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年的总结了,每年开个新帖,记个流水账。
一、2021年展望
1、市场还能玩多久?
市场似乎没什么好说的。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了,市场的观点相对一致,毕竟趋势存在还能有一定得延续,而20年的大牛市一方面是以流动性增加带来的水牛,另一方面,也有房地产等大类投资品的大部分不景气带来的吸收效应(20年房地产除了深圳带动珠三角、上海带动长三角外,其他全部地区都是一潭死水)。只是市场极大扩容后,依然还是出现局部市场的景气。
基于趋势的因素,首先还是应该将策略的负面容忍度调高一些,例如回撤,持仓周期等等,争取在趋势中间获得一些超额收益。不过也需要基于疫苗接种后,经济周期恢复的同时伴随着流动性的收缩,同时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第四季度开始的报复性反弹是否会继续蔓延开来。
关于未来的市场,再持续扩容以后,机会在哪里呢?
(1)、蓝筹溢价肯定会有的,这事机构构成市场主力后的市场持续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确定性溢价。当然这种溢价不是现在那种只有逻辑没有业绩的溢价,所有的溢价要有业绩的持续确定性增长作为支撑,而纯涨估值的那部分,波动将会非常大,因为贵是最大的风险要素。半导体和部分医药股已经做了示范了。
(2)、长尾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尾部市场会越来越大,但由于机构不再深度介入已经主流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尾部市场的定价会越来越合理,甚至出现折价。而这里面的竞争相对不再激烈,机会反而也会逐步增多。虽然资金容量有限,但是超额收益也会存在。而这个资金容量只是针对机构而言来说太小了,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是足够的。
2、ST还能玩多久
这句话对自己说的。
虽然主流观点都觉得这两年所谓的垃圾股的股灾,但其实这两年的ST还是好做的。因为带帽以后,会有足够多的一轮跌幅,把所有的利空体现在股价上。而很多周期反转的股票,或者重组的标的,在反转后或者重组后,市场并没有给出正确的定价。而当市场发表标的确定性出现后,给予的确定性溢价就更容易获取到。甚至是在今年摘帽这么难的情况下,确定性摘帽的标的市场反而都给了一波充足的机会,对规则的熟悉和市场的观察反而更能带来一些溢价收益。
但是,在年底退市新规的结构下,以后的ST还存不存在,谁都不知道。交易所的这次改革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历史过程能参照未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构和环境。而一切的解释权都在交易所手上。如果交易所手松一些,以后除了一定要退市的公司外,可能没有ST了。
其实这几年,做摘帽的因子倾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几年只要严格对照规则,看报表财务指标就好。之后到前两年,要考虑主营是否贴近市场热点。而20年,都还要考虑估值和同类型公司的比较。然而如果以后没有ST了,那就没有摘帽了。吃饭的锅被砸了就只能转行了。
未来还能不能做?做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3、21年摘帽
个人建议,一切从谨慎的角度出发。首先选择不触发财务类新规的3点,特别要关注去年保留意见是否解决的,可以看去年的保留意见和半年报公司处理解决进展以及其他相关的解决的公告,没有解决的摘帽估计很难。同时,选择扣非为正的,确保不触发其他风险警示中的三年净利润扣非恕低为正且最近一期审计报表显示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这一条。整体算下来,应该只有25只左右的标的相对安全了。
二、2020年回顾
20年做摘帽是相对不好做的,一方面年报披露时间表,被疫情冲击而变化的一塌糊涂。一方面交易所持续改变尺度口径,完全不按规则办事,也无从下手。但是超额收益,能来自于口径确定后的确定性溢价部分,比如金山摘帽后的华能、集成摘帽后的津滨,以及确定深圳扣非口径以及上海营收口径后,可以规避掉一大堆的看上去可能摘帽的雷股。年内净值1.58,新的一年重新开始,希望明天的夏利能带个好头吧。
一、2021年展望
1、市场还能玩多久?
市场似乎没什么好说的。连续两年的结构性牛市了,市场的观点相对一致,毕竟趋势存在还能有一定得延续,而20年的大牛市一方面是以流动性增加带来的水牛,另一方面,也有房地产等大类投资品的大部分不景气带来的吸收效应(20年房地产除了深圳带动珠三角、上海带动长三角外,其他全部地区都是一潭死水)。只是市场极大扩容后,依然还是出现局部市场的景气。
基于趋势的因素,首先还是应该将策略的负面容忍度调高一些,例如回撤,持仓周期等等,争取在趋势中间获得一些超额收益。不过也需要基于疫苗接种后,经济周期恢复的同时伴随着流动性的收缩,同时要关注房地产市场第四季度开始的报复性反弹是否会继续蔓延开来。
关于未来的市场,再持续扩容以后,机会在哪里呢?
