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投资与思考记录

嫩韭菜,慢慢成长,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考与逻辑,涨跌的时候才能拿的住,有问题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教。标的主要以ETF为主,不会选个股,风格算是投机吧,每周记录一次。
发表时间 2023-03-18 22:41     最后修改时间 2023-03-20 22:38     来自贵州

赞同来自: 无招胜有招

0

a568696326

赞同来自:

本周操作:卖光了半导体,又从创新药换到医疗服务,目前满仓医疗服务etf。如果这周不折腾继续满仓半导体应该会有两个点收益,但是本周一通调仓倒亏一个点。
持仓逻辑:xbi确实反弹了,但是港股创新药像要瘟神一样,xbi涨了一两个点,它一半就开盘高开,然后全天往下跌。我买它的一个逻辑是xbi反弹能够带动它反弹,但是并没有兑现,而且正好那几天挺忙挺心烦的,一气之下直接割了换成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内容就是眼科牙科、医美还有医疗器械,这个标的还算满意。上周看了一篇研报讲新冠以后的地区医院负载率都低于新冠前,可以理解看病的人少了,需求少了,这是我上周没想到的。可以用这个牵强附会的解释一下中药涨西药不涨的原因,真的病的人少了,以消费型医疗为主要需求,所以目前持仓还算是在这个逻辑上。
卖出逻辑:医疗反弹逐渐减仓。
操作逻辑:半导体卖掉后一开始被砸下去还挺满意,但是马上就强力反弹并在周五创了新高,让我心里痒痒的,首先我知道半导体是一个比较长期的逻辑,我是因为短期内害怕风险所以卖掉它,所以它上涨心里不太舒服,有种踏空的感觉。但又卖得太狠,一下全清了,特别是自己拿的创新药要死不活,半导体直接拉升时心理滋味万千,再加上这周挺忙,心里烦,一看见更烦了。仔细思考,我还是会继续买回半导体,但是还是不是现在,这位置我拿着它还是害怕,或许这钱就是我挣不了的吧。医疗则是感觉到了一个非常烂的状态了,我更喜欢右侧,熬不住,所以卖了创新药,选择表现稍好的医疗服务,这个位置拿着它心里不慌,再一个都到了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接下来如果是暴跌,我会设好止损,或者继续熬也不怕,先别把重心放市场就行,这位置风险小于机会。另外,港股真是折磨人,不知道能坚持玩下去都是些什么人。
一些思考:
这周事挺多的,心里烦躁,到了该写每周总结的时候也是大脑空空,没有思绪瞎写一通。投资上唯一的收获是关于中药涨的原因有了自己的解释,先不论对错。接下来的一周先继续处理好生活中的事,接下来半个月都挺忙,暂时感觉对市场波动也没啥兴趣了,等忙完再好好看看市场,写写自己的一些思考。
下周操作:设好止损,一直熬。
2023-04-02 00:12修改 来自广东 引用
0

a568696326

赞同来自:

