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4.8%,神华24%,恒力15.9%,长电10.5%,移动8.7%,华水6%,广酒5.6%,北新4.4%,目前是整体加了5%的自有杠杆。场外资金还有一些,2融杠杆没动,对于一个长期赌徒来说,子弹还算充裕。
港股也有一些资金量,但多是一点情怀,不深研,基本都在腾讯上,不在统计之列,但今年有想找机会清掉的念想,集中精力在A股。
A股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按照2012年末的出资额作为本金来计算,2012年以后,没有再出/入金。场外资金算自有杠杆,亏盈都算作场内。
这个帖子,自己也不知道会坚持到那一天,大家随缘。
声明:本贴仅是个人思考片段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思考的人生__2022(第3季)
思考的人生__2021(第2季)
思考的人生__2020(第1季)
去年底,弄了个公众号《研精 覃思 致远》,用于保存个人的文字,以免底稿都被删没了,也欢迎朋友关注。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长红姐 、wangasus 、CDCZ 、waitusay 、duir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6-08
好久没码字了,写一点。

前段时间看到很多关于国债利率和股票二级市场关联的文章和图表,有一张图是把国债收益率曲线和沪深300做到一张图上,很形象,但码字这会,自己又找不到了,就贴一张Investing的5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图,大伙凑合看吧。大概的意思就是每一轮国债收益率的低位,都对应着市场资金的宽松,而股票对应的资产市场,水涨船高,估值这条狗,开始拉着主人往前跑了。
图上几个国债收益率的低点,分别是06/09/13/16/20,A股都发生了哪些事,我想大家即便记不起来全部,也一定能记住一部分吧。所以现在一些朋友,包括不少在资本市场功成名就的大V,认为当下就是下一轮牛市的前夜,甚至已经是起点。
//////
关于市场是牛还是熊,我向来是不关心的。而历史是否会简单地重复,我也表示怀疑。在过去的30年里,每一轮宏观经济的低迷期,总有对应的逆周期刺激政策,不管是新的或者老的经济发展方向,总会带领各行业进入复苏、过热,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然后一轮轮周而复始。
而当下,如果我说宏观到了一个瓶颈期,应该也不是危言耸听。其实从2019年前后,各种问题和矛盾就不断地出现。突如其来的疫情,双刃剑的某一端,给予了制造业一个相当好的环境。但2022年至今,各行业如何破局,似乎都还没有找到方向。低迷的企业信贷数据,充分表达了产业资本的悲观情绪,尤其是在企业部门中长期的投资方面亚历山大。如果经济周期的循环不能如期而至,且不说是否会向下走,即便是进入一个为期数年的平台期,二级市场将会作何表现,也是未可知吧。百年之大变局,用在很多地方都是适用的。
//////
宏观给不了明确的方向,只能多沉下来看市场看企业。
当下全市场的资金成本的确是非常低,即便是普通人,不到4%利率的信贷无疑也是诱人的。但是股票二级市场里罕有普遍意义上的增量资金,也是不争的事实。首先,传统意义上的增量资金,不管是散户直接入市,还是通过公私募保险产品间接入市,在眼下都显得遥不可及,一方面是居民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一方面是收入预期没有转好的迹象,甚至还在向下走。虽然存款利率低得可怜,但在当下大规模地提升居民的风险偏好,似乎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次,成熟市场主力的增量资金,其实是源于企业,即上市公司的分红和回购注销,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虽然已经走在路上,但仍有较远的距离。极少数优质的企业,提供了市场里大部分的增量资金,但还有更多的垃圾公司,IPO的目的是套现和圈钱,更可悲的是,这些公司往往还是当下活跃资金(散户们?)的心头好。二级市场的进化和迭代,和市场的去散户化是同步的,大佬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或者通过券商的财报数据,自己体会一下。
而唯一可以刺激场外资金进场,并有较大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有一个,即“通胀”,在2%-3%区间里,温和的通胀。在短期数据通缩,市场一片悲观的时候,我再提通胀,似乎有点不合时宜。而温和的通胀是否会在下半年逐步呈现,就只能边走边看了。顺便说一下,最大的债主们,也急需通胀来稀释他们的债务。
至于微观的企业,自己已经说了很多,企业的经营最少是以季度或者半年来衡量,当下的经营不管好坏,其实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多说也是无益。当下的持仓,大部分自己还是很满意,虽然仓位略高。中游的造纸和炼化,承受了最大的经营压力、最好的业绩弹性和最悲观的中报预期,有点撕裂,略微让自己有一点担心。小太阳因为拓展了上游,在牺牲一部分业绩弹性的同时,也提升了经营业绩的下限,人懒,就不太想动了。而恒力的情况可能会更差一些,加上大股东的一些拖累,如果有好的机会,还是想转移一些或者全部,看情况了,半年报还有3个多月,我还在等机会。
//////
最后,挺长时间了,更一下持仓,用句时髦的话,一超多强。:)
很多事情,其实就像自己选的封面图片,对于普通人,在大部分的时候,朝阳还是黄昏,是不容易简单分辨的一件事。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赞赏和转发,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xgjxgq 、饺子仔仔 、塔塔桔 、changyuan 、软泥爱打人 、 、 、 、更多 »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使用国和进口国。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煤炭生产量、使用量,都和中国不在一个量级上。
2、近年,中国总的煤炭产能增速并不高,统计局有数据。电力需求的增速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刚性的,当然我指的是中长期。火电装机的比例在不断的缩小,但是装机的绝对值这几年都还是在不断提高的。
3、作为一个商品,非长协动力煤5500的价格(北港),在700-1100之间波动,我觉得都是正常市场波动。年均价超出这个区间,中期(3/4年内)我觉得可能性是没有的。短期极端情况触发,超过这个价格我认为偏高,低于这个价格我觉得偏低,不具有可持续性。
4、不管是陕煤还是神华,中期持有的逻辑,首先是其远超同业的盈利能力。短期的煤价波动,虽然在某些时段,可以作为买入卖出的参考,但中期或者长期持有,应该考虑其资产在全周期内的盈利能力。比如神华的资产收购、陕煤新增产能的进度,这些对中长期估值的影响远大于短期煤价的波动。
5、陕煤在权益类投资上受到很多投资者的诟病,但实际的情况是陕煤的权益类投资,大大提高了其现金的收益率,比大把现金躺在账上(比如神华),或者买一大堆银行理财的公司(一大堆),收益提升至少一个数量级。很多人梦想公司账上的现金全部分配,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金融资产的占比肯定还是需要控制,不然就变成雅戈尔了。
6、现在的电力市场结构,其实是比较奇葩的,其结果就是在用电高峰期的夏季,我们将面临,一方面经济不景气,一方面到了夏天需要有序供电,拉闸限电,限制企业开工的奇葩景象。不知道这些能源方面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逐渐缓和和解决。

赞同来自: 好奇心135 、skyblue777 、火锅008
