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看涨期权比率价差?
看涨期权比率价差是用看涨期权构建的策略。卖出较高行权价的看涨期权,用卖出所得现金买入较低行权价的看涨期权,卖出的期权数量大于买入的期权数量,卖出和买入的期权有相同的到期日。调整卖/买的比率,使卖出所得现金大于买入所需的现金,组合构建之初就会有正的现金流留存在账号里。由于买卖数量不等,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买卖的合约存在价差,买卖的合约有相同的到期日,因此这是一个垂直比率价差策略。示例,
**
日期 2017/1/17
50ETF 2.33
3月购2400 0.0294
3月购2450 0.01805
比率 2:1
**
用50ETF 3月购合约构建组合。卖出20张2450购合约,行权价较高为2.45;买入10张2400购合约,行权价较低为2.4;两个合约均为虚值。构建后组合的资产负债表,
负债= 180.5*20=3610
市值资产=294*10=2940
期初现金=3610-2940-60(佣金)=610
账户里留存现金610,资产还包括买入的2400购的市值2940,同时负债卖出的2450购义务仓 3610。构建后,现金资产不会变化,是时间和股价的常量;负债和市值资产是浮动的,随时间和股价的变化而变。当负债归0而市值资产达到最大时,组合的盈利将最大化。在到期日,如果股价上涨到较高的行权价2.45,那么组合达到最大盈利点。此时10张2400购的内在价值是5000,2450购无价值到期,负债归0,最大盈利为 610(期初现金)+5000(行权价之差)=5610。
如果期权到期时股价在下行方向(股价小于2.4),那么2400购和2450购将无价值到期,所有的动态负债和市值资产均归0,组合最终收益等于期初的现金收入 610.
如果期权到期时股价位于 2.4至2.45的区间,那么组合收益与股价是正相关的,股价越高收益越高,盈利区间在 610至 5610之间。
最大的风险发生在上行方向。当股价越过最大盈利点 2.45(较高的行权价)后,组合收益与股价负相关,收益随股价的上涨而衰减。当股价上涨到 2.5061 (2.45+0.5+0.0061)时,负债恰与市值资产和期初现金资产之和相抵消,收益为0,这也是组合上行方向的盈亏平衡点。股价上涨越过盈亏平衡点后,组合与裸卖出10张2450看涨期权等效,理论上随股价上涨的亏损无限大。
策略的到期收益曲线,
最大盈利=行权价之间的差价+期初现金收入
最大盈利点=较高的行权价
上行方向盈亏平衡点=较高的行权价+最大盈利
理论上策略的收益有限而潜在损失无限。由于最大盈利点发生在上行方向,我把它看成一个略为看多股价的策略。
二、策略的优势
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是在下行方向也可以得到正收益。无论股价如何下跌,组合的到期收益都固化在期初的现金收入 610,当股价下跌而期权到期,所有的负债和市值资产变量都会归0,组合价值只和期初的现金收入常量相关。假如股价一直呆滞窄幅震荡,持有跨式等权利仓组合的交易者会因时间价值的流逝,股价迟迟不能波动到盈利区间而焦虑,而持有这个组合的交易者会比较从容,因为他知道时间是他的朋友,即使时间流逝而股价不动,他的负债也在减少,等同于他的净资产在增加,实在没什么可忧虑的。
策略最大的优势在于股价必须要先经过组合的盈利区间才能运动到亏损区间,这是策略最有吸引力的地方。这个特点给动态管理和途中提取盈利带来很大的便利,它的平仓退出点是非常确定的,相当于股票投资中你清楚知道该什么时候卖,并不需要做任何的涨跌预判。
三、疑问
疑问意味着不确定性,也意味着未知的风险。目前能想到的一个不确定性是波动率的变化。由于组合中卖出的期权数量大于买入的期权数量,意味着在低波动率时构建组合后,如果波动率大幅上涨,负债累积的速度要大于市值资产的增长,又假如股价大幅上行叠加波动率大幅上涨的话,对于策略是最为不利的,此时的回旋余地被压缩,动态管理会有不小的难度,但尚未有数据做定量的模拟分析。
幸运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上证50发生暴涨暴跌的概率并不大,50的历史波动率相对平稳,只要是“慢”,无论牛熊,对策略而言都是好消息。
四、实践
分别用2月和3月合约建立组合,比较不同月份不同虚实程度合约的效果。2月合约较为激进,卖买比率为2.5,主要是保证期初的现金收入为正;3月合约比率为2,是一个常用的比率。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买入平仓价0.012,支出现金660,现金资产余额-70。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风险在于上行阶段有裸期权,所以止损好像较重要。
请兄台谈谈切磋一番,看是否有新的见解?