发现提到的电视剧记错了,是《一年又一年》,蛮老的一部电视剧
2023-03-27 09:51 来自贵州 引用
1

a568696326

赞同来自: jlmscb

目前持仓:一半科创芯片一半半导体
本周操作:中间看半导体ETF第一重仓的紫光国微拉涨停就立马换了半导体,然后又在两边瞎倒腾,收益累计少了一个点。
观察标的:港股创新药
卖出逻辑:感觉半导体情绪慢慢有点热了,准备先卖掉。一是因为最近涨太多了,雪球该股票评论区原本一直都没啥人的,这几天多了好多“老师”,感觉位置短期来看还是比较高的。此外正好兑现了大基金出走的利好消息(个人理解是利好,会继续下一期投资),想等半导体情绪冷一下再接回来。最后还有就是这个位置满仓半导体感觉心悬吊吊的,换成别的更安心的品种。
观察标的逻辑:
首先是医药板块,去年十月最先开始反弹的品种(去年十月本人国庆期间抄底的医疗和教育板块,结果多跌了两个点,直接跌到我的心理止损线,清仓在大涨前两天,两个板块开始了一波翻倍式的反弹,令我心灰意冷错过了整波大反弹,印象深刻),但是今年二月开始就跟着XBI一起一直跌到现在。XBI目前开始慢慢企稳了,走得比QQQ稳健,当然只是周五表现,不过xbi距离去年六月最低点也只有十个点的跌幅,
从需求供给端分析,供给端,最近出现了辉瑞并购某创新药企的新闻,并购金额在辉瑞历史上排第四,在这个高利率的时期可以看出创新药企业目前还是蛮便宜的[1],可以得到的一点结论是供给端在出清。从需求端看,医药个人认为可以算做是消费板块,供给有周期波动,需求则是刚性无周期的,所以默认需求是不变的。
再从医药板块中分化,选择更具弹性的创新药板块,粗略看了几篇分析,都讲创新药是处于药周期前期反弹的先锋。目前医药位置板块整体不高,距离最低点十个点的距离,而最低点是在极端环境下产生的,所以目前宏观环境来看,不可能糟糕到去年十月的程度了。
整体宏观环境,大银行没事,中小银行有事,美国这次通胀根据中金的研报分析是供需端受到政府影响(贸易战、给民众发钱等)导致难以解决。整体来看预期已经打到最差了,大家都已经准备好向着逆全球化的道路走,而居民消费端也慢慢会随着整体萧条环境慢慢下来。美国中小银行的暴雷在目前来看是正常的市场出清现象,不存在系统性风险,当然如果后续继续出现暴雷现象也不至于像08年鼎盛时期一样的系统性危机,至少现在大家怕的只是中小银行暴雷,最多是把钱存到大银行。所以目前而言宏观差的预期快打满了,反正目前市场都是担心暴雷,而不是疯了一样担心马上大牛市来了怕跟不上趟,所以目前位置看多权益的话蛮安全的。
所以基于上述宏观视角,目前的一个看多预期就是危机感降低,美元慢慢外流,流动性推动权益价格上涨,就是美元外流,相较A股而言,港股是更直接的标的。
一些思考:
(1) 周期。不知不觉回头看,似乎这十几年都在一个萧条周期而言,年纪小,对08年金融危机没什么感觉,教科书上讲整个世界仍未从08年金融危机的萧条中走出来,对教科书上的说法没什么感觉,可是回头看看新闻总结,才发现自08年以来慢慢爆了很多雷。之前上课一老师推荐的电视剧《都挺好》,拍的是改革开放的故事,他说那时候的人虽然穷,但是对未来仍保有极大的希望,和最近人们的社会风貌很不相同。蛮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也不知道是否是因为怀旧的原因,发现喜欢的都是上世纪的东西,八九十年代,乃至部分00年代的东西,现在仍然感觉非常厉害,比目前新产出的东西好多了,或许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像港片的衰落一样,我们早就身处于一个萧条的年代了。但反过来看,目前在经济周期中处于萧条期,往后几十年马上又会有新的动能驱动下一轮经济周期的起飞了,或许以后的好东西要等着我们现在进行积累才能在不久的未来能够创造出来。很喜欢的一个观点:悲观者赢得正确,乐观者赢得未来。从生命的角度来看,积极应对生活是做多自己的表现,正确与否或许没资格成为衡量人生的标准。
(2) 讨厌“正确”。现在一看到自己买的股票评论区里有“老师”讲述自己之前是如何智慧未卜先知,能够压中这么一支上涨的票,或者提前逃顶的就心烦,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和自己比较叛逆有关,不喜欢被管教,一听到“你当时要是怎样怎样,你现在应该怎样怎样”的说法就烦,一般这么说的人自己也不怎么样,也没能力指教啥(某些应该被指教的情况除外)。想起高中时一女老师某天突然辞职,要去异国追求爱情,当时就让我这么个最多出过省,异国只存在于地图上的人的世界观被打破了,感觉这老师好勇敢,像每天晚自习下后在逼仄沉闷的校园里抬头看到的那架晚班航空,在天上孤独且勇敢地闪烁。后来这老师又回来了,现实并没有那么美好,可我还是挺佩服她的。其实当初自己也是这样,未经世事时读着王小波的“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慢慢的,现实的压力到自己身上了,才发现自己挺像那头被阉了蔫掉的老牛。可是无妨,只要饿不死自己能自食其力就成。就像我挺喜欢股市的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玩法,套利的、投机的,各种五花八门的挣钱方法,一支股票涨跌报价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有人盈利了,有人亏损了,有人短时间被套长时间盈利等等。货币连接起现在和未来,我觉得股票市场范围更广,承载了每种正确与错误的观点,它更包容。把自己当成一支股票,我觉得我目前已经把预期打到最差了,在自己努力的前提下,总会等到流动性推动估值上涨的那天。朴树隔了十几年回来发的新专辑质量不如之前,但其中一句歌词令我印象深刻“我爱这艰难又拼尽了全力的每一天”,质量好与坏是给别人评价的,而自己想要抒发的内容才是最主要的。总结,关你屁事。
下周操作逻辑:卖半导体,买港股创新药,仓位看个人感觉,现在甚至想直接满仓创新药,不过真满仓了自己估计也受不了,凭着感觉买吧。
[1]https://www.163.com/dy/article/HVQS99KD0519AFU3.html 参考新闻链接,有关于辉瑞历次收购的记录
2023-03-26 01:11修改 来自贵州 引用
1