这不是觉得。而是数据已经显示。火电发电同比增长8%,需求不差,但奈何非火电用煤需求同比下跌,供给端两侧发力。国内保供持续进行,国外进口又猛增,供求平衡表已经失衡。焦煤先与动力煤大跌快700-900。而后过去就一个星期时间动力煤大跌,其实早该跌了,股价一直没反映煤价下跌的预期,也就是没有price in。下游火电库存,港口库存,煤矿库存量爆表顶仓,最终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反馈到上游,现在是下游产业链问...*我也看到数据。只是表达观点的时候,我不会那么绝对。我看雪球论坛里面,煤炭股东和火电股东吵,所以也不敢乱发言。。。
- 我看法和你差不多,另外就是,全球工业和能源大宗商品大部分都回到俄乌战争前,甚至回到20年中水平。我不认为煤炭有置身事外的能力,只是先来后到的问题。
- 卖煤的公司已经享受了两年的量价齐升,23年的量价对比20年前还是很高的。以兖矿能源来讲,21-23年大概率赚超过10年的钱。因此,看待煤炭部门和其他周期是一样的(干散货航运:中远海控)
- 不排除动力煤年内大跌,甚至走出慢熊。。不过跌不回去5字头,最终去到6~7字头还是有可能的

赞同来自: 菠菜咋样 、九头 、arking83 、jackymin001
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国内产量在去年高基数下持续上升,进口的澳煤暴增。。供给增速远大于需求,还没考虑今年夏天工业生产和出口哑火带来电力需求下修预期。。中国的电力大部分是工业用的,居民部门用电量不到第二产业用电量的30%。。炒天热用电大,欧美是可以的,中国还是得看工业部门吧这不是觉得。而是数据已经显示。火电发电同比增长8%,需求不差,但奈何非火电用煤需求同比下跌,供给端两侧发力。国内保供持续进行,国外进口又猛增,供求平衡表已经失衡。焦煤先与动力煤大跌快700-900。而后过去就一个星期时间动力煤大跌,其实早该跌了,股价一直没反映煤价下跌的预期,也就是没有price in。下游火电库存,港口库存,煤矿库存量爆表顶仓,最终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反馈到上游,现在是下游产业链问上游要利润,来索命了,因为过去两年所有的利润都在上游,目前只是负反馈刚刚开始。我看很多人都开始抄底陕煤,不知道2年前的9元陕煤附近,大家那时是作何感想?还是经过这两年的洗脑后,做看了股息率后,突然觉得17的陕煤又凸显价值了……

就算成本不可逆,但是需求一侧是明显跑输投资供给增速,而且进口大幅增加,一旦拐点到了,我觉得动力煤价格会大跌。。
7字头的话,煤炭股的价值要打多少折扣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塔塔桔 、Luff123D 、菠菜咋样 、王平123 、hnhaio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含权能去到17,其实才是更舒服的价格。这下舒服了,还真到了17以下,而且效率超高,今天又加了点,吱一声。
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知行合一,吱一声。
不知道未来一个月,还能不能再见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价格。
不过还是要提醒一下各位朋友,经常是跌着跌着,坏消息就来了。
投资,在做出各种决定之前,最好还是系统性的想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如果天朝经济陷入衰退,过去的经验,包括我自己的很多逻辑,都是要重新审视的,甚至有些逻辑会逆转。
这就是风险。

赞同来自: Luff123D 、XXWWJJ 、Restone 、jacktree 、好奇心135 、 、 、 、 、 、更多 »
走火入魔有点*其实也不是,就是有点认清现实了。好像我老板就会和我讨论这些问题。但是身边的朋友,感觉说到一些事情感觉产生不了共鸣,所以现在可能只会说和愿意聊这些话题的人聊这些,而这些人在现实中很少,也有可能是我的圈子太小了。
就算曾经很好的朋友,一见面其实都是聊过往,聊现在的工资。
我看了那么多人和事之后,我也在想结婚给女方能带来什么呢?女方就算把家里照顾得很好,结果又会被说没有灵魂。
如果不收拾,又会被说懒。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没办法十全十美。,其实他们这些我都能理解,也没有说谁谁谁不好,主要是这个社会发展得太快,看到的东西也变多了。选择多了,诱惑多了,又有多少个人能勿忘初心呢,其实勿忘初心就是个反人性的操作。而人性的弱点是与生俱来的,人有时候也很难与神性(天性)去对抗吧。
其实还是会想着结婚那些,因为人这一辈子都是在体验生活。作为单独的个人这个是一个阶段,结婚生子也是一个阶段,可以享受不一样的人生。但是觉得如果是为了将就而步入婚姻,很多时候还没有现在安心。所以现在对我来说婚姻也不是一定要经历的了。但是感觉还是想找到能交流的人。要不真的很多东西想不通的时候,真的单独靠自己去想,会产生焦虑感。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数据矿工 、solino 、drzb 、好奇心135
有些情况是如你所说,但实际上细分煤炭细分区别也挺大。统计局数据:
动力煤本身,价格还是很坚挺,当下动力煤的价格,也是在我自己觉得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未来供求两端我觉得都没有很大的问题。
市场疲软的主要是市场价的化工煤,这一块的需求是很差的,而且二季度没有任何的好转。
焦煤的问题则比较大,一方面的原因是进口叠加国内供应,增量不少,
但焦煤在二季度断崖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下游钢铁行业需求很旺盛,但到了二季度这一...
1-4月份,国内规上企业生产原煤15.3亿吨,同比增长4.8%。进口煤炭1.4亿吨,同比增长88.8%。综合国内生产和进口,一共增产了0.66+0.7=1.36亿吨,约8.8%
火力发电增长约4%。
中间有约4.8%的差值。
考虑到化工/水泥/造纸等工业需求可能的下降,动力煤和其他煤总间的不均衡,
以及综合考虑煤炭热值的下降,
结果就是当下煤炭价格的局面。@子轩的Daddy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其实,今年火电的动力煤,与焦煤下游铁水的需求是不差的。主要是供给侧大福增加有些情况是如你所说,但实际上细分煤炭细分区别也挺大。
动力煤本身,价格还是很坚挺,当下动力煤的价格,也是在我自己觉得合理的范围内波动,未来供求两端我觉得都没有很大的问题。
市场疲软的主要是市场价的化工煤,这一块的需求是很差的,而且二季度没有任何的好转。
焦煤的问题则比较大,一方面的原因是进口叠加国内供应,增量不少,
但焦煤在二季度断崖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下游钢铁行业需求很旺盛,但到了二季度这一块也下来了,相当于环比需求也不行了。两相叠加,才有了焦煤如此大的跌幅。
价格持续下跌到一定的程度,其他煤炭的品种也会反过来影响动力煤的价格。
其实煤价持续的下跌,倒是可以看一看煤化工了。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七月好好 、影约 、青火 、drzb 、 、 、 、 、 、更多 »
研投的过程非常的枯燥,陌生的知识,冷冰冰的数字;感觉人生也是这样,还是得有人分享,人可以是不结婚,但是一定要有知己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增进。
买入时会有片刻的喜悦,仅仅是片刻;
坚守的时候,被市场拷打其实并不难,难得是需要自己反复验证自己的逻辑和判断,
自我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再肯定,
在满是噪音的互联网时代,如此反复 ……
不知不觉,逻辑走出来了,或者,逻辑破了,被自己否掉;
运气好的时候,会收到彩蛋,运气不好就没有;
逻辑走完,在一片灯红酒绿中,悄悄收拾行囊,
开启下一段旅程。。。...