如果是我来操作这个组合,很容易在冲高回落过程里犯错。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这个组合号称是杠杆型组合,可以大幅降低买方成本,但实际效果却是一个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组合。当然,运用动态监测,这里的风险是可控的。
组合在下行方面无所谓,但在上行方面比较苛刻。既要股价上涨,买方成为实值获利,又不能涨太多,让卖方成为实值,区间狭小把握较难。前面也提到过,在遭遇冲高回落行情时容易判断失误。
但是,最重要的地方却在于你获利的方式只能是全部平仓,或者说仅仅依赖资产端平仓是基本不允许的。这样,负债端上几乎是硬亏损。
有趣的是,这个组合构建后你只有指望先大跌然后反弹,这样组合的绩效反而更高!
所以,实战运用这个组合感觉有点别扭。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如大家所说,股价的快速上涨确实对策略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个策略比较适合波动温和的标的,即便选择了波动缓和的标的,如果市场大环境剧烈波动,策略也会陷入不利局面。最理想的情况是标的缓慢上涨,下行方向则影响不大。因此策略的适用对象和时机都有一定的限制,假如我们现在有创业板或者原油的期权,又或者是在16年的1月,这个策略是不适用的。期权的策略眼花缭乱,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并没有哪个策略可以普遍适用于所有品种和市场环境。
现在的市场环境对策略比较有利,50指数1个月70点左右的波动幅度对策略而言是安全的。但市场无常,突发情况不得不防。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实盘的两个组合都有不小的敞口,2月的2.5的比率过高,过于激进,今天上午做了修正;3月的合约高低行权价间隔仅50点,如出现暴涨,缓冲地带不够宽阔,比较理想的是100点,但如果相隔100点同时又要维持稳健的比率的话,期初的现金将是负的,在下行方向的保护弱化。我的想法是若仅从单次交易的角度出发,不大可能有面面俱到的解决方法,估计得从交易集合的角度找答案了。
如果市场出现暴涨,应对的方法可以很多,自己的预案比较简单,就是平仓出局,毕竟策略不能应对暴涨的情况。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赞同来自: jiangdaya 、supercore 、yyun
组合卖出虚值程度更高且数量更多的购权,买入虚值程度较低的购权,在构建之初组合的DELTA、GAMMA、VEGA、RHO都是负值,只有THETA是正的。
THETA只与时间相关,对组合始终是正贡献,组合续存时间越长,从THETA的得益越多。
RHO与市场无风险利率相关,负的RHO使利率上升对组合不利,利率下降对组合有利。这个因素的影响对短期合约影响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VEGA和波动率相关,背后是股价的涨跌速率,由于组合VEGA为负,所以波动率的上涨对组合不利,反之,波动率的下行对组合有利。当前的波动率位于历史低位,波动率大幅反弹将是组合的最大风险源。
DELTA和GAMMA稍微复杂,虽然构建之初为负值,但需要动态地看对组合的影响。这个因素既与时间相关也和股价变化相关。
在股价下行方向,正因为DELTA和GAMMA为负值,组合的净值会增长,对组合有利。
随着到期日的临近,平值/实值合约的DELTA和GAMMA与虚值合约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用几个不同月份的合约计算一下这个差值就能验证,因此组合的DELTA和GAMMA有可能转化成正值。假设股价在上行方向缓慢变化,组合的DELTA和GAMMA随到期时间的临近逐渐变大直至变为正值,对组合有利;当股价急速上涨,DELTA和GAMMA“来不及”转变到正值区间,组合将会有损失。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指数微涨6点,波指创新低11.43,市场维持低波慢牛格局。2月组合DELTA -0.02,GAMMA -4.029,隐波微跌,净资产上涨;3月组合DELTA -0.117,GAMMA -2.136,隐波微涨,净资产下跌。
长假将至,计划如最后一个交易日无急涨则持仓过节。毕竟其他可以捣乱的希腊兄弟都休息了,唯有THETA兄在加班加点辛勤工作。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昨天这种探底大幅回升的行情很有研究意义。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行情中发生的实际情况是,2.4元的购权涨幅高于2.35元的,有意思的是,3月表现比2月更好。也就是说,假设静态持有2月组合,昨天净资产反而是下降的。
对此问题看看兄有何高见?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今天9日上午又是大涨,结果3月245购涨幅和绝对值都高于3月24购,比率组合会缩水,这个赌性十足的市场要理性真不容易。
静态收益曲线和实战就是脱节哟。
也许在持仓过程中要学会忽视市场,但这个比率组合盈利的关键来自高点的止盈。实战难度还是存在的。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卖出2235购,买入3240购,总共10手,赚了500元。
这个小小组合有点意思!
