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居民存款的结构就明白了:
前10%储户掌握近70%存款,约6亿人存款接近零;存款超50万的群体仅占0.37%。
前20%高净值家庭拥有全国约83%的家庭存款,而底部40%的家庭仅拥有约2.5%的存款。
这还只是人民币存款的情况,还有不少高净值家庭的存款是以其他货币形式存在。

“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根本对立,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商品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实际支付能力而言的,并非绝对过剩。当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时,工人的消费能力无法支撑商品流通,导致商品滞销和资本周转困难。 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科技发展了,为何不利用数字货币,斩断资本增值的可能性,让钱回归交换属性,而非利润的贪婪。
比如只能消费或投资的数字币,能追踪流向;数字币不能增值,且长时间在同一人所有下,还会贬值。

------------------------------------------------------------------- 你说的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在讨论怎么办,绝大多数人喜欢提出问题,觉得自己能提出问题自己很牛B,但你问他怎么解决问题,他就说关我屁事,别人讨论下他就说你小人物宏大叙事瞎操心。- - 怎么解决:160万亿居民存款在那摆着呢(很多人搞错了概念,有现金存款才叫有钱人,...富人的钱你是赚不到的,而且效率太低了,历史上都是通过放水稀释资产,但是分配问题历来是深水区,不调整分配大放水问题很大,这也是这几年高压反腐的一部分原因

赞同来自: 巴菲猫 、阙为方 、Q6969 、horizon668 、shplhy 、 、 、 、 、 、 、 、 、 、 、 、 、 、 、更多 »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说了一个观点,聊备一说。说中国人消费不足,这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人消费是很足的。中国人实现了:水果自由,蔬菜自由,下馆子自由。这是老美等国家老百姓做不到的。因为老美普通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保险支出,住房支出(持有成本高),法律支出。这还没包括谈医疗支出。这些支出是服务,也是消费,金额非常大,占据的他们消费比例很高。而这些支出在我们国家非常小,甚至在某些人身上约等于0,不用花钱。所...这些年就是这样的专家太多了,那咋不说我们同在教育上的费用高出人家很多了。一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一生的消费支出只跟收入紧密挂钩,收入稳定且相对较高的群体它的支出就是比较多的。消费是不用刺激的。我们的本质就是分配制度不合理造成的。

赞同来自: ChiiHoo
居民杠杆太高,净资产缩水,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挤压消费能力,这问题到底还有啥好讨论的------------------------------------------------------------------
- 你说的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在讨论怎么办,绝大多数人喜欢提出问题,觉得自己能提出问题自己很牛B,但你问他怎么解决问题,他就说关我屁事,别人讨论下他就说你小人物宏大叙事瞎操心。
-
- 怎么解决:160万亿居民存款在那摆着呢(很多人搞错了概念,有现金存款才叫有钱人,你没现金存款甚至负债,再多资产也是没钱人,有钱人不消费你的资产就会缩水,这就叫通缩),你的负债就是别人的存款,你是没能力消费,有钱人是不愿意消费,有钱人不消费你怎么挣钱,怎么化债?所以刺激消费应该想办法刺激有钱人消费,没钱的人怎么刺激也没用。
-
- 银行的存款额就是银行的负债额,有钱人从银行把钱取出来花就是给银行化债。你挣了有钱人的钱还银行贷款就是你给自己化债。想办法让160万亿流动起来,杠杆自然就降下去。

“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导致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根本对立,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记得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商品过剩是相对于劳动人民实际支付能力而言的,并非绝对过剩。当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时,工人的消费能力无法支撑商品流通,导致商品滞销和资本周转困难。
根本原因:生产资...