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分享的时候真的也是孤独。
就好比我长篇大论发了一段话给朋友,他给我来一句大彻大悟,也没有说他的感想,没有说对与不对的地方。感觉真的能找到同频的人太难了。身边好像很难发现这些人了,弄得我都有点不想与朋友分享了。然后就以写日记的方式自己和自己沟通。有时候想不通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交流,只能默默地去反思,想得多的时候其实脑袋里面的声音太多了。也会有点混乱,这个时候我只能上网看大家发表的一些,和看书来追求平和,再从中反思了。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青火 、Kluer 、jiangyou622 、好奇心135 、大7终成 、 、 、 、 、更多 »
国内保供产能持续放量,国外需求疲弱,进口猛增,供求关系已经逆转。现在煤炭价格在寻找新的平衡点。。。。煤炭市场是这样,总是在不断的寻求平衡点。
供给端其实还比较稳定,但是需求太差了,中游已经苦逼了快1年,下游完全起不来,只能反噬上游。边际1%的变化,可以导致价格10%的波动。
但是股票市场又是另一回事,估值是艺术,而不科学。商品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不是一个逻辑。
其实当下70-80%的行业都是一个熊样,即对未来的观望,如果持续的没有中、长期的投资,经济将无可避免的步入衰退和萧条。而这几天,叠加美元走强,市场就是在交易衰退,交易我们自己的衰退。
因为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这一次逆周期的政策和过往肯定有很大的区别,效果嘛,也是很难预料。但我主观的认为,衰退甚至萧条的趋势不会真正出现,并自我强化,所以我压上自己的筹码。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FF章鱼 、菠菜咋样 、只做顺势交易 、zhuzi51 、zqbxl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其实大的趋势和今天或者明天煤价涨了10块或者跌了50,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不明白我这句话的朋友可以回顾一下过去2年的中海油,不管是A还是H。
对宏观中期的迷茫才是市场掉头向下的根本原因,而中游反噬上游也是有限度的,一次能源在产业链上的地位,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有丝毫的动摇。
至于通缩,是全世界央行的敌人,我不能穿越看到未来的答案。但如果要选边站队,拿毫无疑问我选择站央行,拥抱通胀。
持有一点点陕煤,有一点点想加仓的念想。
今天没有长文,随手记录下。:)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塔塔桔 、软泥爱打人 、七月好好 、流浪者 、孤独的长线客 、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5-20
最近有点忙,家里的事,单位的事,市场的行情很少看,不过在没有交易计划的情况下,看或者不看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很久没更了,随便聊几句。
1、指数的行情很水,不过在这时点,长电却从去年定增的坑里爬出来了。回头看,3月底那波汹涌的卖空,被多方包了饺子,很荣幸自己也是多方的一员。债市涨的已经让交易员们下不去手,并且市场仍有若隐若现的更宽松预期,不管是商业银行的自发行为还是央行的窗口指导,全市场的无风险利率还是在缓慢的向下走。高息股,尤其是展望正面的公司,会被市场资金自发地重新定价。当然,之前超配的仓位,该卖还是要卖,原计划不变。
2、有朋友对我持仓里的2个制造业公司颇有点看法,咋说呢?未来可以去预期,并以此制定投资的方向和计划,但未来无法准确的预测,并不是所有的预期都一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现。去年自己新开制造业的3个周期股里蹲坑的时候,是预期今年宏观会有一定的程度的复苏。虽然年底首席们对强复苏一通吹的时候,我算是悲观的,但宏观尤其是大部分第二产业在今年如此疲弱,我也是没想到的。经济总是波动的,周期的动力源于行业的优胜劣汰,输时间看来是跑不掉了,但是否会输本金,我觉得还可以再看一看。
在当下这个时点,二级市场基本体现了行业的糟糕现状,会不会更糟糕,难说,但这个位置是不是行业或者公司的底部,大家应该都有自己清晰的认知。作为个人的操作,我倒是希望可以用空间换时间,行业再糟糕一些,未来行业的复苏来的就更早一些。当然,二级市场或许也会有对应的体现,如果再下一城也是有可能的。至于仓位值不值得加,会不会加,加什么,边走边看吧。
//////
共克时艰,其实挺不容易的,尤其是身处各种眼花缭乱看似馅饼陷阱的二级市场里。自己还行,闷的时候看看行业资料,翻翻研报,就会好很多,朋友们最好也是有自己调整情绪的方法,才好在这个反人性的市场里长久的待下去。
//////
刚才把昨天码的字搬过来的时候,刚好看到恒力有个公告。
恒力石化关于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18个交易日,买了8000万,占到期间总交易额的2%,还行吧。 如果不是大股东托底,估摸着就要奔着新低去了。当下的炼化行业其实和造纸有点像,没有一个超强的下游,基本同步宏观经济的周期。当下头部企业还有些利润,行业库存历史新高,估摸着还有的磨,反转的希望很小,涨价去库存更不要奢望,没可能。具体的公司的情况恒力比太阳还要稍差一些,毕竟太阳还有部分上游资产。不过离承诺期还有大概100个交易日,按最低金额算还有5.2亿的买盘,有没有更好的买入机会要看市场博弈了。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赞赏、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金钱夜不眠 、hippohippo 、老实的很 、dongge 、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5-15
随便聊两句。
1、平时很少看宽基,周五瞅了瞅,看K线都难看得要死。其实我也不理解上证为啥哐哐哐几根大阳线,然后又哐哐哐几根大阴线,如此暴躁的行情,唯一的解释就是持仓剧烈的交换。
市值=盈利能力 X 估值倍数。
当下和短暂的未来,上市公司乃至全市场的盈利能力都在一个比较糟糕的状态,中游的利润空间在2022年被剧烈压缩之后,并没能顺畅地传导给下游,只能被动地选择向上游反噬。最先给出反馈或者大家先关注到的当然是煤炭,然后就是铁矿石、焦煤、纸浆这些,一些国际定价的工业品种,也一直在底部徘徊,直到上周,铜博士也刷出了一根破位大阴线。要知道,铜不但是工业金属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也是号称大宗商品里中国经济晴雨表的。总之,个人眼界范围内,除了整车出口,大部分行业都比较差,至于3季度会不会有微弱或者强劲的复苏,看不清应该是主基调,大家都在观望,没有明确的方向。这个时候,或许需要一些政策方面的指引。
说完盈利能力,关于估值倍数,和市场流动性是正相关的。毫无疑问现在的资金面是非常宽松的,019547已经被打到天上去了。有了去年底的前车之鉴,很多债券基金也陆续开启了限购。在这个环境下,股票的二级市场是会有比较强的承接能力,出现显著低估的可能性很小。
至于市值在两个不同方向的变量作用下,朝哪个方向走,肯定是没有答案。市场情绪总是多变的,一些事件的触发,或许某几天会比较悲观,过个周末可能又会乐观起来,还是做自己能做和该做的事情比较好。
2、最近可转债市场走得很差,可能集思录的朋友会更关注一些。其实这是挺简单的一个事情,就是制度的红利结束了。从几年前打破债券刚兑的时候,这个红利就结束了,只是因为可转债当时的市场还比较小,且有下修保护,续了几年而已。
当然,并不是说可转债投资结束了,这个市场只是回到一个正常的市场规则下,特色结束了而已。并且,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投资来说,最大的利好就是下跌,只有下跌才能释放风险,提高未来的收益率,一轮新的行情,总是在下跌中孕育的。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制度变革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生态的变化和估值体系的变化,过往的一些经验和策略是否还适用,是要画上一个问号的,而去掉这个问号的人只能是自己。
比如过去我也很赞同的一个策略,以量和分散为主的摊大饼,在未来的市场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收益水平?我会认为比较悲观,如果只能取得一个市场平均的收益率,那这个策略就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传统的双低轮动,是否会像当年银行股轮动,最终轮到民生再也出不来?这些都是需要重新审视和考量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明园 、kakasdu 、孤独的长线客 、hnhaiou 、shoooliu 、 、 、 、 、 、 、更多 »
最近黑色系,铁矿石、焦煤焦炭、螺纹、卷材、不锈钢等,现货期货都非常疲软,有些品种已经接近去年12月恐慌时候的价格,反应了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第二产业糟糕的现状。以及铜、铝、PVC、炼化中下游等工业品种,也都是疲弱不堪的现状。很久没看指数了,
近期小长假旅游消费的热点刷屏,但在人数增长的背后,整体的消费能力也是明显下降的。而且,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其他中游制造业,都不是舆论的焦点,这里会有一个预期差,当然是向下的。
当...