(1)、蓝筹溢价肯定会有的,这事机构构成市场主力后的市场持续的特征。换句话说,就是确定性溢价。当然这种溢价不是现在那种只有逻辑没有业绩的溢价,所有的溢价要有业绩的持续确定性增长作为支撑,而纯涨估值的那部分,波动将会非常大,因为贵是最大的风险要素。半导体和部分医药股已经做了示范了。
(2)、长尾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尾部市场会越来越大,但由于机构不再深度介入已经主流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尾部市场的定价会越来越合理,甚至出现折价。而这里面的竞争相对不再激烈,机会反而也会逐步增多。虽然资金容量有限,但是超额收益也会存在。而这个资金容量只是针对机构而言来说太小了,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是足够的。
2、ST还能玩多久
这句话对自己说的。
虽然主流观点都觉得这两年所谓的垃圾股的股灾,但其实这两年的ST还是好做的。因为带帽以后,会有足够多的一轮跌幅,把所有的利空体现在股价上。而很多周期反转的股票,或者重组的标的,在反转后或者重组后,市场并没有给出正确的定价。而当市场发表标的确定性出现后,给予的确定性溢价就更容易获取到。甚至是在今年摘帽这么难的情况下,确定性摘帽的标的市场反而都给了一波充足的机会,对规则的熟悉和市场的观察反而更能带来一些溢价收益。
但是,在年底退市新规的结构下,以后的ST还存不存在,谁都不知道。交易所的这次改革是史无前例的,没有历史过程能参照未来会是什么样的结构和环境。而一切的解释权都在交易所手上。如果交易所手松一些,以后除了一定要退市的公司外,可能没有ST了。
其实这几年,做摘帽的因子倾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早几年只要严格对照规则,看报表财务指标就好。之后到前两年,要考虑主营是否贴近市场热点。而20年,都还要考虑估值和同类型公司的比较。然而如果以后没有ST了,那就没有摘帽了。吃饭的锅被砸了就只能转行了。
未来还能不能做?做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
3、21年摘帽
个人建议,一切从谨慎的角度出发。首先选择不触发财务类新规的3点,特别要关注去年保留意见是否解决的,可以看去年的保留意见和半年报公司处理解决进展以及其他相关的解决的公告,没有解决的摘帽估计很难。同时,选择扣非为正的,确保不触发其他风险警示中的三年净利润扣非恕低为正且最近一期审计报表显示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这一条。整体算下来,应该只有25只左右的标的相对安全了。
二、2020年回顾
20年做摘帽是相对不好做的,一方面年报披露时间表,被疫情冲击而变化的一塌糊涂。一方面交易所持续改变尺度口径,完全不按规则办事,也无从下手。但是超额收益,能来自于口径确定后的确定性溢价部分,比如金山摘帽后的华能、集成摘帽后的津滨,以及确定深圳扣非口径以及上海营收口径后,可以规避掉一大堆的看上去可能摘帽的雷股。年内净值1.58,新的一年重新开始,希望明天的夏利能带个好头吧。

24

8
赞同来自: 泛舟Rain 、微微1976 、胡桃夹子 、yadanann 、kplaybo 、 、 、更多 »
新洋丰这两天公布了一份投资者活动记录,完全说明了磷肥四季度超往年的景气,超配六化赌一把。
1.请介绍一下公司去年四季度的情况。
答:历来四季度是公司的传统淡季,原因是在四季度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农业活动,而复合肥企业在四季度会采购春肥生产所需的磷酸一铵,因此往年公司四季度的业绩主要是由磷酸一铵构成。但是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受2020年农产品价格景气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提升。同时,农民在经历一年景气的农产品市场之后,收入提升,愿意购买质量性能有保障的品牌农资,因此,今年四季度农民和经销商备肥积极。反映到销售上,整个产业链春肥启动时间整体比往年提前了1-2个月,从原材料到复合肥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产业链上下游对明年春肥的农资需求比较乐观,因此,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销售情况比往年要好,呈现“淡季不淡”的可喜局面。
3.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预收款情况如何。
答:预收账款对复合肥行业来说很重要,公司和下游经销商结算一般采取“先款后货”或者“现款现货”的方式,预收款高说明下游采购意愿高,下游经销商对行业的预判较为乐观,也能反映一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上下游议价能力。根据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预收款相比去年同期有40%以上的增长,充分反映出下游需求的旺盛,以及公司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内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
