觉着最重要的还是认知差,这个是基础,相信了错误的认知,那其他的都无从谈起。
赞同来自: gaokui16816888 、宿不移 、basementkids 、kolanta 、打新交朋友更多 »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虎虎生葳 、孤独的长线客 、陆亿 、happysam2018 、忘川之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开年行情很沉闷,本来没有什么想表达的,刚算了收益,也恰巧看到朋友们的回复,就随便聊聊。
首先我写帖子,最主要还是对自己现阶段的想法和认知的梳理总结,起到的是自我提高认知的作用,所以更多是自言自语,而没有教别人做投资的目标。大家更关注一些具体的举例,这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感悟层面的东西,对我很重要,但和别人很难契合。自然共鸣少。
说说权益部分,我主要是防守转债,换算成等效权益仓位比较低,所以回撤也很小,目前貌似应该等川普上台后春节前加仓,但仓位低不符合目前慢思考后的合理仓位,所以下周只能积极一点布局。转债估值整体不低,也并未随正股调整有割肉的现象,转债持有者群体情绪平稳。不上不下没便宜占的阶段:)
转债投资者分为主观倾向投资者和客观倾向投资者,我以前是典型主观倾向,完全根据自己想法来主观选债,这些年一直都还是有超额,自认为属于自己的强认知赛道,所以会在具体标的上做集中,饼虽然有时很大,但不等额,大饼是小饼的甚至100倍。目前为止我不认为我的这个方式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但我也很清楚,人都是有风格偏好和路径依赖,所以非自己熟悉路径的转债策略实际上属于弱认知赛道,这就需要客观角度出发,小仓做量化比较适合,作为主仓的补充。所以想禄得有做的熟的朋友,可以和我私信联系,向您多学习和交流。
权益投资收益的非线性特征和人类线性体验的矛盾还是很明显,通俗的讲就比如去年9月末突然的七天贡献了全年很大比例的收益,但对人的体验来说,之前并没有感知特别,过程也是懵懵的,但这几天之前的持仓结构以及这几天的交易处理却对整体收益影响很大。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结合自己的体系来思考如何来应对这些特殊时刻。
赞同来自: jjkang 、武侯 、家和妈妈 、撒马利人 、wugrea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但是另一方面,至少对我来说,即使看懂了,对自己的实际投资操作也不会有多少帮助。因为无论讲多少“心法”,真正要赚钱必须得落到每一次实际操作上去。操作完全不知道的话,心法知道再多也没用,甚至可能自己琢磨出来的“操作”都不是别人原本想表达的东西。记得论坛里之前有个人学习巴菲特,用学来的价值投资方法买了中国平安,结果一套几年,这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我自己不玩“魔术”,我只搞“持有类投资”,所以我在交流中有个优势是不用保留秘密,任何问题都用大白话讲明白透彻,甚至还可以公布我知道的具体品种。所以如果有网友对帖子里哪个地方有疑惑,我可以来解释。解释得不对的,欢迎其他大佬来纠正。
比如解释一下:“承担贝塔的同时寻求阿尔法”是怎么回事?