刚更新完本周的数据,无聊翻了翻,
。。。
。。。
真难看,巨丑,
诱多,下杀,都是巨量,
缩量微跌2天,
再中阴线缩量下杀,按概率,还是高风险区域。
。。。
。。。
宽基指数我平时几乎不看,偶尔也就看看300,今天创业板50,中证1000,科创50,深圳100,上证50,都瞅了瞅,真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之前还念叨,五穷六绝七翻身,今年这5月份难道会是给惊喜的一个月?看来希望渺茫。
持仓还就是那样,之前说的减部分融资,但这两天挂的长电也没成交,下周继续,不知道有没有好心的大佬会给收走。没有其他的交易计划,市场里暂时也没有什么能看上的公司,属于是四处溜达的状态,还算清闲。晚上约了几个小朋友一起喝酒,明天在家陪娃娃做数学,后天钓鱼。
各位周末愉快。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YmoKing 、凡先生 、zf8149 、walkerd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近期小长假旅游消费的热点刷屏,但在人数增长的背后,整体的消费能力也是明显下降的。而且,不管是房地产还是其他中游制造业,都不是舆论的焦点,这里会有一个预期差,当然是向下的。
当月度/季度的经济数据砸在脸上的时候,或者不远未来的中报,会让人无法逃避。
友情提醒,我说的只是基本面,二级市场的短期波动另当别论。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金钱夜不眠 、hippohippo 、leavening 、塔塔桔 、李某某小迷糊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5-04
持仓里剩下的3个公司,广酒、太阳和恒力,简单聊聊。
1、从经营的趋势来看,广酒扩张的节奏很好,在当下这个时点是非常舒服的一种状态,当然,传统的食品行业,也飞不出金凤凰。月饼在2022年录得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虽然只负增长了-0.1%,成本提升了约5%,这和我们切身感受到的消费降级还是挺匹配的,预期2023年营收个位数增长或者持平,毛利率改善的可能性很小,毕竟成本的增长确定性更强。当然,如果超预期的经济复苏出现,那就另当别论;速冻食品不管是行业性的趋势,还是公司新增产能的投产,都在一个上升期,这一块是公司未来几年的增长点,并且规模效应会逐渐体现到财报和业绩上,这是广酒最可贵的成长性所在,营收增长,毛利率缓慢提升,看着很喜人;餐饮业务今年会有一次性的兑现,2022年的原因,今年营收肯定有双位数的增长,毛利率提升至15%+的水平(感谢网友漫步江南提醒会计准则的变更),有望提供全年1.3-1.5亿的增量毛利,但2024年餐饮的增速和利润肯定会降下来回归常态。
经营大概就是如此,但是广酒账上9亿现金,1亿理财,还有新增的12亿大额存单,同时举债,2.6亿的短债,2.5亿的长债,增加了合计5.1亿的有息负债,让小股东碗里发现半只苍蝇的即视感。哎,要是自己没看到就好了,多少会影响心情。
2、太阳纸业的年报我单发过一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爬楼。季报没啥看头,披露的数据太少了,基本上就是2022年年报的延续。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少了1.1亿,其中财务费用就增加了0.7亿,这就是典型的增收不增利。行业的景气度也还在模棱两可的位置,如果宏观经济进一步下滑,肯定会进一步压缩盈利的空间,毕竟天量的行业库存摆在哪里,成本从来不是工业产品价格的底线,工业领域亏本卖也是常态,毕竟行业的竞争格局摆在这里。造纸行业,是一个没有大佬的行业,小太阳虽然也算是行业内的头部企业,市占率也仅仅是个位数,没有定价权,还要熬苦日子。
在这个时点回头看,虽说是建厂40周年,但是高管和干部们的集体涨薪,多少有点不合时宜。好吧,咱也不是抠搜的人,再也不提这个话题了。还是希望大股东、高管、中层们可以和小股东拧成一股绳,共克时艰吧。
上次说问问,又给忘了,集团二级市场买那么多晨鸣的股票干什么,公司负债率这么高,难保23年或者24年不会再次股权融资,大股东就不怕稀释股权吗?上次和朋友闲聊,不珍惜股权的大股东,都不是小股东值得托付资产的公司。
3、最不放心的炼化,恒力石化倒是超预期地体现了一把一体化和成本管控的优势。和过往高景气度的年份肯定是没法比,但是横向看看同业,毛利净利都还能给人一点安慰。但类似于小太阳,炼化行业也是一个熊样,没有王者,只有卷王,还需要熬周期,行业库存也是一样吓人。2023年的日子不好过,2024年仍是未定数。其实投资这种短周期的周期性行业,行业下行的时候越差,周期越短,行业下行的时候比较温和,二级市场的考验就没那么吓人,都是双刃剑。
不过在2023年,荣盛领先了恒力大半个身位,狗大户的事情只是一个多方受益的解决方案而已,但是在海外产能这个炼化行业非常重要的领域,恒力明显落后了,国内的总量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继续卷是一回事,开辟第二战场也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课题。凭借自身的造血能力实现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论国资还是外资,引入合适的、符合国情国策的战略伙伴,也是一个较优解,毕竟商场如战场,时不我待。
4、放弃了北新,并不是北新有什么特别的问题。由于北新在石膏板行业的垄断地位,是大部分中游制造业所不具备的,但毕竟下游的商业和住开地产还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以及建筑防水领域的扩张及其不确定性,我选择了更熟悉的造纸行业以及业绩弹性更大的炼化行业而已。
//////
从战略的角度,仓位的控制要远大于某一标的盈亏,这是自己2018年交的学费。就像一个常年带兵打仗的将军,如果让自己处于无兵可调的境地,往往是生死一战,而在投资这个领域,最好不要让自己经常处于生死一战的尴尬境地,因为大部分人包括自己,输不起。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在看和赞赏,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弃疾 、wjl127411 、npc小许 、自在行风 、阳光下的生活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5-03
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一个中年男人,并没有太多的资格和时间去矫情什么,在没有被完全压垮或者击败之前,每一次都是要自己走出来。在投资这个领域,可以让自己坚定的,一定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这个长假来得真是及时。:)
先聊聊这些稳如老狗的资产,一个投资组合里的中流砥柱,给自己打打气。
1、前段时间换了一部分神华到陕煤,这是一个小小的投机,并且目测可能短期会蚀把米。相比较神华,对于市场煤价,陕煤有更好的业绩弹性,因为长协比例、纯粹的煤炭资产,也因为今年陕煤还有些增量,在煤价一路下行的情况下,自己做了这个小小的投机。在当下这个时点,神华其实是组合里近乎完美的一个标的,一次能源、资源禀赋、公司治理、纸币时代通胀的长期性,以及分红制度和对待小股东的态度。唯二的缺憾,一个央企的社会责任,一个是现金的低效和未来资本开支的不确定性,其实这两条是相关联的。
所幸,假期的公告,至少在中期改善了市场的预期。
中国神华关于启动收购控股股东部分资产工作的公告
中国神华关于与国家能源集团签署附条件生效的《避免同业竞争协议之补充协议(二)》的公告
具体的内容,朋友们可以自行查阅。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资产收购的价格问题,对于此,我是不太担心的。我觉得集团投资的成本价和煤炭行业的市场价是收购集团资产的下限和上限,都不太可能,最终的收购价格应该是两者之间的某一个各方都可以接受的结果。而在此区间内的任何一个价格,对于神华的长期股东来说,都是利好。毕竟永远都不可能分到手的那部分现金,变成了生息资产,对于综合ROE的提高是必然的。
