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下黑白棋(一个投资者ID):今天(2008.7.3)我想把股票割肉了,有没有人来鼓励我呀?现在大约有20%仓位的股票,600030中信证券,股价21元,净资产15元。现在市盈率很低。不堪忍受天天跌的痛苦了,感觉证券公司在熊市中将来业绩还会大幅下降,等跌破净资产时候或许还可以少量买入。准备腾出资金空仓,或者从事低风险投资。大家意见如何?
德隆专家:本人文笔不行,只能用大俗话表达,老兄将就着看。
如果老兄企图通过分析后市的涨跌来决定是否割肉,估计你会异常痛苦的。更加倒霉的是很可能你不斩仓它就一直跌,终于忍不住割了,正好就是最低价。
痛苦的根源何在呢?那是因为你把投资最根本的东西搞错了。投资获利的第一要素是:防止自己情绪失控,等待对手情绪失控。
情绪为什么会失控呢?因为你“不知道”:不知道后面会涨多少,不知道后面会跌多少,不知道这笔投资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大部分人亏钱,都是不知道“为何亏钱”的。事后总结主要原因往往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实际上是,由于投资思想的关系,控制不住情绪是必然的---因为本身就是在蒙,三个没有一个是知道的。
情绪怎么才能不失控呢?最好是“三知道”:知道能涨多少,知道会跌多少,知道投资的期限有多长。但实际上不用、也不可能做到“三知道”,知道一个或两个就完全可以了。
现在回到你的中信证券,看看你知道几个?不知道几个?
1、涨多少?行业龙头,以后要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市盈率低。这是有利因素。但是不是一定就得涨呢?好像也不是必须的吧,不涨群众也不能拿它如何。如果真的涨了,涨多少啊,1块,3块还是30块?你知道吗?反正我不知道。
2、跌多少?跌到净资产?净资产不是15元吧,除过权的。再说谁规定不能跌破净资产了,你自己也心虚吧。还有,公司的业绩是不是真实的?以后会不会出现亏损年度、ST、或者发生重大违规行为?以后还有一大堆券商要上市,如果定价很低的话,会不会把它的估值也拉下去?不是我吓唬你,股价越下跌,这方面的东西你恐怕想得越多。
3、投资期限有多长?你是否设定了一个期限?比如我就拿半年,到时候就卖掉,盈亏不管。恐怕你也没有吧。
好家伙!投资三因素你一个都不知道。投资的损失暂且不论,内心的痛苦是谁也抗不住的。不但下跌难受,上涨也难受。最后一定是情绪失控,买在高点或割在低点。因为在大的牛熊转折点前后,往往是最痛苦的时候。
对于“中信证券”怎么处理,方法其实很多的。你对照上面三条就可以了,比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涨到40就卖,不到就不卖。你要确保跌到10块、8块的时候,你的情绪不会失控。
2、半年后卖出,不管股价是多少钱。
3、现在就卖出,就当买个教训。你要确保即使将来涨到50块、100块的时候情绪也不会失控。
以后再做投资的时候,对照“三个知道”原则,我觉得挺好使的。
先看债券:
1、投资期限:知道。只要你的资金使用期限与之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是短期资金投资长期债券恐怕就要情绪失控了。
2、涨多少:知道。只要够你的“预期收益率”就行。
3、跌多少:不知道。受基准利率上涨的影响,但只会浮亏,此外得公司不破产,到期能够还本付息。
再看看可转债:
1、时间:知道。不一定是持有到期,和条款设计有关,不详细说了。
2、跌多少:知道。按可类比的纯债券的收益率进行估值即可得出,但只是浮亏,而且是最坏结果。
3、涨多少:知道。最少也是“连本带息”,而且是最小涨幅。
分离债正股:
1、时间:知道。权证到期,一翻两瞪眼。
2、跌多少:不知道。
3、涨多少:不好说。不能保证一定上“行权价”。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分离债正股比一般股票要好”,其实不是真的好,而是你知道了“一个半”,情绪上比较稳定。
以前的“正股 沽权”:
1、时间:知道。权证到期。
2、跌多少:知道。溢价幅度。
3、涨多少:不知道,蒙着多少算多少。
买正股赌的就是股票在最后行权时超过“行权价”,一旦权证到期,无论盈亏都要平仓,投资过程结束了。
指数基金:
1、时间:知道个大概。反正有牛有熊,熬三五年一般能出头。
2、涨多少:知道个大概。XX市盈率就高估了,大盘的市盈率相对来说稳定一些。
3、跌多少:知道个大概。XX市盈率就低估了,而且也不会退市什么的。
投资指数基金比投资股票的情绪要好控制得多,最后说说股票,你会发现它属于“三不知”品种,纯粹就是靠蒙。
股票:
1、时间:不知道。
2、涨多少:不知道。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是人们企图为了安慰自己而发明的东西吧!
3、跌多少:不知道。而且相当恐怖,弄不好来个预亏、ST、退市什么的,估计直到把你搞疯了为止。
投资股票就一定“不知道”吗?那倒也不是。我见过一些投资人,他们采用的是“强制自己知道”,而且他们有三个特点:
一、 全部是长期投资; 二、 都是业余投资人; 三、抗风险能力极强。
我说两个典型代表,我是学不来的。一个是小伙子,白领,十万积蓄全买了一只股票。
1、涨多少:他说不到十倍就不卖。
2、跌多少:他说大不了到零蛋,我有工作,有收入,不怕。
3、时间:他说等多久都行。
2005年进入股市,买的是有色金属股,真的变成了100万,辞职当职业股民去了,采用以上方法又买了另一只股票,最多涨到300万,现在回撤到150万。运气啊,还是运气。
另外一个是退休的局长,资金分成30份,买便宜的ST,5块以下的那种。
1、时间:他说大概一两年,要么重组成功,要么就退市了。
2、跌多少:他说大不了退市了,不要了。
3、涨多少:他说最少五倍,一个顶四个,而且不会有那么多退市的。
赚了不少钱啊,疯子,我学不来,心脏受不了。
封闭式基金类似于指数基金,在时间方面,你的资金的使用时限要和它的到期期限差不多,收益比指数基金高,否则你恐怕要忍受折价扩大的煎熬。
买“有价证券”有“两大要素、三个方面”:时间和空间。
就时间而言,9月份可卖给大股东,最多拿8个月。所谓空间可分为向上空间和向下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收益和风险。
看风险,最大不过1%;收益则不定。三个方面两个绝对有利,一个不确定,这已经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了。当然,我还得多说两句。
1、期望收益率别太高了。
2、别把所有的钱都买一个品种。
3、市场有时候会傻得出人意料(也许是我傻,呵呵),做好补仓的准备。
后两条为投资通用原则。一般投资人最大的毛病是只看(或只想)向上的空间,不管时间和向下的空间。

