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的这些“坑”,你踩了吗?

相信绝大多数人接触理财产品,都是在银行里。但是看似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不少“坑”。以下的“坑”,相信大多数人都踩过。
1,非计息时间导致实际收益缩水。举个例子,有个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3.5%,时间30天,到期也确实达到了宣传的预期年化收益,但是----注意,“坑”来了----买入需要3天才产生利息(这段时间被称为募集期),到期后还需要4天资金才到账,且这期间的利息按照活期利息计息,那实际年化收益是多少呢(活期利息我们暂且不计)?我们计算下:3.5%*30/(30+3+4)=2.838%,比宣传的预期收益缩水了近19%。
有些产品也会说明,募集期是本周周一到周五,在这种情况下,尽量募集期最后一天买入,提高资金利用率。
一般来说,在募集期和赎回到账期等非计息时间一定的情况下,期限越短的理财产品,非计息时间对它的收益影响越大。
2,被放大的收益率数字和缩小的“年化收益”字样。看理财产品的时候,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是那大大的3.X、4.X、5.X的收益,而没注意旁边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年化收益”字样吧。年化收益,说明过去这个理财产品取得了这么多的年化收益,但是----注意,“坑”又来了----未来不保证它还能取得这么高的收益,甚至未来这个理财产品还可能会亏钱,毕竟过去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啊。
3,最大的坑,理财产品亏损。我经常听到XX银行理财产品亏损。这种事情虽然不多,但是还是能找到不少例子。所有银行都会在销售理财产品提醒客户注意风险,但是客户基本都不会太在意,所以从风险揭示这一环节,银行至少是做了(虽然做的效果一般都不咋地)。现在资管新规出现后,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需要净值化改造----就是说每天都能看到净值的涨跌,或许以后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会越来越多。
我个人觉得,在资管新规出台前,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是真的“坑”-----预计自己做不到这么高的收益,那么在销售的时候就不要标明这么高的预期收益嘛;既然标注了预期收益,就一定要兑现。但是在资管新规后,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都净值化,各个理财产品比拼的是实打实的投资实力,盈亏都由投资者承担,这样就减少了银行为了销售理财产品,在明明实力达不到的情况下拼命提高收益率,“内卷”而造成的银行的风险。
发表时间 2022-03-17 21:46

赞同来自: 蓝色翱翔 齐天大圣666 lao47 明园 南山半仙更多 »

2

钱来如流水

赞同来自: 霜寒州 枫山红叶

以前钢兑才是保护投资者,现在理财才是坑,防不胜防
2022-03-18 09:06 引用
4

wototo

赞同来自: 过眼云烟 laplace 霜寒州 枫山红叶

理财都是骗子,决定以后除了活期理财,不理财了。
都投降到民营银行,每家50万定存
现在最高5年4%买点,
其他的都买短期的7天或3个月的,
多数给补贴微信立减金,算下来有4.3-4.8%,也不错,超市结账够花了。
2022-03-18 09:03 引用
1

henryhu

赞同来自: 枫山红叶

净值型有涨有跌,和纯债券基金一样,最近一个月不少都是亏损的
2022-03-18 08:13 引用
1

nhj2021

赞同来自: 枫山红叶

现在亏损的理财产品不少了吧
2022-03-18 07:43 引用
1

过眼云烟

赞同来自: 枫山红叶

写的很好,尤其第一条,很多人不注意。我也是30天产品赎回时才发现的,满30天产品最后花了整整40天到账,最后还是亏损的。
2022-03-18 07:40 引用
1

huxj2015

赞同来自: 枫山红叶

这些“坑”比比皆是
2022-03-18 07:29 引用
0

枫山红叶

赞同来自:

感谢大家的浏览
2022-03-18 06:32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03-18 09:06
  • 浏览: 2953
  • 关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