不过做这个组合的缺点也明显,卖出多头之后,不敢有风险敞口,只能赶快平掉空头。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 正THETA使组合享有时间增值。
- 组合隐含波动率下降,负VEGA带来净值增长。
组合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是隐波的变化,如果隐波上涨组合将受损。事实上目前50指数的实际波动率位于历史上的低点,无论是20/30/60/120/250日历史波动率都是如此,30日的历史波动率更低至 8.43。隐波同样位于历史低点,但要比实际波动率高,标的实际波动率的走低并不支持隐波的大幅上涨。另外股价离最高行权价还有 3.4%的空间,在当前的低波状态这个空间尚算安全,因此暂时不会考虑@jiansong 兄提及的平仓3月组合。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赞同来自: jdtbgem
进阶《麦克米伦谈期权》,《期权投资策略》。《策略》偏理论,《谈期权》有很多实战例子,我喜欢两本交叉着看。网友 @rypan 帖子 https://www.jisilu.cn/question/83749 对期权新手的建议非常好,值得借鉴。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盘整,收盘微跌6点(-0.24%),30天实际波动率7.97,继续下滑创新低,组合IV跟随微跌。
50ETF净值2.373,距离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有77点(3.2%)空间,余26交易日。3月组合净值上涨,DELTA值如期转成正值。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赞同来自: zhzja
2月8日建仓买2235购+卖3240购组合之后,10日平仓价分别为0.031元和0.025元。价差0.006元,当时赚了500元。
昨收盘价分别为0.0272元和0.0207元,价差0.0065元,价差更大了。
从后视镜看,现在平仓效果更佳,然而面对实盘感觉自己等不到这一天,下一次也还是如此。
首先,我无法克制买权获利平仓的欲望,因为买方在和时间赛跑,事后看,2235购价格果然下跌了。即使不包括股价涨跌,仅仅是一个双休日也会损耗买权价值。
可是,如果当时能够做到先平仓买权,昨天利用下跌以收盘价再平仓卖权,表面看是更理想的动作,但实战中根本做不到!因为持有裸卖购仓位压力很大。
事实上我还只用1:1比例,如果是比率组合,压力更大,这可能就是做比率组合别扭的地方了。
不知道期权同好们针对这个问题有没有改进的思路或者启发?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德尔塔略微偏负,危险在于负伽马太大。
年初ETF2.28时建的仓。现在已经有一个半月时间价值积累。现在平仓的话,有一些盈利。
比例套利在标的接近义务仓定约价时很刺激,伽马,西塔都很大。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我搞不明白的是,做比率组合的朋友们赚不到大钱是可能的,应该讲亏损是不可能的,难道不是吗?那么为何要和我在包赚不赔话题上争论不休呢?
说句实话,我尽管持有包赚不赔的观点,但在这个帖子出现之前,还真没注意到这个策略也属于该范畴,而经常否定我论点的人,如果实战过该组合还参加论战,那有点不够义气了:)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2月16日,买入3月2400购50手,0.0192元,支出10000元。卖出6月255购100手,0.0192元,收入19200元,组合合计净收入9200元。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冲高后回落,几乎在最低点收盘,跌14点(-0.59%)。市场明显受期指松绑事件影响,在所有指数中50最为抗跌。指数30天实际波动率 7.83微涨,3月组合IV跟随微涨,净值微降。
50ETF净值2.363,与3月高行权价2.45拉开距离至87点(3.68%),余23交易日。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持平微涨1点, 实际波动率/IV均微跌仍在低位。
50ETF净值2.398,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52点(2.2%),组合净资产微跌,余21交易日,继续持仓。
今天2月合约到期,回顾2月组合,由于50ETF刚好收盘在2月组合高行权价2.4附近,若保留至今天平仓则盈利最大。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调整下行11点(-0.45%), 近期较大的下跌,实际波动率持平,组合IV下跌。
50ETF净值2.387,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63点(2.6%),组合净资产微涨,余20交易日,继续持仓。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赞同来自: Hubenming
关于你做的2月组合最终结果点评,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首先如果针对实证数据结果来讲,你的实战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我个人表示歉意。因为在共同讨论中老兄难免受到了我的干扰。2月组合前期变形为纯多头和后期获利提前平仓这些操作都是和我的操作思路完全一致的。
2:尽管事后证明2月组合持有到期成绩最好,但我觉得假如没有2月20日国家队强力干预的话,股市走正常调整,说不定到期结算价在2.35元一线,那么就可能出现得而复失的结局。保住利润比收益最大化更重要,这是我的原则。按照原则去把握自己能够把握的,我就不会懊恼。希望老兄对于既成事实也不要过于牵记。无论怎样总结,都拿不到后悔药。关键还是要针对未来调整预案。