枫林随手记
- 做高确定性的交易,一直做
赞同来自: nhmay 、舍月子 、blank赵 、hotsosa 、好奇心135 、更多 »
狼居胥(另一个投资者ID):我从2006年中到2007年9月,一直不看股票,都不记得拿了多少涨了10倍的股票,当然都没有挣到10倍,最终收益仅仅勉强战胜ETF。从1500点做到5000点,大约4倍,最近不断在思考,我费那么大劲干啥?尤其是最近一个月进场买股票,更是身心疲惫,买的股票可以连续四天跌停涨停,想进场买股票为何不直接买ETF,还有打新股从今年2月开始,收益极低,算计低风险品种,算来算去,最...“股市生存艺术杂谈:
1、在股市这么多年俺活下来了,可能因素有一条:不贪,放弃“抓住每一个赚钱机会”的观点。在股市这么多年俺没发暴财,可能因素有一条:不贪,放弃“抓住每一个赚钱机会”的观点。任何一个观点都自相矛盾,掌握这个“度”,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2、激进型人物可以在一年中赚无数倍,但是存活率较低。稳健型人物一年中赚不到那么多,但是存活率较高。选择操作类型跟资金大小有关,还跟人的个性有关。
3、乱买卖的既无技术,又无理念,还没个性,属“三无”产品。股民大部分都属“三无”产品,所以长久下来,70-80%的人输钱。“三无”产品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
4、我不和激进型人物比短期收益,我比不过他们,为什么呢?和我比的一般都是短期风头正足的人物,过几天他死了,又换一个短期风头正足的人物,再过几天2号短线王又死了,再换一个3号短线王来和我比,车轮战,非把我耗死不可。
5、债坛的大佬级人物,存活率几乎100%,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这段讲的太好了,果然是大师。

