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应打新交朋友的邀请,想写一些自己炒股的故事,看过大时代的朋友,可以把这个动作大时代前传的脱水版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老爹对我说:我们家三代贫农。等我长大了之后,才知道父亲真的太保守了。
我们家算是住在一个九线小城市里最市中心的农民家庭,家门口就是一个最大最老的电影院。电影院有个广场供大家停自行车,没有播电影的时候,广场上就是一个临时的小集市。
小时候所有的小伙伴没事都在这个院子里玩,同时也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耳濡目染了各种骗局套路:摆象棋残局的、摸红蓝玻璃珠抽奖的、卖大力丸的、演杂技的、变魔术的。
当然最厉害最赚钱的当属气功大师:几小时的现场讲课就是300块、一个五金店买的一模一样的铝锅,大师说可以聚取能量就能涨十倍卖200;二个练习的录音带就能卖一百。而那时候,我老爹已经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做了好几年的中学物理老师,一个月工资才50不到。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几个邻居花了巨资学习了大师的心法,练习几天之后,也是神功附体,说他们几个老头现在发功,就可以抬起门口一根几千斤重的石柱。现在想起来真的是瞎吹,但是当时真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而且他们自己内心也是深信不疑。
当时虽然大家很穷,但是其实想来赚钱的机会也是特别的多:从1公里外的批发市场买来的肥皂,转手摆在家门口就能从6毛钱卖到9毛钱;从国营商店,花4毛钱排队买的香烟,有时候转手就能买5毛钱。
当时电视也是很稀罕的东西,男女朋友看电影就算是最好的消遣。碰到好的电影,排队的人是人山人海。那时候九岁的我,就会根据电影门口贴的影评和介绍,来分析判断这些电影好不好看。碰到觉得好看的,我就会在周六早上去排队买二张票,要求18排中间位置的票。晚上六点的时候,就可以把0.2元钱买的按0.25到0.3元卖出。
要知道那时候一分钱是可以买二个西瓜糖的。二张电影票就可以赚一毛,相当于十颗糖果。当然也有砸到手里卖不掉的,这个时候,我就只能自己带家人看电影了。
到了四五年级,龙岩突然兴起了邮票热。上学的路上要经过邮电局,天天可以看着很多大人围着一起讨论、交流。刚开始还是相互鉴赏、交换邮票,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相互交易。
其中有个头发一撮白发的家伙最为活跃,大家叫他白毛。白毛在那一群人当中算是最精明的一个人。他那时候就叫了好多人去办理集邮门市部的会员卡,这样每次有邮票的时候他就能凭一张会员卡优先买一套,然后加价卖给喜欢的人。后来他开了一个档口,专门倒卖邮票、纪念币、电话卡等等,各种盈利无往不胜,直到后来他碰到了股票。
那时候我就跟班上几个同学一直在旁边围着大人,听他们聊邮票,谈各种邮票的价格。
几个月下来,我很惊奇的发现一张邮票:毛主席去安源,从原来的几毛钱涨到了几块钱。
一个同学是父母是银行的,在办公室的废弃来往信件中找到了一张,卖给了白毛。白毛虽然卖给别人是三元,但是只愿意按二块钱收购,理由很多:品相不好,信封连着不好处理等等。但是我同学还是高兴的不得了了,还请大家吃了几颗糖。然后过了一个月不到,发现价格涨到了7元,让这个同学难受了半年。而白毛转手就把那封信带邮票好价卖给了别人:理由是信封是人民银行的,写的字漂亮,带信封以后更有收藏价值云云。
而当时最热门的猴票从八毛开始慢慢涨到了二块钱。我好几次问价格的时候,那个白毛直接告诉我,你买不起不要问。我当时心里想,这个东西8分钱买的凭什么值这个价钱。直到后来,我炒了7年股之后才明白为什么。