4.公司今年业绩能够快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公司自身的成长逻辑,去年三磷整治的一次性影响已经几乎消除,公司的一铵生产已经恢复正常水平,新型肥继续放量。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今年由于主粮价格走高推动的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玉米价格已经涨了很多,农民种粮收益率提高之后会加大投入到下一季的农资消费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复合肥的销售启动时间比往年更早,目前上下游产品都是上涨趋势,说明下游需求复苏,经销商拿货积极。
1.请介绍一下公司去年四季度的情况。
答:历来四季度是公司的传统淡季,原因是在四季度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没有农业活动,而复合肥企业在四季度会采购春肥生产所需的磷酸一铵,因此往年公司四季度的业绩主要是由磷酸一铵构成。但是今年情况比较特殊,受2020年农产品价格景气的影响,农民种植意愿提升。同时,农民在经历一年景气的农产品市场之后,收入提升,愿意购买质量性能有保障的品牌农资,因此,今年四季度农民和经销商备肥积极。反映到销售上,整个产业链春肥启动时间整体比往年提前了1-2个月,从原材料到复合肥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产业链上下游对明年春肥的农资需求比较乐观,因此,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销售情况比往年要好,呈现“淡季不淡”的可喜局面。
3.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预收款情况如何。
答:预收账款对复合肥行业来说很重要,公司和下游经销商结算一般采取“先款后货”或者“现款现货”的方式,预收款高说明下游采购意愿高,下游经销商对行业的预判较为乐观,也能反映一家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以及上下游议价能力。根据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公司今年四季度的预收款相比去年同期有40%以上的增长,充分反映出下游需求的旺盛,以及公司经过过去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内无可争议的龙头企业。
4.公司今年业绩能够快速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公司自身的成长逻辑,去年三磷整治的一次性影响已经几乎消除,公司的一铵生产已经恢复正常水平,新型肥继续放量。另外,不可忽视的是今年由于主粮价格走高推动的行业整体景气度提升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玉米价格已经涨了很多,农民种粮收益率提高之后会加大投入到下一季的农资消费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年复合肥的销售启动时间比往年更早,目前上下游产品都是上涨趋势,说明下游需求复苏,经销商拿货积极。

3
上图,毛利率为2019毛利率+7%,毛利为2019毛利+3.9亿。
六化的预告,扣非利润看上去不及预期。不过预报披露了两个数据,1、毛利率上升7%;2、毛利增加3.9亿。
根据2019年和今年单季度情况,推算了下数据。
2019年毛利3.5亿,增加3.9亿的话,2020年全年毛利7.4亿,2020年之前历史最高的毛利是15年的6.5亿。
单4季度毛利率有所下降,全年毛利15%,也是05年以来的最高了。2020年Q2-Q4每个季度的毛利都在2亿这样,所以估计应该是年底额外结了什么费用或者产生了额外的支出,导致扣非以及净利润并不及预期所致。
以上,都是自我安慰的分析。半年报的跌停还心有余悸,而我今天又在自我催眠下加仓了。下周老天保佑不要太惨。
上图,毛利率为2019毛利率+7%,毛利为2019毛利+3.9亿。
六化的预告,扣非利润看上去不及预期。不过预报披露了两个数据,1、毛利率上升7%;2、毛利增加3.9亿。
根据2019年和今年单季度情况,推算了下数据。
2019年毛利3.5亿,增加3.9亿的话,2020年全年毛利7.4亿,2020年之前历史最高的毛利是15年的6.5亿。
单4季度毛利率有所下降,全年毛利15%,也是05年以来的最高了。2020年Q2-Q4每个季度的毛利都在2亿这样,所以估计应该是年底额外结了什么费用或者产生了额外的支出,导致扣非以及净利润并不及预期所致。
以上,都是自我安慰的分析。半年报的跌停还心有余悸,而我今天又在自我催眠下加仓了。下周老天保佑不要太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