对于有风险的东西,我采用下面的办法:你这样做,存在一个假设。假设大盘在一个区间内波动。风险是大盘可能会突破区间。例如在05年,大盘到了998点。或者纳斯达克指数,指数一直单边上涨,而你下车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把大盘划化成若干区域: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但我并不预测指数在这几个区域之间如何运动,我只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才买,这样虽然肯定会丧失一些机会,但不会赔大钱。
当然了,操作的时候还会碰上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每一只股票的仓位问题。就拿0061来说,你打算占总资金的多少呢?全仓买入?是的,赶上0061就发了,但要是碰上018呢?没赚到钱,还失...
大盘是不适合德隆三段论的。要约收购,转债等比较合适。

赞同来自: 蝶恋火2 、乐鱼之乐 、家和妈妈 、smallzk
我把大盘划化成若干区域:低风险区、中风险区、高风险区。但我并不预测指数在这几个区域之间如何运动,我只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才买,这样虽然肯定会丧失一些机会,但不会赔大钱。
当然了,操作的时候还会碰上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说每一只股票的仓位问题。就拿0061来说,你打算占总资金的多少呢?全仓买入?是的,赶上0061就发了,但要是碰上018呢?没赚到钱,还失去了一大把的机会。0061多少钱卖呢?5元?8元?12元?当然了,这两个问题即使处理不好,倒也不至于赔钱。
其实学术分析可以处理好上述问题,但关于学术问题的研究,我刚刚起步,大部分时候处理的并不好。
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这样:
1、写出买入理由:别超过5句话,100个字,多了肯定不对头。
2、确定好买入价或买入条件:一次买和分几次买都行。
3、评估风险:确定每只股票的最大仓位。
4、评估大概的持仓时间。
5、确定卖出价或卖出条件:同一类品种一定要采用统一的卖出条件。比如说对于0061这类,卖出条件可以设定为拿到最后一天,或者涨50%等等。涨10%就卖肯定是不对的(这个问题比较深奥,可以以后谈)。
6、数钱,享受生活。

赞同来自: nhmay 、明青 、我心飞扬33 、丢失的十年 、星城学魔法 、 、 、更多 »
我做一个实验,把转债,0061,0708等推荐给其他很多投资者。他们都认为我说的对,可是没一个人肯买。借口有两个:
一是嫌等的时间太长,他们要的是买了马上就涨的那种;
二是嫌赚得钱太少,他们要的是肯定能涨多少多少的股票。
这更加坚定了我走“心理分析”这条路。我发现,人一旦进入到这个市场里,智力水平,哈哈,不说喽。
我不判断大盘趋势,因为我认为不论采用何种办法,对与错的概率都是50%,这是学术分析中的一个最主要的观点。
对于无风险的东西,有钱就买,没有就算了,余钱就申购了。

赞同来自: TheQuietNomad 、romulus 、lxf0888 、口口夕口木 、神秘加冰 、 、 、 、 、 、 、 、更多 »
1、你对短线怎么看待?
2、持有债券遇到股市大涨怎么调整心态?如何应对?
3、你对债券浮亏怎么看待?
徳隆:
1、我觉得短线应该是一种结果吧,而不是事先设定的一个手法。比如我在7%的收益率就买入,设定在5%就卖出,结果一个月就到了,这就是短线。如果三年以后到了,那就是长线了。
2、这个问题比较奇怪了,不是太明白。股市大涨怎么可能对债券持有人的心态造成影响呢?就像期货市场大涨不可能对股票持有人造成影响一样啊。
3、债券的浮亏造成心里压力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投资人企图短线操作,另一个是资金的使用时限和债券的期限不符。这两个错误不单是债券市场,而且在每一个市场投资都是应该极力避免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投资主要拼杀的是理念和心态,这两者如果搞错的话,分析就是瞎扯蛋了,分析的越多赔得越多。
我个人也有个发展的过程,从技术分析到基本分析,现在主要遵从心理分析和学术分析,在加上资金管理,前两者已经基本不用了。
心理分析说白了就是抓对手的漏洞,其实大家一直在用。转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抓住了上市公司不想还钱这个漏洞。
学术分析是指:投资人不可能长期超越市场的平均水平,最佳的策略是分散买入后持有不动。这又分两类:一是除非要用钱,否则永远不卖出;二是只有在达到事先设定的条件时才卖出。
学术分析是一种令人比较难以接受的观点。心理分析解决了买什么,什么时候买的问题。学术分析解决了什么时候卖的问题,但学术分析其实是反人性的,很难做到。别听我吹的天花乱坠,我自己也做的不好,难啊!