初中的时候,电影院门口开了一个游戏厅。这个东西一下子抓住了周围所有男孩的心。当时一个游戏币0.3元,会玩的玩半天,不会玩的一两分钟。游戏厅一下子就把原来看上去差不多的小孩分成了几个等级:有钱的经常一下子买几块钱,带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而我那时候没有钱,又不合群就只能在一边看。
直到有一次去了离家二公里的一个郊区游戏厅,发现那里一样的币只要0.2元之后,我就开启了借钱买币卖币的赚钱之旅,操作的方法就是每天花一个小时走到这个游戏厅,买25个币,然后假装玩一盘,就赶紧回到家中找有钱的小孩0.25元卖给他。当然这个活没干多久,就被游戏机店老板发现了。我被列入了黑名单,不但不可以去卖币,也不能去游戏店了。
可能因为就是这样的经历,导致了我在整个小学和初中并没有认真的读书,整天就是胡思乱想怎么才能赚到钱。我那时候,在一中总分成绩非常差,班上倒数5名内。但是凭借我的数学和物理非常好,有一次年段组织知识竞赛,我还成为三人组成员之一。
虽然后来因故知识竞赛未能举行,但是我还是知道自己和那些成绩一样差的人,有点不一样,而且内心中也从来不担心自己到了社会上会找不到饭吃。
最后中考的时候是因为成绩很差,考到了邮电技校。邮电技校的地址是在一个很偏僻的山里,是原来龙岩邮电局长途台的宿舍改造的。以前的邮电局在军管的时候,为了防止战争的影响,特地将电话交换机房设置在一个山谷,目的是为了防止轰炸。后来就成了我们的学校。
学校的条件非常恶劣,晚上除了看电视就只能看看报纸、打打牌,最近的省道离我们学校都有一公里,最惨的时候,全校200多个师生,只有一个水龙头有水。学校里只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卖部和一个食堂,门口也只有一两个做民工生意的小饭店。
90年正好是中国通信行业大发展的起点,当时很多地方电话号码刚刚从5位数升级到6位数,交换设备也刚从纵横制升级到了程序控制。而学校的课程还是以前编制的,学习的课程除了一两门基础学科还是有点用的,其他都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被淘汰了。于是我再次跟初中一样,只对自己知道有用的和感兴趣的学科用心学习,其他都放弃了。
当年技校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邮电系统内部子弟,这个学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才办的,进到学校都是包分配的。所以大家根本不担心以后出来的前途,大家在学校就是混日子。
那时候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二个班,每个班50人。二个年级200个男学生,三年级的报务班都去企业实习了。有一天宿舍只剩二个人:我跟舍友曾大侠,无聊之余我提议玩二十一点,我坐庄。几个小时下来凭借我的计算能力,五分钱一注的小赌把曾大侠杀的四脚朝天。
可能是因为赌的很小,大家都觉得好玩刺激。几天之后,我们宿舍就成了全班的赌窝。经常一个宿舍塞了一二十个人。再后来同学觉得二十一点是很复杂的游戏,不如改玩牌九。然后随着赌注越来越大,我资金不够,胆子也小,也就没办法坐庄了,成了边家。牌九的边家的赔率是很吃亏的,我赌了好几次一直输钱,之后几天我算明白了,这样下去不可能会赢钱的,于是也就放弃这个了。
但是就算是我打定了主意不赌钱只在旁边看看,想要管住蠢蠢欲动的手还是很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去了教室看电视,然而当时的电视节目也是非常的枯燥。还好我们因为是邮电系统,学校订阅的报纸种类特别多。有一天,突然看到一个新闻,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
报纸是中国青年报,上面有个新闻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当天有一只股票上市交易,而深交所1号股东账户代码,被一个叫作李大霄的男人所拥有。在当时的中国人脑海对股票的印象,可能只能通过一些旧上海的电影里了解到一些。而且大多数人只知道故事里炒股的人,最后都是亏光了去跳楼的,大家都视炒股为洪水猛兽。直到96年,我开户炒股时候,还有很多同事直接问我你怎么还没有跳楼。
