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投资经历

2014-15年的可转债,只是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就随着大牛市结束了,实在是无法下手买那些一上市就高溢价高价格的可转债,之后几年市场融资偏向于定增,可转债数量仅可罗雀,没有关注,自从定增新政之后,可转债开始慢慢发展,从2017年中开始,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飙升,可转债调整,开始介入可转债,开始之时,也有很多混乱的,比如将一些3A的债性可转债和国债混在一起,经过半年的时间,建立了大约20%的可转债仓位。

随着2017年底2018年初,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点时居然超过4%,债性可转债大幅度调整,而2018年初开始,可转债发行大幅度增加,可转债的选择余地飙升,随着2018年4月小股票开始奔溃,可转债的仓位大幅度,从2018年初的20%飙升到5/18日的45%,基本上都是卖出国债和分级A加的仓位,当时写过一个“这个时点的资产配置和下一步的考虑”https://xueqiu.com/4098513494/106562733,提到了,“权益,从长期视角来说很有价值,只是,相对来说可转债是更佳的资产,很小的向下空间却有极佳的向上潜力,具有极佳的值博率”,结果呢?很快就迎来了上市民营企业债违约和东方园林新债发行失败,直接将这个很小的向下空间打开了,可转债遭受了股债双杀。
这是信用风险导致的真真实实的大跌,和最近是不是很像,其实很像,只是这次有分化,转债对应的正股,并没有像上次一样普跌,另外一方面,随着转债成为大众投资品,一些游资进来玩转债和拉高溢价率,那些高价高溢价率的转债,基本上不受这波调整影响。当时分析了可转债下跌的三大风险:正股下跌,溢价率缩小,信用风险;前两者我准备承担,现在的情况一样,在大盘温度26左右的情况下,准备承担正股下跌风险,在转债持仓加权溢价率5.79%的情况下,我准备承担溢价率缩小的风险;唯一不愿意承担的是信用风险,当时的解决之道是分散和正股基本面分析,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对正股基本面分析的作用有些存疑,就现在记忆来说,至少踩了三个雷,孚日和中来,一个是鸿达,后者倒是之前就轮换走了,前者可是重仓暴雷,因为本人的所谓基本面分析重点在于业绩高增长潜能,往往忽略资产负债分析,这个需要加强,另外可以增加一些量化指标,比如这篇文章有些启发https://xueqiu.com/1314783718/166213808

之后在2018年后半年的大盘下跌中,可转债减仓到35%用于加仓权益,这也是应有之意,恰恰这段时间可转债有下修这个熊市bug,超重仓的无锡转债和重仓的蓝盾转债,都是靠这个挽回损失并盈利,2018年整体来说,虽然可转债加仓过快,导致在信用风险爆发之前就满上了,但在基本上没啥损失的情况下,建立了合适的仓位,相对于小仓位的中小创股票和新开拓的高股息细分龙头,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基本上实现了中小创正股替代目标。在2018年后半年,随着权益市场的继续下滑,很好地降低转债仓位转移到更加具有进攻性的权益部位。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1-10 22:12
  • 浏览: 7438
  • 关注: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