赞同来自: TheQuietNomad 、丢失的十年 、蒙蒙飞絮222 、pyd001 、火星兔 、更多 »
徳隆:你的问题和前面几位朋友的问题其实答案是一样的,不要去分析涨跌,而要审视是否符合自己的“偏好”。
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不是“我的分析能力有多强”,绝不是。论分析,我觉得自己比不上论坛里的大多数人,海连天、债券王、狮子王、小竹、点金、磨刀砍柴,几位版主都比我强得多。
我的强项在于“我很清楚自己的偏好”,而且我能坚守住自己的底线,绝不受诱惑。就像某些女孩子,怎么样都可以,但最后那一步要守住。
现在说说你的江铜债,虽然你没有介绍具体的情况,但我可以简单的推测一下,不对的地方还请老兄指正。
你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偏好”,所以当市场大幅波动时,就在冲动下进行了投资。我们具体看看:
1、风险:这是个国有大企业,还本付息没问题。
2、收益:你的问题估计是出在这里了。这东西的收益并不高,但你还是买了。
你的理由可能是:相对其他债券这个还有空间或者是短期能涨就行,赚点钱就跑。这些都是没有“偏好”的人的想法。
一个有偏好的人应该是这么想:收益率够了就买,不够就等。这样即使套住了他也无所谓,反正收益已经符合要求了,浮亏就亏呗。
3、现金流:估计你都没想过。江铜基本上是零息债券,每年没有固定现金流的。
我简单解释一下现金流,举一个很粗糙的例子:张三有一百万想投资债券,期限十年吧,收益要求6%。但他有个额外的要求,每月要取出一些收益用于消费,这个就是现金流。
这样在同等收益率的情况下,就不能买分离债了,只能买高息债,比如金发、北辰什么的,这个好理解吧。由于还要每个月都有现金流,所以买一个不行,要买12个不同月份付息的债券。
4、时限:你也没考虑好吧。如果真套了一年半年什么的,你是否有心里准备,一时半会不会要用钱吧?

赞同来自: 每天都有进步 、njsunl 、还没想好明天取 、心向太阳 、环生 、更多 »
徳隆:其实各个转债的本质没什么不同,只是条款不一样。我的方法是根据条款计算出最坏的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偏好等待合适的价格。就拿锡业转债来说吧:
1、回售,明年5月启动,101元,同时派2.91元的利息。
2、最坏的情况是不向下修正转股价,回售了,盈亏平衡点在103.91元。
3、然后你根据自己的偏好,在103.91元左右定出买入点,越低越保险,但可能买不到。
分析其实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根据自己的偏好定好买入点,不到就不买,到了一把进。不要去猜涨跌,不要去猜公司、大股东、庄家的意图,心会乱的。

接上文 举个例子一位仁兄 重仓一个可转债 这里不考虑投资能力问题 假设 他在一年里 选择的这个可转债 最终涨了20% 结果是好的 但是别人涨的时候他不涨 涨20%其实只用了三天 求该投资者的心理阴影面积这个有启发,我们这些可转债摊大饼的投资者大部分都是这样。因为重仓一个可转债涨了20%只用了三天,你不知道是不是该卖。卖了以后买什么等等问题。。而摊大饼可选择太多了。涨了15%,卖了以后再摊。
另一位投资者选择了100个可转债 没过两三天都有一个大涨的 最终一年获得了15%的收益 求该投资者的爽度
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种

接上文 举个例子一位仁兄 重仓一个可转债 这里不考虑投资能力问题 假设 他在一年里 选择的这个可转债 最终涨了20% 结果是好的 但是别人涨的时候他不涨 涨20%其实只用了三天 求该投资者的心理阴影面积另一位投资者选择了100个可转债 没过两三天都有一个大涨的 最终一年获得了15%的收益 求该投资者的爽度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种真的没必要争这些。可以把仓位分成核心仓位和摊饼仓位,甚至是几种策略,东边不亮西边亮。但核心仓位主要提供阿尔法,摊饼仓位主要提供时不时的正反馈和贝塔。