并且,在预期层面对大资金和长期资金预期的改善,对估值的修复,也有非常正面的作用,或许会在一个很长的时间维度内,结合煤炭价格的长期向上的趋势,改变中国神华强周期股的刻板印象。
至于市场煤价,对于神华我是不太关心的,假期做了一个不精确的计算,结论是:市场煤价每下跌100元,长协煤价下跌约20元,神华长协煤价下跌约12元,煤炭分部归母净利润下跌约30亿,电力分部归母净利润上涨约10亿,综合净利润下跌约20亿,对于700亿的基数来说,影响不足3%,对分红的影响,不足2%。
2、有些朋友想让我聊聊长电,虽然我经常开长电的玩笑,但长电其实没有太多可以聊的。去年枯水,2023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不能完全体现均值的盈利水平,如果今年是一个正常降水的年份,或许在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能更清楚地看一看6库联调的长电的经营数据。
不过我以前说过,如果投资水电股,还要每天看天气预报,关注三峡水位,那真是大可不必。有这个时间和精力,去投一些周期偏短但是经营波动非常大的化工、金属类的公司不是更好。长江或者其他河流的水文资料,在每一个水电站建站之前的无数篇报告里,都已经清晰明了地写出来了,水电站赚的是一个均值收益,而不是某一个年份龙王爷赏的雨水。除非你有买入/卖出的计划,想利用市场情绪的波动,找个更好的买价/卖家,但是第一气候无法预测,第二市场情绪也不容易把握,可遇而不可求。如前所说,有这个金刚钻,没必要在这里揽瓷器活。
3、关于小招。我换了一部分制造业的仓位去招商银行,初衷是放弃了某一个细分行业的周期,但是坚持了自己对宏观周期的判断,至于微观公司的风险,这需要自己承担。在观察了几个财报季后,王良总延续了招行的经营风格和特色,也并没有出现可能的风险暴漏。至于一季度营收的负增长,我自己的判断是招行自身业务特点造成的滞后于同业,而非是经营层面出现可能的风险。而估值的风险,则通过市场价格的下跌,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在一个中长周期里,通过货币稀释债务是必然的选项,而银行业必然会取得略强于全市场均值收益的成绩,优势银行则会取得强于行业均值收益的成绩。
当然,投资传统银行类的公司,2个一票否决的前提,宏观上,经济可以减速但不能停滞或倒退,微观上,经营风险的行业,不能忘记初心。
//////
压舱石的持仓,大概占到自己持仓的65%,已经到了5月份,还没有发力,年初财报季已经结束,对以上持仓的经营还都是非常满意,自己对今年剩下8个月的市场表现,还是保有比较乐观的预期。
感谢很多朋友对我的关心,《财报季的一些感受_1》 因为多是一些个人的情绪,和对宏观的一些个人感受,不知道是否过审,就不在这里发了,有兴趣的可以移步。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在看和赞赏,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塔塔桔 、shoooliu 、多枝的树 、理财的唐僧 、hippohipp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大概扫了一眼太阳长电恒力的年报季报,没咋细看,就是单纯的不想往下看。
太阳Q1中规中矩吧,业绩比我预期的差一些,细节比我预期的略好些,季报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
长电果然把过渡期的收益都分掉了,明天是节前最后一天,应该有个好行情,三总的面子总是要给。不过我可能就会开始减超配的部分了,22.5-27这个区间。
恒力表现出了一体化的优势,相比较荣盛恒逸桐昆这几个货,财报没怎么看,所以也没啥可说的。但是我还是想等好的机会,换一部分去荣盛。今天集合竞价是个很好的机会,但自己没想到恒力居然能平开。错过了,那就再等。
20年开始,投资就是各种难,财报季,尤其是年报和一季报的时候,总是各种暴雷。3年多了,侥幸躺过所有的雷区,一次都没有被炸到,肯定是很幸运,但也很累。
今天给自己放个假,啥都不看了,喝点。
//////
当一个人面临某个重大的决定,甚至抉择的时候,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压力带来情绪的低落和焦躁。
并且,如果你想不明白,压力double。
如果你是孤独的面对,压力triple
这是我凌晨发的PYQ。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软泥爱打人 、skyblue777 、xgjxgq 、jiangyou622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4-26
今天比较忙,前段时间新开仓的陕煤年报+季报,招行季报,广酒季报,荣盛季报,长电一堆没啥意思但是要翻翻的公告,等等等等,先简单聊几句。
1、长电的定增前段时间已经告一段落,今天的这一堆公告,算是官方的盖棺定论。长期看,其实从买入的那一天起,未来的收益率就是基本确定的某一个数字而已,当然市场会有贝塔,这个数字会波动。短期看,曾经融券的大佬们,或者在二级市场减持的X能投和X能投,在或长或短的未来都会是一条船上的战友,你可以说他们会拉高减持,但是最终还是会有减持,很多人和钱都是过客。但是终究,以一个数年的区间来看,都只是小波动,小浪花而已,某一份资产,市场自然会给他合理的定价,因为没有钱会跟钱过不去。
2、与时俱进这个词,其实是在二级市场讨饭吃,必备的技能点,不然,随时会被市场消灭。虽然自己曾经也当过数年银行的小股东,工中农建交招行浦发民生兴业,甚至南北行,也都曾经关注过或短或长的时间。然而,当我前几天新换了招行的仓位,然后我就发现,银行业已经大变天了。其实之前自己已经感觉到现在银行间的变化很大,并没有希望能选到最优秀的那一家。所以选的标的是自己认为比较稳健,至少会是中庸 的招行。
而实际情况就是当深入下来看的时候,现实比自己的预期,差异还要大。没办法,持仓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没有之一,要补课了,只能恶补或者走人。
3、我时常会去赌财报,无非是赌一赌业绩预期差或者是情绪预期差,但是今天我啥都没干。上午有点犹豫,广酒的一季报肯定是非常靓眼的,因为我们的餐饮业刚经历过近5年最红火的一个春节季,而餐饮行业有一个春节顶全年的说法,并且过去的3年,广酒的餐饮业务都是拖油瓶般的存在。但是最近的市场流动性太好,短线各种陷阱各种局,所谓预期你的预期的预期,所以自己放弃了,然后就提前大阳线了。。。陕煤的财报我是不敢赌的,作为散户手里的当红炸子鸡,陕煤有超预期的分红或者一季报,难度太大。从某种角度来说,纯煤炭公司里选陕煤,肯定不是最优解,无他,爱者众。但是自己就是这么懒,只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了。
4、荣盛扣非亏了16亿,恩,其实我已经做好心理建设等待炼化行业一季度的亏损和可能的大雷了。前两天我砍北新的时候就说,22年自己开仓的3个中游制造业公司,留下经营情况相对好一些的造纸,和最差的炼化,砍掉建材。
一季度会不会是炼化/化纤行业景气度的最低谷,这还是两说,我并不觉得2季度宏观会有明显的复苏。但是二级市场会怎么走,无法预测,如果市场进一步压缩炼化企业的市值,我会扩大对应的仓位。据说让价投最开心的事情就是股价下跌。。。作为一个伪价投,我觉得自己还能乐观的面对这样的情况。不过这些都是后话,谁知道未来短期的股价表现呢,我又不会算命。
我现在想的,倒是想利用财报的时间差,调整一部分炼化的仓位去荣盛,狗大户的事情是实实在在的利好企业的经营,而不是那种市场情绪的鸡血。在经营层面,荣盛的李董已经领先恒力的范董半个身位了,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我想求带一带。
5、你要是问我这几天为啥暴跌,我只有一个解读,就是之前各大卖方各大首席言之凿凿的强复苏终究也没有等到,即便是弱复苏,也如哑炮的烟花般很快的结束了。股票的二级市场还披着面纱,看不清楚,但是麻烦出门看看商品市场,已经杀的鲜血淋淋了,尤其是地产链和工业材料领域。这没啥可说的,直面现实很难,但是必须。