a568696326

赞同来自: jlmscb

本周操作:在周四的时候用科创芯片换成了半导体,看起来少跌了点,周五又换了回去,其实换不换都不影响收益。周四卖了点芯片买了点港股通医药,保本出了。
持仓逻辑:看好半导体行业库存见底,景气度回升
卖出逻辑:上述逻辑逐渐得到兑现。
观察标的:暂时没啥关注的
复盘:感觉上证原本要直接一路跌下去不回头的,但是受外围影响,有点边打边撤的感觉,观点还是偏负面。本周半导体依然强于大盘,中芯国际涨了十个点开始感觉慢慢聚拢了人气和关注度,像21年九月份的白酒行情从茅台接近涨停作为开始标志一样。之前一直观察的创业板,看下来走势和锂电关联更大,但锂电感觉还是蛮贵的,下不了手暂时放弃。买了港股药,发现也挺贵的。港股医药和XBI关联度较大,而XBI又是跟着利率走,如果后续XBI有机会的话可以通过港股医药操作一下。硅谷银行感觉暂时没连锁反应,加息方面的影响才是最大的,这方面说不准,但感觉向上空间不大,静观其变。
下周策略:周一如果高开就卖点,感觉降准没啥意义,继续坚持拿芯片,外面的东西不便宜,感觉这周芯片会回调了,准备死扛。
一些思考:
1、 关于不同市场的溢价(如AH价差)。之前经常看到关于中芯国际价差的讨论,一种观点是别买A股的中芯国际,因为和H股差价差太多了。但是在这周的表现下A股中芯国际的表现却完全超过了H股,A股已经走出上升浪的感觉但是港股周二时却还没涨回一月前的高点,表现差得有点大。想起去年六月抄A股的标普生物lof的底的经历,在底部区域其标的美股xbi下跌的情况下,A股硬是涨出几个点的溢价来,而到了七八月份反弹接近到高点的时候溢价就消失了,A股反而又开始折价,昨夜标的涨了,第二天早上A股却往往只是个高开就下跌。我的一种解释是市场资金的影响,去年佩洛西访台那天,整个舆论都担忧可能会有武装冲突,A股跌得十分惨烈,而与此同时纳指期货走得十分平稳,甚至最后安全降落相安无事后对美股而言也只是拉涨了不到一个点。同一个事件,两个市场的反应差异截然不同,感觉可以用市场内生动力的影响来解释,趋势的形成在未遇到决定性影响前会持续下去,而在另一个市场则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更小(指溢价或者不受其影响而波动),似乎和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比较像(了解不够深),概括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当然这个结论不太靠谱,没有经过检验,只是个人的主观阐述,作为造成市场差价的原因之一。也许今后可以在跨市场根据溢价来作为后市市场看法理由。当然中芯AH溢价感觉还是受不同市场资金量影响更大。
2、 关于游戏行业的垄断现象。说到市场溢价,想起之前看到的一个观点,关于国内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导致市场效率较低。最近有关于腾讯的主力游戏《英雄联盟》的事件,国内腾讯代理后不仅对游戏客户端进行更改(更多广告、推广,更多游戏时间才能取得的奖励,更低的获奖机率等),而且国内消费项目定价甚至比台湾日本等发达国家还高,甚至主动对某些供给完全无成本的数字皮肤进行炒作,国内炒出天价,国外却便宜得无人问津,显然是赤裸裸的垄断。一方面这和上述提到的中芯国际溢价问题蛮像。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虽然互联网反垄断结束了,但是腾讯实质上还是存在垄断的,并且垄断的这方面目前似乎并不会进行相应处理(这几年实行的几乎都是限制游戏行业发展措施,不太可能会去关心游戏玩家被垄断压榨消费者剩余)。所以这实际上是腾讯目前估值高的原因之一,或者说万一某天开始了对腾讯游戏内垄断行为的监管,腾讯可能估值会下降。除此以外,腾讯在整个游戏行业也并没有起到一个积极作用,腾讯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游戏公司(微软这种游戏占比小的公司除外),但是它在全世界的游戏行业上并没有相匹配的影响力,营收主要来自国内市场,在这方面有点像茅台,但是茅台是外国人暂时不喝,而腾讯游戏嘛,质量方面差距就大多了。有用这种国内竞争不完全来解释国内互联网缺乏创新,走在美国后面(如近期chatgpt)。但是呢,对于股市而言,似乎一个公司的股票要涨上去并不只关注产品的好坏,而有没有暴利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个人认为百年后,茅台还是会在,但是腾讯的游戏则会在市场竞争完善后慢慢消失。