利用三知道能让大家赚钱 并缓解一定程度的投资焦虑 但是到了极端情况又会陷入选择痛苦和动摇我想说另一个投资中比较重要的东西 “正反馈”他的频率不但影响投资者的成绩 更关系到投资者是否“快乐” 投资是为了改善生活 经历跌宕起伏 然后把钱赚了 看上去很酷 其实并不好受 但一路有正反馈相伴 就会容易很多影响正反馈最重要的自然是数量啦 那就是分散 还有一个就是分批 不过本人不太推荐 容易积重难返接上文 举个例子一位仁兄 重仓一个可转债 这里不考虑投资能力问题 假设 他在一年里 选择的这个可转债 最终涨了20% 结果是好的 但是别人涨的时候他不涨 涨20%其实只用了三天 求该投资者的心理阴影面积
另一位投资者选择了100个可转债 没过两三天都有一个大涨的 最终一年获得了15%的收益 求该投资者的爽度
我会毫不犹豫选择第二种



@Shihongcn知道自己三个都不知道。
你的三知道也很好。我由德隆三知道推导出三不知,并统一用分散来化解:不知道买什么-->分散买;不知道何时买-->分散买,一直跌一直买;不知道何时卖-->分散卖,一直涨一直卖。从此岁月静好。

@Shihongcn 你的三知道也很好。我由德隆三知道推导出三不知,并统一用分散来化解:不知道买什么-->分散买;不知道何时买-->分散买,一直跌一直买;不知道何时卖-->分散卖,一直涨一直卖。从此岁月静好。plus 完全正确

赞同来自: 蝶恋火2 、aji008 、我心安然 、环生 、caoping 、更多 »
几个兄弟说要多看几遍德隆大师的三个知道。我把几个兄弟的一些见解摘抄一下:
@ 阿瑶:加一条愚见,德隆大师的三知道是对标的的,还有一个三知道是对自己的,知道自己能忍受多大的回撤,知道自己能忍受多久的回撤,以及知道自己涨多少会飘。
知彼不知己,一样要完蛋,血泪教训,一旦高估自己的心理素质,什么策略都不好使,不能坚持的策略跟没策略是一样的。

赞同来自: ETF小迷弟
期权这个牛皮糖的“三个知道”怎么梳理?三知道是一个很好的框架,但是可以在这个框架上放松假设就衍生出策略啊。如果引入信用风险和结算风险,交易所跑路风险,数字货币期权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的。在不考虑流动性挤兑情况下,国内的期权卖put你有多少预备队接货,哪个月到期前可以准备的保证金波动预备队,是可以计划的。卖call也是啊,自己有多少个极端场景的应对计划,哪个位置进货备兑,哪个什么波动率,什么保证金要求下做止损,也是可以计划的。把刚性确定性,转化为依据概率估算下的三知道也是可以的。只是不断考验你调整能力,应对能力而已。期权本身就是个电竞游戏,躺平有躺平的玩法,刺激有刺激的玩法,参考三知道自己搭框架也是可以的。

赞同来自: 不虚不实 、ETF小迷弟 、kwok 、铁骨素心 、好奇心135更多 »
期权这个牛皮糖的“三个知道”怎么梳理?德隆大师“三个知道”,
是普通人投资时管理情绪
目力所及范围内最好
掌握和管用的逻辑自洽认知。
用“三个知道”认知期权,
投资期限是确定的,
对于买购和买沽
涨多少,看似顶挺高,
但跌多少会一把亏光。
对于卖购和卖沽,
更怕意想不到的黑天鹅,
那是连碰都不敢碰。
还是要结合个人情况,
对于我来说,
现在的自己拿着“三个知道”
的锤子是钢铁质地的,
期权是属于钛合金质地的,
不敢拿自己的锤子去敲的。
集思录里有几位大佬,
人家用心修炼的锤子,
敲期权的牛皮糖,
收益高的都不好意思说,
对于我只能仰慕不敢跟随。