财报季也快结束了,产业资本已经准备好了庆功酒,只等开锣。
//////
最后说那堆无聊公告里一个略有喜感的信息。
公司董事会日期调整,《2022 年年度报告》《2023 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日期由 2023 年 4 月 29 日变更为 2023 年 4 月 28 日。
这个搞笑的公告,正主就是国资委官方央企排行第21位的我三总的亲儿子工具人上市公司主体中国长电。你要问这个年报季报提前1天披露有啥区别,而且还要特意公告一下,那我只能说,你看,三总他急了,想在长假前最后1天搞点事。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关注、转发、在看和赞赏,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一般般化安逸 、skyblue777 、火锅008 、李某某小迷糊 、DooDoo0118 、 、 、 、 、 、更多 »
2023.04.21 年报扫描_太阳纸业补一段对话吧,感觉之前自己写的有点隐晦,闲聊给说的明白些,搬过来,供参考。
恩,终于等到小太阳的年报了。
1、虽然年报里也说了,2022年是继2008年之后,最困难的一年,但是整个造纸行业2022年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稍好一些,规上企业还能有平均3.1%的净利润率,我之前感觉行业是亏盈各半的情况。
2、公司几个主要产品的盈利情况,和之前跟踪的数据偏差不大。双胶纸的毛利率增加了1个百分点,铜版纸毛利率下降了4.6%,公司应该是主...
A:
老师主要不满意啥 我感觉都差不多呀
特别核心的点并没有大变化
B:
也没有什么特别不满意的,应该都是预期之中的一些情况。只不过当所有的细节都铺开在面前,巴拉巴拉也找不到什么惊喜,那应该就是有一点点失落吧。
这个或许也不是公司的问题,公司卷到今天这个行业地位,用优秀来评价也是合情合理的。我婉转的表达了行业和公司需要一个上行周期,但下游的情况,不是公司能左右的。小作文里的复苏很简单,但实体还要熬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行业自身,没有产能的退出,新的周期就不会来。这一轮大家都比较困难,但还没到最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地步,流动性也非常好,大家反倒是都能熬得住。都这么熬着,至少要输时间吧。
自己的持仓里,不只是太阳纸业,太阳的竞争格局或许还算是好的,眼下这个时点,制造业的中游是最困难的,恒力和北新,其实都有同样类似的问题。
A:
关于太阳和造纸的周期或者盈利,我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目前的状态我认为是舒适的:从阶段看,全行业难盈利,成本低的企业可以盈利;小公司不断清除退出,大企业不断补充扩张。这个过程太阳在扩产、在赚钱,在蓄势、在备战。我们换个情景,当行业周期来了,造纸这个门槛低且部分纸品有交强地域限制的行业,必然会迎来大量供给增加。不如期待在底部长一些、再长一些,只要活下去,就很好很优秀,甚至部分大厂也倒闭,在目前的情况下,也不是没有一丝可能。
B:
你说的是比较理想的周期底部,书本上的。
当前的状态,并没有全行业亏损,第一段我就摘录了行业的情况,即行业还能有600多亿的利润总额,平均3%+的净利润率。太阳相对优秀一点,也不过只有7%的净利润率,这4%的空间,纸浆产能提供了不少,并不是全产品线都有成本优势。3%+的利润空间,可能离行业出清,还有那么点距离。你说的产能退出,我没有看到。
不断提高的财务/经营杠杆,不能只看到产能扩张了,风险也在同步增加。世界是多变的,难以预知的。如果这个周期的底部很长,新产能投放即亏损,怎么办?如果半年后通胀来了,要加息,怎么办?这些因素肯定不是大概率,但是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现在行业库存超高,后续如果下游继续萎靡,产品价格会不会崩?而事实上,竞争格局比较差的品类,价格已经顶不住了。这个过程,肯定不是愉快的,不过二级市场会怎么反应,真不清楚。
所以我感叹,在行业这个鸟样下,几家头部的公司还在扩产,我大天朝中游的制造业,真是卷王才配活着。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乐鱼之乐 、dudonghui1987 、xineric 、happus 、集XFD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恩,终于等到小太阳的年报了。
1、虽然年报里也说了,2022年是继2008年之后,最困难的一年,但是整个造纸行业2022年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还要稍好一些,规上企业还能有平均3.1%的净利润率,我之前感觉行业是亏盈各半的情况。
2、公司几个主要产品的盈利情况,和之前跟踪的数据偏差不大。双胶纸的毛利率增加了1个百分点,铜版纸毛利率下降了4.6%,公司应该是主动调整了产能,增加了双胶纸的产量,降低了铜版纸;生活用纸的产量提升的也比较多,毛利率的提升可能和生产规模有比较大的关系;最大的变化肯定是新增产能的化学浆,单项提供了4.7亿的毛利。除了原材料纸浆是压制毛利率最大的因素之外,同比高企的能源价格,包括动力和运费,也进一步的压制了产品的毛利率。
3、存货增长了18亿至53亿,原材料和成品都增加了不少,相对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增加的多了点。也印证了造纸行业在2022年底,行业库存连创历史新高的现状。虽然太阳算是业内的头部公司,也一样不能避免,但是2023年以来,纸浆期货的价格连续下跌,从6800已经杀到了5200,跌幅约30%,现货价格略高一些,但趋势同步。根据未来价格的变化,这一块存在减值的风险。
3、继2022年之后,今年的资本开支仍然会比较大,南宁太阳今年3季度试产第一批的100万吨包装纸和50万吨化学浆,增量要给到2024年去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行业景气度低谷逆周期扩张,理论上是明智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天朝的制造业真是卷王之王,差异性非常小的产品,在行业库存历史最高的压力下,公司还是要继续扩充产能。传统中游制造业的商业模式还是苦逼的,真是只有卷王才能生存下来。
4、短债已经增加到82亿,账上不知道能用多少的现金也只有24亿,夏天分红还要支出5.6亿,不过经营性现金流入还是不错,借旧还新,也没什么别的办法。长债也增加了15亿至58亿吗,有息负债增加的结果就是财务费用大增30%,吃掉了8.3亿的毛利。
另外管理费用也增加了2亿至10亿,其中股权激励的摊销0.5亿,职工薪酬单项就增加了0.7亿,咋莫名其妙给管理人员加了这么多,增幅有30%。我特意去翻了翻高管的薪酬,李董从69万增加到91万,小李董从57万增加到77万,刘泽华副总从89万增加到133万,应总工从100万增加到132万,一共15名高管的薪酬,从646万增加到900万,看来工资增幅的大头不是分给了高管,大部分还是加到了中层干部头上。
咋说呢,虽然有些意外,因为看公司的财务状况还是有点紧张的。不过300亿市值的公司,给高管们明面上的工资给开个平均60万,似乎也不算高,希望各位大大和各位中层能兢兢业业的工作就很好。
//////
年报的大部分细节,基本符合全年跟踪的预期,尤其是几个主要产品的经营情况。费用有些高,不过今年管理费用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了,我估计22年是因为建厂40年吧,给核心管理人员涨涨工资,也合情合理。但是财务费用的影响,短期很难改善,今年可能还会更高一些,毕竟还在持续的投入。公司需要一个行业的高景气度来消化这几年的投入,改善财务状况。
浆价的迅速下行,对行业内的公司来说,并不一定就是什么利好。毛利率的升降,还是要看供需的变化。对小太阳来说可能更甚,毕竟纸浆产能在2022年也贡献了不小的收益。