3:假如老兄觉得我破坏了你的原计划导致了今天的结果,请私信给我一个银行账号,我愿意补偿差额。
4:基于策略本身的讨论和反思,我现在更加明确自己的思考,依然维持在本贴里的发言结论,2月组合应该用炖,3月组合才应该用炒。(这是针对2月交易期间而言)也就是说,如果当初你坚守2月组合,将3月组合变形为纯多头就可以掌控目前的结局。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老兄多虑,这个小小的实盘本来就是一个学习实验盘,在钱方面微不足道,重要的是有一个共同讨论的实例以及从中学到的经验或教训。
具体的操作及理由在每日的更新已有记录,不再重复。具体操作是按自己既定计划而行,说不上是老兄的影响所致,所以就有了2月的平仓和3月的坚守。
对组合的具体看法,我认为最佳的做法就是等待股价接近最高行权价,无论是2月还是3月,因为组合已经封死了下行方向的风险,保底的前提下去尽量多地博弈利润对交易集合(并非单次交易)的期望收益是最有利的,无所谓炒或炖。这点和你的看法不同,我觉得这也正常,毕竟每个人的“最佳”标准是不一样的,自己觉得舒服就好,无需去争论。

德尔塔略微偏负,危险在于负伽马太大。
年初ETF2.28时建的仓。现在已经有一个半月时间价值积累。现在平仓的话,有一些盈利。
比例套利在标的接近义务仓定约价时很刺激,伽马,西塔都很大。“”
上面这个组合在21日时ETF就摸到了高行权价,负伽马很大,俺很纠结如何处理,结果把比率调整为1:2,平仓了一部分义务仓。降低风险。结果后面几天ETF价格又下来了。
看LZ的想法好像是想在高行权价时平仓?如果离到期还有一段时间,这时候义务仓的西塔是最大的,风险也大。如果保守些,平仓也是个选择。关键是看期望收益。
最大收益是到期时ETF在高行权价处,不过概率太小。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调整下降17点(-0.72%),为近期较深幅度调整,实际波动率、IV持平。
50ETF净值2.355,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95点(4.03%),组合净资产微跌,余16交易日,持仓未动。
组合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GAMMA和VEGA今天转为正,加上早已转正的DELTA,组合将收益于股价上涨和IV上升,即如果基础标的股价上升和期权估值上升,组合都将收益;THETA下降,随到期日接近,时间增值方面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如果股价继续下跌,组合的净资产将下降向现金资产值610靠拢,今天很可能是组合在下行方向上净资产从最高点向下走的拐点;上行方向要在16个交易日内上涨4%才可能获得最大收益,概率并不大,考虑将组合移仓,方案思考中。

建淞 - 微信公众号:建淞说期权
针对楼主老胜兄的昨日点评我有一些感想不吐不快,冒昧之处请谅解!
按照老兄所言,其实就意味着股价上涨,组合受益,股价下跌组合盈利出现向下拐点,那不充分表明组合的结果取决于价格走势?那些字母并不能给你前瞻指导,只不过可以在事后用来解释而已。
现在的关键还是取决于对股价后市判断以及你自己的应对。事实上最终结果就是由你下一步操作来决定的。
观察你的组合,我越来越觉得,要想通过持有到期取得理论上的最高收益难度较大,比较好的处理方法还是采用2月组合方式,争取在股价探底回升中获得裸多头头寸才可以。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大盘股继续调整,50指数下降8点(-0.33%),实际波动率持平,组合IV微涨。
50ETF净值2.347,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95点(4.2%),组合净资产微跌,余13交易日。
目前组合净资产与11张2400虚值购合约等值,对股价变化的反应也与虚值购合约类似,不同的是下行方向有每张61的保底收入而虚值购会归零。当前低波动率环境没有好的开新仓机会,打消移仓念头。组合向下最大潜在损失22/张,向上最大潜在收益500/张,值得持仓赌一把指数反转。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大盘反弹,50指数滞涨3点(0.12%),实际波动率及组合IV小幅下跌。
50ETF净值2.35,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100点(4.26%),组合净资产微跌,余12交易日,继续持仓。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大盘继续小幅反弹,50指数涨6点(0.27%),实际波动率及组合IV下跌。
50ETF净值2.357,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93点(3.95%),组合净资产微涨,余11交易日,继续持仓。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50指数微涨2点(0.08%),30天实际波动率跌至 7.5%延续僵尸行情。
50ETF净值2.358,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93点(3.9%),组合净资产微跌,余10交易日,继续持仓。

老胜
-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大盘调整,50指数跌12点(-0.49%),实际波动率维持低位。
50ETF净值2.346,3月组合高行权价2.45距离股价104点(4.9%),余9交易日,组合净资产离期初现金收入仅一步之遥。如指数在余下的9个交易日不能反弹到2.4以上,最后收益将等于期初现金收入。继续持仓,后续有操作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