赞同来自: fdetert 、好奇心135 、枫林随手记 、darksage 、每天都有进步更多 »
德隆专家确实微言大义,最厉害的是转债,分级A都看透了最基本的逻辑,其他他还搞过超短逻辑 也说的很清楚并非没娶对老婆,而是娶老婆本身就是错的。参见大师和网友的对话:
最可惜的是感觉没娶对老婆
Q来自@Lucifer1119 :
你这解读大概率有偏差。A来自德隆大师:
德隆的夫人不一定是HF,很可能是和德隆大佬不是灵魂伴侣,或者说精神契合度不是很好,然后大佬或许是比较怕“麻烦”的人,向往诗人的生活,所以悟出了这些外人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真理。
天啊,如果忽略性别,我们两个可以成为精神伴侣了。感觉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然后又多了很多很多麻烦事,这不是我向往的远方。比如我现在就在做数学题,但是我根本就不想做数学


赞同来自: 思思er 、口口夕口木 、kolanta 、墨仔3
网友:德隆大师,能说说当前情况下如何进行投资,投资哪些品种吗?最近股市、债市起伏太大,有些摸不着头绪了。
德隆:当设计具体的投资方案时,必须明确“风险,收益,偏好,时限,现金流”这几个要素时,才可以为投资人量身定做。
打个比方吧:张三的要求是一年翻番,亏光了无所谓。此时我不可能让他买债券,一般会推荐权证。当然了,权证我外行,所以只能是给个方向,无法具体指导什么买卖点了。
假设李四的要求和我差不多,但他对最低的收益要求比我宽松,他只要不亏就行了,那么李四的选择余地就更大些,五洲、海马转债也可以的。
再假设王五,他对投资期限的要求比较宽松,那么南山、新钢、柳工转债也可以。
再说个赵六:他的期限宽松,10年8年的,但他要求每年有基本的6%现金流,这时候只能在高息债券里找了。如果他不要求每年的基本现金流,只是要求每年平均6%的收益,这样分离债也符合要求了。
如果你要求更高的收益,比如15%,可以承受一定风险,如果投资期限短的话,指数基金可以考虑;如果期限够长的话,而且没有现金流压力,大盘封基更好。
对我个人而言,基金是底限了。上面有朋友买了股票,对他而言可能是合适的,对我来说,风险已经不可承受了。
新股申购、纯债券、转债、基金、股票、权证,我们往往是在这几个品种里来回等机会,当然,首先你得把每一个品种分析透彻,分析其实很简单的喽!最后就是等合适的价格了。
对我来说,股票和权证是不做的,风险承受不起,而且我不会也没精力分析。纯债就是一般的企业债和分离债啦。转债就是可转换债啦,包括以后的可交换债。基金就是大盘封基和指数基金。