账面净利润轻微的负增长,或许很多股东们还是比较满意。但是粗略的扫了一遍年报,自己整体的感觉并不算理想,作为一个顺周期的行业,还是要熬这个周期的底部,周期下行的强度不够,那就要熬长度,目前还看不到周期反转的苗头,感觉自己太阳的仓位稍微有点高。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赞赏、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前两年中国不买澳煤的时候,澳煤烂大街了吗?好像没用吧,反而之后21年的10月澳煤纽卡斯尔煤炭指数还创了新高。那么是谁买了澳煤呢?全球能源是相通的,就像当初你不买澳煤买其他煤炭进口国补澳煤的份额(其实澳煤占国内市场也没多少份额),其他进口国被抢的份额转头向澳煤采购。当欧洲不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时候,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俄罗斯能源打折卖给了第三国,然后转头就向欧洲甚至美国出口了,为了zz正确欧洲付了高价...主要还是想强调进口煤零关税政策的影响,原政策是截止到3月底,所以存在3月冲量的情况。现在零关税政策延续到年底,估计今年年底也会有冲量的表现。结论就是一季度的数据受政策影响,会有失真。

赞同来自: 青火 、老李2019 、hujiru 、flushz 、jackymin001 、更多 »
两个消息供楼主参考:1, 今年的3月份的进口量的激增,除了与今年蒙煤疫情影响解除后通关的快速恢复、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煤更多的流向中国、以及恢复澳煤通关等增量有关外,还与政策方面原定的2023年4月1日进口煤关税的恢复有一定关系。2,今年进口煤零关税征收延长至2023年12月底2023年全年进口煤大概率增量还将不少,超过3.24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前两年中国不买澳煤的时候,澳煤烂大街了吗?好像没用吧,反而之后21年的10月澳煤纽卡斯尔煤炭指数还创了新高。那么是谁买了澳煤呢?全球能源是相通的,就像当初你不买澳煤买其他煤炭进口国补澳煤的份额(其实澳煤占国内市场也没多少份额),其他进口国被抢的份额转头向澳煤采购。当欧洲不买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时候,其实真实的情况是俄罗斯能源打折卖给了第三国,然后转头就向欧洲甚至美国出口了,为了zz正确欧洲付了高价。你现在进口澳煤了,其实等于这2年进口澳煤的国家,可能要转向其他煤炭出口国进口煤炭。说白了,全球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炭)是就相通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软泥爱打人 、饺子仔仔 、skyblue777 、字数布丁 、solino 、更多 »
两个消息供楼主参考:超过3.24,这种可能性还是蛮大的。
1, 今年的3月份的进口量的激增,除了与今年蒙煤疫情影响解除后通关的快速恢复、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煤更多的流向中国、以及恢复澳煤通关等增量有关外,还与政策方面原定的2023年4月1日进口煤关税的恢复有一定关系。
2,今年进口煤零关税征收延长至2023年12月底
2023年全年进口煤大概率增量还将不少,超过3.24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不过核心的因素还是第二产业今年会是个什么情况,一季度挺差,
但水是灌下去了,二季度指标肯定很好看,因为低基数,
不知道绝对值能到个什么程度。三产不用说,这几年一直增速都很高。
我一直不是特别关注进口,量多点少点,影响也不是特别大,毕竟只占个位数的百分比。
甚至以前我只拿神华的时候,我都不是特别关注市场煤价,毕竟和长协价格没什么关系,除非大波动,电企又一次不要脸给长协撕票。但是如果出现这样的大波动,肯定是需求端出现了极端的问题,那就不是拿不拿神华的问题了,整个投资的逻辑都要跟着变。现在因为换了一部分仓位去陕煤,聊胜于无的看看相关的数据。

赞同来自: skyblue777 、阳光下的生活 、solino 、好奇心135
1、一季度进口煤炭是1亿吨,历史最高是3.24亿吨,如果今年不创新高的话(海外煤炭产能也是有限的),剩下的3个季度,就只剩下2亿多吨。2、紧平衡我说的是二季度。至于为什么,我写过了。我到不介意回答网友的问题,但还是麻烦看看正文。我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尚可,所以文不对题嘴的问题,压根没法回答。两个消息供楼主参考:
1, 今年的3月份的进口量的激增,除了与今年蒙煤疫情影响解除后通关的快速恢复、俄乌冲突后俄罗斯煤更多的流向中国、以及恢复澳煤通关等增量有关外,还与政策方面原定的2023年4月1日进口煤关税的恢复有一定关系。
2,今年进口煤零关税征收延长至2023年12月底
2023年全年进口煤大概率增量还将不少,超过3.24的概率还是挺大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云飞扬lyz 、nkfish 、geneous 、miniming 、jadepan 、 、 、 、更多 »
统计局4.18数据,2023年一季度发电增速是5.1%,按照2021年终和2022年终的电力结构,推算其中火电增速是4.7%,而一季度煤炭增速是10.4%(含进口),其他下游比如化工、建材,多为负增长,唯一的例外的粗钢保持了6.1%的正增长,但还是不及煤炭产量的增速。这些数据和一季度煤炭市场的价格走势(非长协)是相吻合的。
一些辅助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已经进口煤炭1亿吨,历史最高的进口量是全年3.23亿吨,发生在2021年。2021年2季度电力基数较低,而煤炭基数较高。
一些判断。二季度,伴随化工、建材行业逐渐回暖,煤炭市场有望恢复紧平衡的状态。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荐见 、丢失的十年 、塔塔桔 、好的坏的都有 、xgjxg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多年观察,兄其实是非常善于择时的价值投资者,除了当时保利伸手差点被捉,哈哈,其它的多次出手点位都相当精准。没有这一功底,价值投资会大打折扣。从兄的帖子中受益良多,特冒个泡表示感谢。呵呵,我的风险偏好比较高,预期收益也是。我买的所有标的,其实都有可能出现之前类似保利的那种看上去比较极端的操作,只是市场在大部分的时间,不会给这么极端的机会(或者陷阱)。这种操作或者理念其实我知道是有比较大的缺陷的,自己也在修正。
不过这算是择公司的时吧,或者情绪的时,而不是趋势或者指数的时。
越好的公司或者标的,真正值得去价投,或者说显著的低估的机会越难得,最极端的比如阿茅,这15年里,只有2/3次。你管这个叫择时,我管这个叫耐心。
半年前阿茅跌破1600/1400,自己也都有资金可以买,但还是啥都没干。2个点位我都发了贴问有没有动心的,其实是在问自己。
价投入门的两件事,一是认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二是学会耐心提高自己,但在市场里什么都不做。

赞同来自: 杜兰特35 、jiandanno1 、basementkids
从兄的帖子中受益良多,特冒个泡表示感谢。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Luff123D 、熊猫王 、meizizhang 、jadepan 、神仙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在论坛上,经常有看到关于投资的方法论的帖子,在一些特定的时点,往往还都是大热,比如这两天集思录的热帖 动摇了 - 价值投资在国内到底行不行?