-酒精-
中国
人均消费量(升数): 6.4升(纯酒精),其中白酒占据主要份额。
消费金额:以2023年约600万千升产能和6434亿元市场规模估算,人均消费金额约为4600元人民币
美国
人均消费量(升数):5.8升(纯酒精),其中烈酒占约35%,即人均烈酒消费约2升(纯酒精)
消费金额:美国烈酒市场2022年总值约350亿美元,均消费金额约106美元(约合750元人民币)。高端烈酒整体金额远低于中国白酒市场
日本
人均酒精摄入量约为4.5升(纯酒精),烈酒(主要是烧酒和威士忌)占比约30%,即人均烈酒消费约1.35升(纯酒精)。
日本烈酒市场规模较小,2022年约80亿美元,人口约1.25亿,估算人均消费金额约64美元(约合450元人民币)。
-烟草-
1. 中国
人均消费量:约82包/年(每包20支,约1640支,含约16.4克尼古丁,假设每支1毫克)。
人均消费金额:约7983元人民币(约1120美元,2023年食品、烟酒总支出,烟草占部分)。
备注:中国是全球最大烟草消费国,男性吸烟率高(约50%),女性低(约2%)。
2. 美国
人均消费量:约33包/年(约660支,含约6.6克尼古丁)。
人均消费金额:约200美元(烟草支出,基于2022年市场数据)。
备注:吸烟率较低(约12%),电子烟使用增加,烟草消费持续下降。
3. 日本
人均消费量:约40包/年(约800支,含约8克尼古丁)。
人均消费金额:约250美元(基于市场估算)。
备注:吸烟率约20%,男性高于女性,烟草控制严格但消费仍较高。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wangyang661 、J499258203
巴菲特的勤俭岛和挥霍岛的寓言‘’然后用钱购买挥霍岛的土地,‘’巴菲特有这么天真?我不信。挥霍岛的土地卖得到吗?
勤俭岛和挥霍岛是两座相邻的小岛,面积也差不多,由于两座岛非常原始,所以大家需要的商品就只是食物。
原本岛民每天工作8个小时就足够自己吃喝了,但有一天勤俭岛的岛民做出了一项决定,他们说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要把每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延长到16个小时,他们工作8小时生产的食物就足够自己吃喝了,因此剩下的食物就全部出口到挥霍岛。
挥霍岛的岛民对这一变化感到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从此以...