赞同来自: blank赵 、口口夕口木 、夜近了夜尽了 、kolanta 、我心安然 、 、 、 、 、 、 、 、更多 »
妙啊!大佬真厉害!兄弟,您对您投资的任何品种首先想想三知道是否可以套用,再决定是否投资,正好刚刚看到 @老等76 的发言,他说的指数基金与可转债的三知道,转抄给您看看!!
您还知道哪几个知道,能否都告知下?
转抄 @老等76
从21年开始做转债,连续三年均有较好收益,因为做低价可转债很容易保持盈利,可转债做为典型的三知道品种,买入时便能预期一定时间内至多亏损多少,或至少盈利多少。
指数基金以前是自己最有把握的品种,但近两年是亏损的主要来源,原因是近期对转债和股票波段操作较多,而指基主要做了底仓,故亏损明显,以后尽量争取更多α收益。
逻辑分析:
转债投资逻辑重要的是三知道:
一知道:底。转债的底是比较清晰的,底部价格=纯债价值+期权价值,因为正股上涨期权的存在,转债最低价很少跌破纯债价值,所以纯债价值是强支撑底,一般来说,105左右的市场交易下轨就是该转债的底。
交易跌破纯债价值一般有四种情况:①溢价率高且下修无望的转债可能低于纯债价值;②社会信誉差的公司;③公司出现黑天鹅事件,债价短期暴跌,若后期转债评级不下调,一般为投资机会,若后期大幅下调,尽量回避;④转债系统性下跌,此种情形是投资转债最佳时机。
转债还有一个价格非常重要,到期赎回价。到期赎回价+前期利息是到期正收益的标杆。二年以内的临期债,到期赎回价是底价的重要参考。
二知道:时间。转债一般最长6年,对于每个转债,它的久期都很清楚,到期时间给了我们一个确定的最差预期。时间和回售、下修相结合,可找到一些投资策略。
三知道:顶。转债的顶可说知道也可说不知道,一般来说,高于130以后,转债的投资逻辑就偏向于股票了,高于150,比股票就多了投机的逻辑了。保守的转债投资者完全可以把150甚至135做为清仓的顶。
投资转债要想先胜后战,需注意两个条件:①到期正收益,保有β收益;②逢低买,期望α收益。当然,规避信用风险是首要的,简单的方法是回避问题债。
指数基金的逻辑:
指数基金和转债有相似之处,下面结合“三个知道”来对比一下:
一知道:底在哪?可转债的底可理解为略高于纯债价值,实际交易的最低价是重要参考。宽基指数看似无底,但由于它长期向上,从逻辑上不会一直向下,所以长期上升趋势线即可理解为宽基的底。若跌破趋势线怎么办?想想转债破债值该怎么办,加仓。
二知道:顶在哪?可转债的顶一般可模糊定为135∽150,超过150,只剩股票逻辑+投机了。宽基指数不好言顶,一波牛市涨几倍很正常。
三知道:时间多久?可转债的久期是确定的,这是转债最大的优势,有了最差预期的确定性。宽基知道时间吗?模糊知道,在时间上有两点是知道的:①指数总会创出新高,但何时不知道;②在历史上,大概7年左右有一波疯牛,但历史不一定简单重现。
由此可见:宽基要想先胜后战,只需逢低买入即可。何时买入都有β收益,尽量争取α即可。
哪个投资品种更有优势呢?从近三年的结果看,转债投资完胜宽基,转债大赚而宽基大亏,这是不是说明转债更好呢?我们且来分析其中原因:
①转债的正股近三年呈上涨趋势,转债标的指数涨幅20%左右;而宽基则呈下跌趋势,如沪深300跌幅大于30%;
②转债以前品种较少,为小众投资品种,所以流动性欠缺,估值较低,现在估值比以前要高15%左右;
③现在转债500多只,个债因为市值小,可T+0等因素,波动较大,更易获得轮动α收益。近一年来,在转债投资上的收益大多来自α;而宽基近年不仅单边下跌而且波段振幅较小,且品种少、涨跌大致同步,较难实现轮动α收益。个人投转债大盈而转债基金小盈甚至亏损便是例证;
④转债的下修是扭亏为盈的王炸。
剖析了原因再来思考它们当下的优劣:
①可转债从规则设计上对投资者比较友好,不失为A股最佳品种,但再好的品种也有对应合适的价格,现在转债估值处于高位,除了问题债和个别惰性债外,参数大多一般;正股质地好的临期债性价比大多低于正股,近一年来,很多临期债以亏损收场。而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最近都跌破了长期上升趋势线。
②随着搜特和蓝盾的退市,打破了转债的不破金身,而宽基无须考虑违约风险。
**不难看出,熊市转债肯定是首选,因为转债容易实现正收益;而牛市宽基收益会明显优于转债。
**
注意:转债有信用风险,个债需设额度上限,而宽基指数基金虽有系统风险,但无信用风险,永不归零,无杠杆时可不设投资上限。
操作方法:
具体方法还不成熟,因为一直没有建立完善的操作体系,有建议者希望不吝赐教。
初步的想法是:
原则控制转债和指基+股票50:50的比例,其中股票上限15%,视情况调整比例分配。
转债以双低为主,集中持有,集中轮动;
指数基金以沪深300为主。