以往这样的帖子,我偶尔回去翻一翻,但基本上什么营养都没有,我也懒得发表什么意见或者言论,因为我从来没有想去说服谁或者教育谁,毫无意义的事情。但是因为昨天看回复,基本上都是一边倒,所以忍不住随手码了几句话,权当发发牢骚。
而实际在投资上,是什么理论或者什么学派,真的一点都不重要。就好像武侠小说里,你出生于哪门哪派和你能否当上武林盟主,真是毛关系都没有,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吹牛的时候,或者不用比拼武功的时候,排资论辈有点用。我记得大伙在看小说的时候,都是瞧不起这些类似于NPC的门派人,而是喜欢那些天赋异禀、经历磨难、偶的离奇武学的男/女主,怎么到了投资上,又开始较这个真了呢?
这里,固然有一些巨婴型的投资者,赚钱了老子天下第一,瞧着不顺眼的,都是乐色理论,管你价投还是夹头。亏钱了,怼天怼地怼空气,价值投资误人子弟,证监会监管部门不作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资产,恶庄坑害小散户,美联储收割全世界 …… 马路边上的一根狗尾巴草都有可能是害他亏钱的罪魁祸首。但是市场里的大多数人,我觉得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或者换一个大白话的表达方式,没入门。
有很多人说,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对此,我是持完全相反的意见,我可以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我觉得A股是全世界最适合价值投资的二级市场,没有之一。交易,或者说买入卖出这种互道SB的市场行为,就像是打麻将,输赢,尤其是输赢的多少,其核心肯定是自身的能力,但是对手的实力也很重要。如果一个市场里,大部分都是投机份子,在趋势向下的时候,能砸出来更深的坑,在趋势向上的时候,能买出匪夷所思的估值,简言之,因为对手盘的原因,这个市场里有全世界最高的贝塔。对于寻找阿尔法,等贝塔,有那么点价投精神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幸福感满满的市场。
如果一个市场里,大家都非常理性,都坚守价值,那是没有超额收益的。有些人说港美适合价值投资,恰恰说错了,在那样的市场里,不是适合价值投资,而是只能做价值投资。因为做空手段的丰富和低成本,无厘头的炒作分分钟会被更大的资金收割。换句话说,在那样的市场里,所谓的概念炒作、滑头、纯粹投机博弈的资金,坟头草都几丈高了。那样市场里的博弈,是需要极大的资金作基础的,没有人和你讲道理讲逻辑,买/卖到你爆仓到你崩溃。不以价值为准绳的投资方式,会迅速被市场消灭,没有机会在论坛发帖讨论那种投资方式更适合于市场。在那样的市场里做投资,想获得超额收益,太难太难了。
我之前说,A股对散户太宽容,没有之一,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单边市场,涨跌停制度,最大的容错空间,富裕的流动性,任何一条,都是对这个市场里所有参与者一个极大的保护。终有一天,我们也会放开资本的自由流动,在那之前,还是好好享受当下美好的制度红利吧。
这是一个按比例获取收益的行当,除了赌场,应该没有什么其他行业赚钱是如此的赤裸裸。不管任何的投资理念或者方法,在一个距离金钱如此之近的行当里,想做赢家,都是很困难的。不管是只会看看PePb,还是知道几个技术指标,或者听大V写几篇鸡汤文或者洗脑文(包括我写的),或者再看几篇研报,如果靠这个就可以赚钱,那我只能说,太没有天理了。
至于投资者自己,今天赚多少钱不重要,今年赚多少钱也不重要,或者赔钱也可以,不管收益率的多寡,能够在自己可承受的代价之前,找到适合自己性格和能力的投资方法,比什么都重要,管他什么理论、什么门派。野球拳练到10级,也是可以安身立命的。

flushz - 新手,非价投
赞同来自: jadepan 、昕晨 、汨江水 、人来人往777 、jiangsu2010 、更多 »
首发于 《研精 覃思 致远》 2023-04-17
2022年的年报,其他产品先扔一边不看,硅铁的毛利率已经下降到21.5%,氯碱是13.4%,氯碱妥妥的毛利率新低了,硅铁和2015年差不多。眼下这个时点,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虽然很糟糕,但是开工率仍然在高位,理论上需求端是没有问题的?毛利这么低,应该是还是供给端的问题,过剩比较严重。按照我司的行业地位,以及更低的成本,理论上行业已经接近亏盈平衡了,那么,大家还要一起熬周期底部?PVC肯定下游的问题更大,所以毛利率新低了,我司这个毛利率,行业估摸着是大面积亏损了,如果这样的话,未来PVC的弹性反倒是要好过硅铁?
在景气度上升期通过收购集团公司,提高了电冶公司、永煤的股权比例,作为小股东感觉也没占什么便宜也没吃大亏,还是要看未来2年的煤炭行业的景气度。今年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4亿,总额19亿,主要是永煤的贡献,但是永煤的披露比较少,问公司也问不出来什么,不过我很纳闷2022年的ROE为什么只有18%,按照之前的披露,永煤19/20年的ROE分别是51%,45%,而且净资产折旧的速度超快,负债突突的涨。不过马泰壕这几年是在不断的核增,资本开支也在不断的增加吗?但是净资产又对不上了。
不过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来看,现金流还是很好,有息负债大比例的下降,费用管控也不错。真金白银的分出来20亿,在行业已经步入底部的时候还能有6% 息率,貌似也比较安全。
但是未来的业绩弹性又在什么地方呢?这个时点,永煤肯定是提供不了未来的弹性,不往下弹就不错了。硅铁应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磨底部,唯一可能有弹性的氯碱化工,一头又扎到房地产这个较大不确定性的下游里面去了。感觉像是一个差异化的太阳纸业,在连续保持史上最佳财年的同时,看不到未来的弹性,或者要耗比较长的时间等待产能的退出。
还有个事回头还是要去问问公司,永煤已经是公司主要的盈利来源,但因为非上市公司并表,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2019-2022年,永煤的净资产分别是31.3/25.7/16.9(21年中)/140.19(21年末)/184.9 亿元,不知道期间都投了什么,而上市公司收购母公司永煤的股权,刚好是在2021年下半年。
另外,2022年全年的综合毛利率是29%,但上半年高一些,有31.3%,下半年更低只有27%。因为公司只有年报披露细分产品的经营情况,所以只能推算,其实下半年硅铁和PVC产品的毛利率还要更低,实际达到了21.5%和13.4%以下。
//////
总体来说,经过这几年经营的高景气度,公司的负债已经降下来了,本身有矿,所有的产品有一定的煤炭二次加工的意思,相比较大部分同行还是有成本优势,而且硅铁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国内1/4的份额,规模优势也是有。即便是当下景气度最差的时候,公司估计也能凑合过,算不上什么苦日子。
总感觉这货未来某一天的业绩弹性还是会很吓人,只是以目前经济的情况,看不清会是怎样的一个路径来实现,更不知道会是什么时间。
声明:本文仅是个人思考的记录,不推荐任何人参考,本人买入/卖出的所有投资品种均蕴藏巨大风险,切勿模仿,若据此买卖,请后果自负。
作为一个公众号新人,您的赞赏、转发和支持,都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