乳制品(尤其是奶酪、黄油):
现状: 人均液态奶消费量约为日本的1/3、欧盟的1/4,奶酪消费量极低(人均年消费量不足0.2公斤,远低于欧美10公斤以上水平)。
原因: 饮食结构以谷物和植物蛋白为主,乳制品非传统主食;奶酪文化普及度低,加工食品中应用较少;冷链物流在部分区域仍不完善。
咖啡(现磨/精品咖啡):
现状: 人均咖啡消费量仅为日本的1/4、美国的1/10(约12杯/年 vs 美国超200杯)。速溶咖啡占比高,现磨咖啡渗透率低(尤其低线城市)。
原因: 茶文化根深蒂固;精品咖啡文化起步晚,价格敏感度高;家庭咖啡机普及率低。
橄榄油:
现状: 人均消费量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1/10(约0.3升/年 vs 西班牙13升)。
原因: 传统烹饪以菜籽油、花生油为主;消费者对橄榄油健康认知不足;价格偏高。
高端宠物食品:
现状: 宠物食品渗透率约20%,远低于美国的90%;主粮仍以中低端国产粮为主,进口高端粮占比有限。
原因: 宠物经济起步晚;消费者对科学喂养认知不足;价格敏感度高。
二、 服务与体验消费类
付费娱乐与内容订阅:
现状: 人均文娱支出占消费比例低于发达国家;音乐、视频流媒体付费率较低(如Spotify全球付费率43%,中国主流平台约15-20%)。
原因: 免费内容生态成熟;用户付费习惯仍在培养;版权保护意识待提升。
高端医疗服务:
现状: 私立医院/高端诊所服务渗透率低(约5% vs 美国30%);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不足(约7% vs 美国90%)。
原因: 公立医疗体系主导;商业保险发展滞后;高净值人群规模有限。
体育消费(参与型):
现状: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仅为美国的1/8;健身房会员渗透率约3%(vs 美国20%);专业运动装备(如跑鞋、滑雪板)普及度低。
原因: 体育文化偏重观赏而非参与;运动场地不足;中产消费优先级较低。
博物馆/艺术展览消费:
现状: 人均参观次数不足欧美1/5;特展付费意愿低(依赖免费公共资源)。
原因: 公共文化设施供给不足;艺术教育普及度低;付费习惯未形成。
三、 耐用品与居住消费类
洗碗机、烘干机等“解放双手”家电:
现状: 家庭渗透率不足5%(vs 欧美60-80%);烘干机在南方潮湿地区仍不普及。
原因: 价格高昂;安装条件限制(老房改造难);“手洗更干净”的传统观念。
智能家居系统:
现状: 全屋智能渗透率低于2%(vs 美国15%);单品智能(如智能灯)为主,系统集成度低。
原因: 安装复杂;品牌生态割裂;用户对隐私安全担忧。
高端床垫/家居:
现状: 2000元以上床垫占比不足10%(vs 美国50%+);消费者更愿为“显性消费”(如沙发)付费。
原因: 对睡眠健康重视不足;线下体验成本高;品牌认知度低。
四、 文化与精神消费类
图书阅读(纸质+电子):
现状: 人均年阅读量4.7本(vs 以色列64本、日本8本);电子书付费率低。
原因: 碎片化娱乐挤压深度阅读;知识付费替代传统阅读;盗版资源泛滥。
桌游/模型/收藏品:
现状: 市场规模不足美国1/10;主流消费集中于低龄群体,成人高端市场小众。
原因: 娱乐方式电子化;社交属性弱;收藏文化未成熟。
本土音乐剧/话剧:
现状: 票房集中于北上广;二三线城市剧场空置率高;本土原创IP影响力有限。
原因: 文化消费分层明显;优质内容供给不足;票价承受力有限。
五、 可持续消费
二手商品交易:
现状: 二手电商渗透率约20%(vs 日本40%+);奢侈品二手流转率仅15%(vs 日本30%)。
原因: “新即体面”的消费观;商品质检标准不统一;信任机制不完善。
有机/低碳食品:
现状: 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约1%(vs 欧盟8%);碳足迹标签产品几乎空白。
原因: 认证体系混乱;价格溢价过高;环保意识尚未转化为购买力。