赞同来自: blank赵 、东海逍遥 、kolanta 、INTJ庄稼汉 、luffy27 、 、 、 、 、 、 、 、 、 、 、更多 »
最近1-2年不断研究各个行业,各个上市公司,研究股改方案,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收集各种宏观经济数据,猜测政策走向,甚至研究所买股票公司老总的言行,履历。回头想想真多余,世间道理很多,适合自己的只有一个,看德隆专家的好帖今天终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真理,以后理财就三板斧:
1、股市估值合理时,买ETF指数基金。 2、股市估值不合理,抽新股+套利。
3、估值不合理又没有新股可抽,老老实实呆在货币基金里。
德隆:老兄这么想令我十分钦佩。你说的结论是多位经济学大师论证的结果,其中几位还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股市生存艺术杂谈:
1、在股市这么多年俺活下来了,可能因素有一条:不贪,放弃“抓住每一个赚钱机会”的观点。在股市这么多年俺没发暴财,可能因素有一条:不贪,放弃“抓住每一个赚钱机会”的观点。任何一个观点都自相矛盾,掌握这个“度”,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2、激进型人物可以在一年中赚无数倍,但是存活率较低。稳健型人物一年中赚不到那么多,但是存活率较高。选择操作类型跟资金大小有关,还跟人的个性有关。
3、乱买卖的既无技术,又无理念,还没个性,属“三无”产品。股民大部分都属“三无”产品,所以长久下来,70-80%的人输钱。“三无”产品是不可能长久生存的。
4、我不和激进型人物比短期收益,我比不过他们,为什么呢?和我比的一般都是短期风头正足的人物,过几天他死了,又换一个短期风头正足的人物,再过几天2号短线王又死了,再换一个3号短线王来和我比,车轮战,非把我耗死不可。
5、债坛的大佬级人物,存活率几乎100%,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赞同来自: Lee97 、阿盖 、东海逍遥 、wjwdxh 、kolanta 、 、 、 、 、 、 、 、 、 、更多 »
对我来讲,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不信技术分析,但不反对或排斥其他人使用,“分歧”才是市场得以存在的基础。
当然,我不认为自己的“三个知道”方法比技术或基本面分析更高明,只是认为它能更好得控制情绪,有利于投资人在市场中长久生存。
我不信技术分析,有理论上的基础,也有统计数据上的支持。关于是否存在规律的问题,其实主流经济学已经有了结论,那就是“弱效率市场”。
90%的时间是没有规律的,10%的时间有规律,而且我的认识是:那10%的时间正是由于投资者的情绪失控造成的。
“心理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人在各种情况下是如何思考的,情绪失控是他们和我们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100元挂零的可转债基本上应该分批开始买了,条款要看仔细一点。转债的信用问题其实并不大,公司可以通过向下修正转股价而逃避债务,总不会宁可破产也不修正吧。
怎么样定义群体性情绪失控呢?说白了就是集体抽风呗!情绪本来就有很大的传染性,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各个领域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人本来就是群居性的动物,所以这并不奇怪。
一些投资大师把自己的工作地点放在远离华尔街的地方,并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生活吧。目前指数是否见底?我个人的结论是“不知道”,而且现在和将来也不可能有人知道。如果有人说对了,我的观点是“他瞎蒙的”。
巴菲特的成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渊博的知识,顽强的毅力等等。但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而且他的成功本身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企图模仿他而成功,这条路应该是走不通的。
本人大错误目前为止倒是没犯过,代价是错过了很多机会。小错误犯得不少,主要是分析的时候忽略了人的情绪问题。到真刀真枪操作的时候,发现心理有失控的苗头,于是立刻停止了操作。学术分析不但在感觉上不合理,而且不被大家接受,也不符合人的心理。但正因为学术分析是一种最痛苦的投资过程,所以收益反而是最大的,这个有统计数据支持。
当然了,投资不光是要收益,心理上也得高兴才好。挣钱不就是找乐(寻找赚钱的机会,找到了会很高兴)吗,要是整天都那么难受,赚钱又图什么呢?干脆还是分批买入,分批卖出吧,心理舒服点。
其实我的心态最差了,赔点钱就跟要命似的,所以才搞债券和衍生产品,这个和我的性格最相符了。

赞同来自: ahelloa 、happysam2018 、ifz2008 、dafengtongxue 、阿戒1899更多 »
知道大概率企业10年后能挣更多的钱
按历史知道管理层会把钱回报股东
按无风险利率知道股票现价不贵

Aolin120 - 套利 期指 爱好者
赞同来自: XIAOHULI92 、happysam2018 、ifz2008 、乐鱼之乐 、yssy7499 、 、 、 、更多 »
1:知道自己最多能承受亏多少?
2:知道自己想赚多少?
3:知道自己是不是韭菜(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