3、 同情心或许有很多非显性的意义,傲慢与无知只会主动葬送自己。去年四五月份,寒武纪估值最低的那段时间我正好在研究这个公司,开始时兴致勃勃,发现这个公司的背景,在国内涉足地领域都挺厉害的,特别是寒武纪这个名字的寓意,生物爆发式生长的时代,在芯片行业寓意蛮好的。但是慢慢写下去,发现和国外差距有点太大,且在当时看来是几乎没赶上的可能,和它对标的英伟达对比,尽管硬件方面寒武纪的差距不算太大,但是国内厂商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英伟达,因为在CUDA框架下,英伟达在深度学习领域的地位难以撼动。Google也曾经搞过类似的深度学习芯片,但由于英伟达生态十分完善的原因,只做了一代就没做了,不如直接买英伟达的芯片。而寒武纪的营收是一片惨淡,靠着给华为供货上市,然后就被华为海芯给踢出去了,靠着某些政府采购勉强装点门面,只是账上现金多,能撑下去搞几年研发。蛮无奈的一个境地,公司创始人很厉害,AI芯片研究领域大牛,从学术界跨到业界,股价跌到谷底时自己也持续拿钱出来增持,还没减持过。最后估值十分困难。如果我当时有这么一种客观的带点同情心地来看这个公司的话就不会在这个公司上完全踏空,当时我脑子抽筋心态扭曲,非要以对它做出极低的评价来凸显个人认知水平高(不太理解这种变态的心理),导致在我觉得它是个“垃圾”公司的情况下,这公司一路暴涨,从底部几乎翻三倍了。第一次美国限制英伟达出口ai芯片时我对寒武纪的暴涨后的看法还是无动于衷,觉得这只是炒作而已,但实际上,按照这个逻辑下去,寒武纪的估值完全变了,国内的使用量会增加,慢慢会形成良性循环,就可以推出寒武纪AI芯片龙头位置的结论来。犯错的原因就是傲慢、冷漠,想想生活中自己也很厌恶傲慢的人,但自己在某些时刻何尝不是这样的人呢。感觉自己还是缺乏修炼,以后要增加同情心,炒股时也是,这几天有在想假如我要是在这样的市场下拿的是锂电而不是芯片,该怎么做或者在社么情况下才能摆脱困境,好吧,其实想一点点就睡着了,但感觉坚持思考下去会有收获。
2023-03-19 10:29 来自贵州 引用
0

a568696326

赞同来自:

把上周在新手区发的一段搬过来。
3-12
目前持仓:科创芯片ETF
逻辑:全球半导体行业库存处于顶部,行业目前处于最黑暗的阶段,而半导体消费会持续存在,未来行业周期会回升。
卖出逻辑:半导体行业库存逐渐降低,行业景气度提升。
本周半导体板块在整体市场下跌下表现得很好,能够感觉到整个市场在逐渐认可半导体行业库存见顶。硅谷银行暴雷,短期内持悲观态度,观察后续事态发展是否会影响美联储加息态度。A股港股涨跌与汇率挂钩,目前阶段个人主观判断汇率已于去年见顶,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短期市场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目前观察标的为创业板,指数处于低点位置,等待是否随后会随着整个市场下跌跌到一个比较极致的位置。
下周若下跌会死扛,等待硅谷银行暴雷事件的定性影响发生再决定是否改变持仓。
2023-03-19 10:25 来自贵州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04-02 00:10
  • 浏览: 862
  • 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