赞同来自: J403813007 、九赌十输 、我想吃蛇羹
钢铁: 中国粗钢产量长期占据全球一半以上(近年约在50%-55%区间波动)。(数据来源:世界钢铁协会)
水泥: 中国水泥产量通常占全球总产量的55%-60%左右。(数据来源:全球水泥协会、国家统计局)
煤炭: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精炼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消费量约占全球的50%-55%。(数据来源:国际铜研究小组)
铝: 中国原铝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球的55%-60%左右。(数据来源:国际铝业协会)
稀土: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约占60-70%),更是最大的稀土消费国和应用市场(尤其是在永磁材料领域),其加工和消费量占比可能更高(估计在70-80%以上)。(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行业报告)
工程机械: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单一市场,销量占全球约40%左右(如挖掘机等主力机型占比更高)。(数据来源:Off-Highway Research等咨询机构)
二、 电子产品与ICT:
智能手机: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全球大部分手机在中国组装),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销量约占全球的20%-25%(考虑到庞大的用户基数,市场趋于饱和,但高端化和换机需求仍在)。(数据来源:IDC, Counterpoint等)
5G用户: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和用户群,5G用户数占全球总数的比例远超人口占比(约60%-70%)。(数据来源:GSMA, 工信部)
基站: 中国部署的5G基站数量占全球总数的60%以上。(数据来源:工信部,行业报告)
显示面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LCD面板生产国和消费市场(占全球产量和消费量的50%以上),在OLED领域也在快速追赶。(数据来源:群智咨询,Omdia等)
光伏组件: 中国生产了全球约80%以上的光伏组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新增装机市场(近年约占全球40%左右)。(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IEA)
锂电池: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也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带动了巨大的电池消费需求)。(数据来源:SNE Research,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网络游戏: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游戏玩家群体(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游戏市场规模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约25%-30%)。(数据来源:Newzoo, 伽马数据)
三、 特定农产品与食品(补充和细化):
茶叶: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国(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5%-50%)和消费国(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5%-40%)。(数据来源:国际茶叶委员会)
大蒜: 中国生产了全球约80%的大蒜,同时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和出口国。(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淡水养殖水产品: 中国贡献了全球约60%的养殖鱼类和其他水产品(包括鱼、虾、蟹、贝类等)。(数据来源:FAO)
鸭肉: 中国消费了全球绝大部分的鸭肉(估计占比超过70%)。(数据来源:行业报告,FAO)
方便面: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面消费市场(销量占全球总量的约40%)。(数据来源:世界方便面协会)
特定进口依赖品:
大豆: 中国进口了全球约60%的大豆贸易量(主要用于饲料和食用油)。
玉米: 近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之一(进口量占全球贸易比重显著上升)。
乳制品(全脂奶粉等): 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进口市场之一,对全球乳制品贸易格局有重大影响。
高端海鲜: 如厄瓜多尔白虾、挪威三文鱼、俄罗斯帝王蟹等,中国都是全球最大或最重要的单一进口市场(常占出口国产量的30%-90%不等)。
四、 服务与新兴领域:
电子商务: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网络零售额远超欧美国家总和(约占全球40%-50%)。(数据来源:eMarketer,国家统计局)
移动支付: 中国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和交易规模全球领先(交易额占全球比重极高)。(数据来源:艾瑞咨询,FIS Global)
快递包裹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快递市场,年业务量超过1000亿件(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数据来源:国家邮政局)
新能源汽车: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销量占全球约60%)。(数据来源:乘联会,CleanTechnica)
需要强调的是:
数据会动态变化: 这些比例是近年来的大致情况,会随着全球经济、产业转移、技术进步、消费习惯变化等因素而波动。
人均与结构差异: 总量庞大不等于人均消费都领先(如汽车保有量、服务消费占比等),也不代表消费结构(如质量、品牌、体验)达到最高水平。许多领域(尤其是服务消费、高端制造、绿色科技)仍有巨大的升级和发展空间。
“占全球比例高”的原因复杂: 这既反映了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巨大需求(内需市场),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生产拉动原材料和中间品消费)。
这些数据共同描绘出一个清晰的事实:中国是一个规模极其庞大且独特的消费和生产引擎,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制造业、农业和科技产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理解这些“巨量”数据是分析全球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走向的基础。

现在社会已经进化到了厌女症阶段,很多网红公开拍段子讽刺女拳。以后男冤种会越来越少,而男性相对理性,不容易被消费主义洗脑,以后消费只会越来越低,恶性循环……

赞同来自: 大7终成 、ptcwl 、machine 、白金牛
.一、制度设计成本太高
管理成本占医疗支出比例高达25%,远超其他发达国家的1%-3% 。
二、药品价格失控
美国仅药品支出人均1443美元,比其他发达国家749美元高出一倍。
三、为收入过度医疗
美国医生和医院收入与检查、治疗数量挂钩,而非患者康复效果。
四、医院与医生收费高昂
美国医院费用占美国医疗总支出30%-33%,住院均次费用1.8万美元,相当于其它发达国6200美元三倍水平。
五、价格暗箱操作
美国医疗服务价格极不透明,同一检查在不同机构差价可达10倍,虽有价格公开要求,但仅21%医院完全遵守。
美国医疗消费占全球40%左右,有过度消费嫌疑。
中国不是商品实物消费的问题,而是商品实物生产产能严重过剩的问题。中国的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市场,是有很大差距。