但是很神奇,我马上就联想到了集邮门市部门口的那些人;想到了从8分钱到2块钱的猴票;想到了从几毛钱到8块钱的毛主席到安源;想到了集邮门市部那个老阿姨把邮票原价卖给白毛,白毛又加一倍价格卖给大家的例子。
于是我突然觉得一个新的世界在我面前打开了,那一年我十六岁。
未完待续。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老爹对我说:我们家三代贫农。等我长大了之后,才知道父亲真的太保守了。
我们家算是住在一个九线小城市里最市中心的农民家庭,家门口就是一个最大最老的电影院。电影院有个广场供大家停自行车,没有播电影的时候,广场上就是一个临时的小集市。
小时候所有的小伙伴没事都在这个院子里玩,同时也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各种人,耳濡目染了各种骗局套路:摆象棋残局的、摸红蓝玻璃珠抽奖的、卖大力丸的、演杂技的、变魔术的。
当然最厉害最赚钱的当属气功大师:几小时的现场讲课就是300块、一个五金店买的一模一样的铝锅,大师说可以聚取能量就能涨十倍卖200;二个练习的录音带就能卖一百。而那时候,我老爹已经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上大学。毕业之后做了好几年的中学物理老师,一个月工资才50不到。
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几个邻居花了巨资学习了大师的心法,练习几天之后,也是神功附体,说他们几个老头现在发功,就可以抬起门口一根几千斤重的石柱。现在想起来真的是瞎吹,但是当时真的大多数人都相信,而且他们自己内心也是深信不疑。
当时虽然大家很穷,但是其实想来赚钱的机会也是特别的多:从1公里外的批发市场买来的肥皂,转手摆在家门口就能从6毛钱卖到9毛钱;从国营商店,花4毛钱排队买的香烟,有时候转手就能买5毛钱。
当时电视也是很稀罕的东西,男女朋友看电影就算是最好的消遣。碰到好的电影,排队的人是人山人海。那时候九岁的我,就会根据电影门口贴的影评和介绍,来分析判断这些电影好不好看。碰到觉得好看的,我就会在周六早上去排队买二张票,要求18排中间位置的票。晚上六点的时候,就可以把0.2元钱买的按0.25到0.3元卖出。
要知道那时候一分钱是可以买二个西瓜糖的。二张电影票就可以赚一毛,相当于十颗糖果。当然也有砸到手里卖不掉的,这个时候,我就只能自己带家人看电影了。
到了四五年级,龙岩突然兴起了邮票热。上学的路上要经过邮电局,天天可以看着很多大人围着一起讨论、交流。刚开始还是相互鉴赏、交换邮票,后来就慢慢变成了相互交易。
其中有个头发一撮白发的家伙最为活跃,大家叫他白毛。白毛在那一群人当中算是最精明的一个人。他那时候就叫了好多人去办理集邮门市部的会员卡,这样每次有邮票的时候他就能凭一张会员卡优先买一套,然后加价卖给喜欢的人。后来他开了一个档口,专门倒卖邮票、纪念币、电话卡等等,各种盈利无往不胜,直到后来他碰到了股票。
那时候我就跟班上几个同学一直在旁边围着大人,听他们聊邮票,谈各种邮票的价格。
几个月下来,我很惊奇的发现一张邮票:毛主席去安源,从原来的几毛钱涨到了几块钱。
一个同学是父母是银行的,在办公室的废弃来往信件中找到了一张,卖给了白毛。白毛虽然卖给别人是三元,但是只愿意按二块钱收购,理由很多:品相不好,信封连着不好处理等等。但是我同学还是高兴的不得了了,还请大家吃了几颗糖。然后过了一个月不到,发现价格涨到了7元,让这个同学难受了半年。而白毛转手就把那封信带邮票好价卖给了别人:理由是信封是人民银行的,写的字漂亮,带信封以后更有收藏价值云云。
而当时最热门的猴票从八毛开始慢慢涨到了二块钱。我好几次问价格的时候,那个白毛直接告诉我,你买不起不要问。我当时心里想,这个东西8分钱买的凭什么值这个价钱。直到后来,我炒了7年股之后才明白为什么。