纯粹的绝对收益策略就是不管指数是涨是跌,自己都要赚钱。举个例子:当期指升水的时候,做空期指,同时买指数基金做多指数。这样不管指数是涨是跌,总能赚到升水的那部分钱。
但问题是这种绝对收益机会是很少的,如果非要找这种机会才出手,就要接受更低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如果愿意承担持仓股价下跌的风险,那么在有持仓的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就多了——例如打新股就是一种超额收益。没有门票股市值的时候,一点贝塔风险都不承担,也就不能参与打新;有门票股市值后,虽然门票股有下跌的风险,但是可以获得打新的超额收益,这就是典型的“承担贝塔的同时寻求阿尔法”。
再说说“强认知赛道”和“弱认知赛道”:
“强认知赛道”的一个例子是某人选股(或者选行业)能力很厉害,知道买哪只股票可以跑赢大盘。那他就应该长期大仓位持有股票(或者等效的品种),因为即使大盘下跌他也总比大盘跌得少。一个例子就是指数增强基金,中小盘的指数增强基金跑赢对应指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弱认知赛道”就是不知道怎么跑赢大盘,但是又害怕指数下跌的风险。这种情况下就不宜大仓位一直持有,而是应当进行择时,在指数跌到足够低的位置后,分批慢慢买入。否则的话,一旦仓位过高,而指数又大幅下跌,心态很容易失衡,可能导致低位割肉。去年的北证指数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年初全仓持有,就得经历从1082点跌到594点的漫长痛苦过程。而如果在跌到700点以下时分批逐步买入,那么现在涨到1024点收益是相当不错的。
上面说的这些方法(打新、指数增强基金、北证基金择时)我去年都在用,实盘帖里有完整操作记录。——这也是我前面说的“帮助不大”的原因,因为似乎这些东西只有本来就知道的人才看得懂。但是我觉得只有原本不知道的东西,看了以后学会了,才是真正的学习。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打新老师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投资前辈,他的文章总是能在关键时刻给我指引和启发。非常感谢打新老师的分享和无私的传授!”感谢很好的整理呀:)
为了加深理解我翻译了一下白话版:
一、全年收益回顾
全年收益:24.76%
符合目标:熊市保正收益,牛市跟上平均涨幅。
二、教训与反思
年初回撤(最大5%):
原因:
1、小市值股票和转债遭遇重挫。
2、违背投资原则,去掉期权对冲仓,盲目加仓,最终在低位割肉。
3、旅行期间错过了低风...
就这点不对
九十月暴涨时:
问题:持仓结构偏保守(低仓位转债+北交所),未能抓住全部涨幅。
这不是问题,这是我觉着自己做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暴涨时也还有一些仓位,跟上了一部分涨幅,这对我来说已然是挺大的进步。
因为常年稳定的低回撤,主要来自于权益仓位低,风险小,怎么可能光想吃肉,不想挨打。要想闪电打下来的时候仓位能有幸运,那就是必须挨揍时候也要有仓位。这个觉悟和认知我还是有的,不会既要又要。
赞同来自: jjkang 、肖恩尚 、hjstr 、小会砸 、驽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为了加深理解我翻译了一下白话版:
一、全年收益回顾
全年收益:24.76%
符合目标:熊市保正收益,牛市跟上平均涨幅。
二、教训与反思
年初回撤(最大5%):
原因:
1、小市值股票和转债遭遇重挫。
2、违背投资原则,去掉期权对冲仓,盲目加仓,最终在低位割肉。
3、旅行期间错过了低风险套利机会,失去了弥补损失的可能。
九十月暴涨时:
问题:持仓结构偏保守(低仓位转债+北交所),未能抓住全部涨幅。
25年年初仓位:
防守为主:以防守型转债为主,整体处于低仓位,适应当前市场环境。
10月份黄金套利机会:
策略:做空外盘期货(价格过高)+申购场外基金对冲。
结果:类似“零成本看跌期权”,用以保护市场大跌时的风险。
三、投资原则
孙子的先胜:坚持在能力圈内投资,不越界、不冒险。
老子的不争:遵循弱者逻辑,大部分时间“不争强”,不预测市场,利用赔率与概率的共振做决策。
四、从绝对收益到相对收益的调整
投资风格转变:
从追求绝对收益(稳健、保守)转向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并行(增加贝塔属性的权益投资)。
结果:持仓进攻性增强,风险敞口逐步放大。
核心矛盾:
慢思考(长期风险管理) vs. 快思考(短期交易习惯)不同步:
慢思考:整体风险结构需要增加仓位。
快思考:交易习惯导致仓位不足,调整过程显得别扭。
解决方法:
框定风险边界:通过“风险比例框定”明确风险和进攻的边界,确保回撤可控。
调整路径:
熟悉领域加仓:在熟悉领域中加仓,协调快慢思考,即便风险放大也更可控。
量化补充策略:利用量化工具(如禄得)设计组合,回避个别持仓与系统冲突。
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优化资金管理:
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充分利用杠杆工具,在低风险确定性机会中放大收益。
杠杆运用心得:
合理利用低息资金,增加资金使用率,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提高收益。
六、赛道选择策略
强认知赛道:采取长持轮动策略,用仓位抵御大盘上涨风险,用标的防守性抵御下行风险。
弱认知赛道:权重考虑本金损失风险远大于机会损失风险。
策略:寻找极端赔率高的博弈机会。
采用“小仓大饼、网格左侧入场”策略,耐心等待周期逆转。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赞同来自: machine 、kolanta 、好奇心135
论坛上时有对读打新兄的文章的困惑,会有一种故弄玄虚的印象。说实话我看打新兄的文章也觉得累,我说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个人觉得打新兄的文章主要特点是用到的术语比较密集,对某些词的概念不熟悉的话,读完了不能马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会累,感觉更像是搞研究写论文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例如本文中的:赔率优势、定位偏差机会、慢思考、快思考、阿尔法、贝塔、慢思考的风险结构和快思考的持仓交易品种、交易性投资等词...我高考语文不及格,及格的话就去了北京心仪的学校了,语言表达能力,我老婆这么评价的,她明白,其他人不好说,哈哈,不过冯柳的话很多人觉着绕,但我觉着说的是如此清晰通透
赞同来自: huangwenyu 、JasonL94 、丁一白 、起个名 、紫水瓶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个人觉得打新兄的文章主要特点是用到的术语比较密集,对某些词的概念不熟悉的话,读完了不能马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会累,感觉更像是搞研究写论文的人写出来的东西。
例如本文中的:赔率优势、定位偏差机会、慢思考、快思考、阿尔法、贝塔、慢思考的风险结构和快思考的持仓交易品种、交易性投资等词汇。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打新兄的表述和常用表述的区别。比如9月下旬暴涨之前,上证指数跌到2700,转债价格中位数跌到105.7,我们一般会说市场这会儿已经很有吸引力了,转换成打新兄的语言就是“市场因为周期和价值的位置,拥有一定的赔率优势”。
我之前对期权的概念不熟悉,对什么买购、卖购、买沽、卖沽、实值、虚值的概念总是绕不清楚。脑子里没有清晰的概念,看到论坛上期权相关的内容一般就会觉得挺高深,然后就会掠过,反正自己也不做。最近终于对这几个期权词语建立了清晰的概念,再读这方面的内容就完全没问题了。
所以我后来慢慢体会,这里面核心是对概念的熟悉程度。其实打新兄的具体策略因为市场规模不好公开,这个大多数人都好理解的。
赞同来自: jjkang 、caopanshou日记 、丁一白 、三千尺3000 、菠菜咋样 、 、 、 、 、更多 »
学习了,打新兄的多年持续高收益,说明了他的投资方法是有独到之处的,也让我了解了除价值 投资之外,还有许多其它投资逻辑在A股的应用,但打新兄请允许我发表一点疑惑,就是类似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所言了这种,说实话啊你的文章我是连读带猜的,确切的说一大半是猜着理解的,这样我的理解可能和你的写作本意差距肯定是巨大的,可能这就是不同投资方法之间的鸿沟,我想请教的是,打新兄是否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不想把...路兄好!我曾跟你同样感受,也问过打新。
套利容量小,要保密。一旦方法公开,就失效了。
打新做套利,期货和现货之间的价差套利,股指期货的升水贴水套利,合成空头多头套利,可转债的折价套利。我连融资融券都没开通,相当于看武打电影。
打新交朋友 - 孙子的先胜;老子的不争
学习了,打新兄的多年持续高收益,说明了他的投资方法是有独到之处的,也让我了解了除价值 投资之外,还有许多其它投资逻辑在A股的应用,但打新兄请允许我发表一点疑惑,就是类似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所言了这种,说实话啊你的文章我是连读带猜的,确切的说一大半是猜着理解的,这样我的理解可能和你的写作本意差距肯定是巨大的,可能这就是不同投资方法之间的鸿沟,我想请教的是,打新兄是否因为某些原因,比如不想把具...路林兄,你主要是只做持有型权益投资,你没做过对冲为主的配对交易。你看明心,gaigai,扫地小僧他们做啥你也不知道吧。我懂我也不能说呀, 这就和魔术师是不会公开魔术秘密一样的,谁也不会破坏行规呀
赞同来自: jjkang 、起个名 、何必当初 、风雨无阻80712 、秃顶熊 、 、 、 、 、 、 、 、 、 、 、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