这东西要看哪些行业消费不足,哪些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能一概而论。中国人口占全球17%,消费了全球1/3的汽车,1/3的奢侈品,90%的榴莲,50%的猪肉,52%的蔬菜,85%的西瓜,50%的苹果,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手机,家电销量全球领先,这些行业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业品(包括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便宜,所以看上去消费额不足。有些行业是没法提升的,比如中...假如把地球全人类看作是一个经济体,这个经济体没有和宇宙其他的星球发生任何的贸易联系,也没有劫掠其他星球的资源。从这个角度讲,地球是一个绝好的理论上的封闭经济体。从人类的发展来看,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生产力不断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总量和人均量都是在不断提高,从纵向来看,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不断提高,只不过是有些地方提高的更快,有些地方提高的慢一些而已。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今天刷到一个视频,说了一个观点,聊备一说。说中国人消费不足,这是一个伪命题。中国人消费是很足的。中国人实现了:水果自由,蔬菜自由,下馆子自由。这是老美等国家老百姓做不到的。因为老美普通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保险支出,住房支出(持有成本高),法律支出。这还没包括谈医疗支出。这些支出是服务,也是消费,金额非常大,占据的他们消费比例很高。而这些支出在我们国家非常小,甚至在某些人身上约等于0,不用花钱。所...我们不习惯于服务性消费,物质消费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服务性消费来拉高消费了。

赞同来自: 跑路皮皮 、大7终成 、wjx147258 、linagan 、ptcwl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说中国人消费不足,这是一个伪命题。
中国人消费是很足的。
中国人实现了:水果自由,蔬菜自由,下馆子自由。这是老美等国家老百姓做不到的。
因为老美普通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保险支出,住房支出(持有成本高),法律支出。这还没包括谈医疗支出。这些支出是服务,也是消费,金额非常大,占据的他们消费比例很高。
而这些支出在我们国家非常小,甚至在某些人身上约等于0,不用花钱。所以我们的服务性消费支出非常低,占比非常小。

彩礼都凑不齐·难道不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原因吗?要知道优秀的男人,女人都是前仆后继的,几万十几万的彩礼不过是几个月的工资,敢要高彩礼的一下子就被pass了,有的是女人愿意。李嘉琪的话术

话题扯开就毫无意义了,大师,这事儿不分男女吧?难道钱足够的情况下有男性不想买新衣服?
就拿你自己来说吧,你有多少年没买新衣服了?
你都还在买新衣服,为什么你会觉得比你富裕100倍的女性就不想买新衣服呢?
我可以有个定论,只要钱足够,就没有一个女性不想买新衣服的。
如果这集思录里有这样的女性,吭一声(没钱的不要跳出来),算我武断,算我输。

赞同来自: kjtvodo 、知秋一叶和讯 、撒马利人 、欧尼酱的欧金金 、武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
中国人口占全球17%,消费了全球1/3的汽车,1/3的奢侈品,90%的榴莲,50%的猪肉,52%的蔬菜,85%的西瓜,50%的苹果,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手机,家电销量全球领先,这些行业提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业品(包括工业化生产的农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便宜,所以看上去消费额不足。
有些行业是没法提升的,比如中国把大学学费(现在每年几千元)提高到美国水平(每年几万美元),消费额一下就上来了,但对老百姓真的好吗?
又比如中国人均医疗开支是2500元,美国是1.45万美元,但两国人均寿命差不多。如果把中国的人均医疗开支提高到美国水平,可以增加20万亿美元的消费额,中国一下子就能变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远超美国,但这除了让一帮医疗行业的老板发财之外,对老百姓又有什么好处?
总而言之,对于低收入人群,他们的实物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的问题是收入太低,一个月三四千元的收入,哪有钱消费?这些人就必须提高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同时继续搞产业升级,让他们能挣到一个月一两万的工资,这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产业升级就等于抢美西方的饭碗,这也是美西方持续打压中国的经济原因,没那么快搞成。
对于中产阶层和中高收入人群,实物消费增长空间已经很小了,这些人只能在养老、教育、旅游、文化、体育、娱乐这些领域下功夫,刺激他们多消费。

挺会消费的了,疫情前只有春节和国庆旅游会人满为患,现在只要是个假就人满为患,国补刺激下也有很多人换车之类的,只不过量满足不了现在需要的量吧。富裕经济下长大的人逐渐成为社会消费主流,他们的消费欲望肯定是大于过往贫穷年代长大的前辈的。是的,我闺女可以花1000多去看演唱会,我是肯定不会的。