初中的时候,电影院门口开了一个游戏厅。这个东西一下子抓住了周围所有男孩的心。当时一个游戏币0.3元,会玩的玩半天,不会玩的一两分钟。游戏厅一下子就把原来看上去差不多的小孩分成了几个等级:有钱的经常一下子买几块钱,带几个好朋友一起玩。而我那时候没有钱,又不合群就只能在一边看。
直到有一次去了离家二公里的一个郊区游戏厅,发现那里一样的币只要0.2元之后,我就开启了借钱买币卖币的赚钱之旅,操作的方法就是每天花一个小时走到这个游戏厅,买25个币,然后假装玩一盘,就赶紧回到家中找有钱的小孩0.25元卖给他。当然这个活没干多久,就被游戏机店老板发现了。我被列入了黑名单,不但不可以去卖币,也不能去游戏店了。
可能因为就是这样的经历,导致了我在整个小学和初中并没有认真的读书,整天就是胡思乱想怎么才能赚到钱。我那时候,在一中总分成绩非常差,班上倒数5名内。但是凭借我的数学和物理非常好,有一次年段组织知识竞赛,我还成为三人组成员之一。
虽然后来因故知识竞赛未能举行,但是我还是知道自己和那些成绩一样差的人,有点不一样,而且内心中也从来不担心自己到了社会上会找不到饭吃。
最后中考的时候是因为成绩很差,考到了邮电技校。邮电技校的地址是在一个很偏僻的山里,是原来龙岩邮电局长途台的宿舍改造的。以前的邮电局在军管的时候,为了防止战争的影响,特地将电话交换机房设置在一个山谷,目的是为了防止轰炸。后来就成了我们的学校。
学校的条件非常恶劣,晚上除了看电视就只能看看报纸、打打牌,最近的省道离我们学校都有一公里,最惨的时候,全校200多个师生,只有一个水龙头有水。学校里只有一个十多平方米的小卖部和一个食堂,门口也只有一两个做民工生意的小饭店。
90年正好是中国通信行业大发展的起点,当时很多地方电话号码刚刚从5位数升级到6位数,交换设备也刚从纵横制升级到了程序控制。而学校的课程还是以前编制的,学习的课程除了一两门基础学科还是有点用的,其他都因为技术的进步,已经被淘汰了。于是我再次跟初中一样,只对自己知道有用的和感兴趣的学科用心学习,其他都放弃了。
当年技校的同学大多数都是邮电系统内部子弟,这个学校其实就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才办的,进到学校都是包分配的。所以大家根本不担心以后出来的前途,大家在学校就是混日子。
那时候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二个班,每个班50人。二个年级200个男学生,三年级的报务班都去企业实习了。有一天宿舍只剩二个人:我跟舍友曾大侠,无聊之余我提议玩二十一点,我坐庄。几个小时下来凭借我的计算能力,五分钱一注的小赌把曾大侠杀的四脚朝天。
可能是因为赌的很小,大家都觉得好玩刺激。几天之后,我们宿舍就成了全班的赌窝。经常一个宿舍塞了一二十个人。再后来同学觉得二十一点是很复杂的游戏,不如改玩牌九。然后随着赌注越来越大,我资金不够,胆子也小,也就没办法坐庄了,成了边家。牌九的边家的赔率是很吃亏的,我赌了好几次一直输钱,之后几天我算明白了,这样下去不可能会赢钱的,于是也就放弃这个了。
但是就算是我打定了主意不赌钱只在旁边看看,想要管住蠢蠢欲动的手还是很不容易的。于是我就去了教室看电视,然而当时的电视节目也是非常的枯燥。还好我们因为是邮电系统,学校订阅的报纸种类特别多。有一天,突然看到一个新闻,直接改变了我的人生。
报纸是中国青年报,上面有个新闻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了,当天有一只股票上市交易,而深交所1号股东账户代码,被一个叫作李大霄的男人所拥有。在当时的中国人脑海对股票的印象,可能只能通过一些旧上海的电影里了解到一些。而且大多数人只知道故事里炒股的人,最后都是亏光了去跳楼的,大家都视炒股为洪水猛兽。直到96年,我开户炒股时候,还有很多同事直接问我你怎么还没有跳楼。
但是很神奇,我马上就联想到了集邮门市部门口的那些人;想到了从8分钱到2块钱的猴票;想到了从几毛钱到8块钱的毛主席到安源;想到了集邮门市部那个老阿姨把邮票原价卖给白毛,白毛又加一倍价格卖给大家的例子。
于是我突然觉得一个新的世界在我面前打开了,那一年我十六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