赞同来自: 浩瀚红鹰
我现在的老板,做猪肉批发的,不知道具体身价,但十多年前买的卡宴,出租的铺面,年节各银行接连的私行福利品,我想应该9位数以上。我想,你这老板,应该已经败了。
一个女孩,安排进当地的某大学任教,结婚不要孩子,老板两口子没事就全世界各地溜达,自己说现在吃就想吃点清淡的,穿以前的衣服够穿了,住现在的几套房子够用,住的很舒服,所以现在不需要花多少钱。
再怎么刺激,她躺在银行里的钱也花不着。
从来没有一个女人,不管年纪,会觉得穿以前的衣服够穿,不需要买新衣服,除非是没钱了。
老房子,装修十年以上的,谁会觉得很舒服?除非是没钱,或者钱不够。

赞同来自: 宥宥妈妈想发财 、lixianghui1982


赞同来自: 月寒日暖 、宥宥妈妈想发财 、yujunlan 、竹语松涛
好多人聊这个话题,我也分享下自己的看法。关键是收入分配问题,应该规定最低标准工资涨幅必须高于GDP(就算这样实际也不高),实际上2、30年,最低标准工资的涨幅连GDP涨幅都没跑赢,更不用说房价了。一个月拿3、4000的消费怎么上去呀,而且还倒逼民生用品物价涨不上去。而且基础民生用品的从业者又基本都是低收入者,这样就变成一个死循环了。当初强制要求增加工资就好了,现在经济不行,要涨工资也涨不动了。然后准备靠拉股市拉金融来救市,甚至连虚拟币都准备放开了,于是这2年股市走得不错。但是这和以前靠房产拉动经济有什么区别。股市走的再好,和低收入者也基本无缘,还是原来那些高收入的,有钱投资的,赚更多。然后赚够了,就跑路。
看问题我喜欢直击灵魂,第一层的灵魂是就业率。看看周围吧,就业环境太困难了,找不到工作就会卷,就会自我降薪,压低消费。(隔壁那边只要你愿意打工,到处有活)
第二层,为什么就业低,因为可干的领域太少了,很多方面限制太多了,困住了手脚,比如影视,为什么14亿人拍不出好片子了?tell me why?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三四线明星的身影?why?因为这些都是busin...

赞同来自: hemafeifei 、宥宥妈妈想发财 、竹语松涛 、程序员老利 、水睡了没更多 »

莱茵河之谜
- 来一盒发起人
赞同来自: 心无挂碍 、lwqscu 、跑路皮皮 、难得又是浮雲 、大饼炒鸡蛋 、 、 、 、 、 、 、 、 、 、更多 »
看问题我喜欢直击灵魂,第一层的灵魂是就业率。看看周围吧,就业环境太困难了,找不到工作就会卷,就会自我降薪,压低消费。(隔壁那边只要你愿意打工,到处有活)
第二层,为什么就业低,因为可干的领域太少了,很多方面限制太多了,困住了手脚,比如影视,为什么14亿人拍不出好片子了?tell me why?为什么我们看不到三四线明星的身影?why?因为这些都是business别人的business ,他有绝对优势,让地上寸草不生,只滋养自己的大树,而偶尔有例外(比如那部动画片,因为这生意原来他们看不上)。看看《东南亚教父》们教你们怎么做事。
第三层,营商环境。不多说了,没“法”说

消费短期靠政策可短暂回升,长期会出现边际递减最终回落
那么为什么消费起不来?
1.美联储暴力加息,吸血全球资本回流美国,导致我国货币总量减少,尤其实体经济资本严重失血
2.房地产泡沫破裂,整个产业链陷入萧条,大量个人财富沉默在房地产领域,失去流动性。
3.消费预期减弱,经济通缩导致人民消费预期转变,收入减少钱难赚导致居民预期转变先修复资产表或者存款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