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针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上面几句是刀郎写的歌词,因为内涵非常契合我目前的状态,所以直接引用为开篇语。
2015年2月上证50期权面世,很快,十年过去了。而我做为期权玩家也在集思录论坛登陆了10年。别人十年磨一剑,我也用差不多的时间磨成了一根针。别人的剑名称都好听,诸如裁云剑,冰魄寒光剑,独孤九剑,而我虽然也开发了期权玩家的九种武器,真正涉及交易策略的只有:期权永动机,期权月季花,卖方版永动机(江湖人称“偏多双卖”)等等万变不离其宗的“备兑式”武器。别人的防护功夫叫“乾坤大挪移”,“软猬甲”,“凌波微步”等等,而我只有一个“废纸买权防身术”。
喜欢刀郎的歌是中年人的特权,而感慨刀郎的人生经历则是共情之本。早在A股期权上市之前,我就曾经在另外一个叫“鼎级”的论坛前瞻性提出过一个期权策略:融券ETF+买入分级B基金,所有自有资金配置在分级A基金上面。结果遭遇群嘲和打压,最后自己愤而退出该论坛来到集思录。十年后,这样的期权策略已经被大众熟知了无新意,而融券被叫停,分级基金被下架,这个策略只能被保存到历史文档里。刀郎10年后复出了,而我也在十年里打造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们的共同点在于:和自己和解了,不再计较马户又鸟们的评论,做好自己才是最值得的。
这是十年打磨出来的绣花针在2024年的战绩表(月度变动曲线)。
这是卖方版永动机最近三年的战绩表。
由于本人的期权感悟完全来自书本知识和实战的结合,通过论坛上每年一个长长的帖子已经把这个过程展示得很全面了,那么十年之后就不需要重复解说了。今年这个帖子正文就从我个人角度谈谈对期权交易的理解认识供诸君参考。
1:我为何要学习期权交易期权?
资产配置的原理大家都明白,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获得持续的稳定收益。在论坛上大家熟悉的可转债“摊大饼”策略就是单一类别里的分散投资理论运用。
分散投资主要为了规避大类资产下跌风险。不过再如何分散从交易方向上看还都是看涨做多一种模式,而伴随衍生品的出现,其实还有对冲做空套期保值等规避下跌风险工具的。国内目前主要就有股指期货空单,期权和融券交易。期权是最适合个体投资人的避险工具。
伴随这几年熊市下跌,指数化投资已经登峰造极,被动投资风格已经有取代主流的机构投资趋势。而我们A股里的指数期权正好可以涵盖分散化,对冲避险和杠杆控制等多种功能,因此,研究好指数期权,完全可以达成投资实践所追求的整体目标。
任何一个投资品种都可能暴雷,而指数可以因为高涨而崩盘却不会暴雷。价值投资理论中奉行越跌越买的战术,基于的是股价不可能长期偏离资产净值这个原则。但是,万一这个资产是注水的假的呢?万一这个修复过程超过十年呢?所以价值投资并非保底的方法,而宽基指数越跌越买存活的概率要大很多。另外,价值投资其本质还是做多,不断抄底就等于杠杆做多,定投还是加仓做多,而指数期权做多之后被套不需要持续加仓杠杆化运行,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改成“备兑式”做空或者买废纸认沽保底!
指数化成为投资主流的话,我们也就习惯以战胜基准300指数做为业绩参考。对于股民来讲就只有一种方法可实现:满仓300指数。然而我们的交易体验实在太差,暴跌阴跌是家常便饭,暴跌后暴涨又屡屡让大家陷入杀跌追涨的困境。所以一旦进入这个投资领域就处于两难选择:不满仓就难以等效指数,而现实中的大幅波动走势很难让人满仓持有。真实结果7亏2平其实比满仓战胜指数更普遍。于是我们不得不需要扩大能力圈,把控制回撤规避系统性风险放在生存的首要位置。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是,一旦亏损50%,需要下次翻倍收益才能够弥补。回到K线图也经常发现,一根长阴线往往需要十几根小K线才能收复。有没有在下跌阶段降低多头比率上涨阶段恢复满仓效果的方法呢?除了仓位管理资金管理之外,期权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备兑策略和保险策略都可以在不降低仓位的情况下达到降低损失的效果。
牛市狠狠赚熊市赔得起,这句话看似正确但实际操作不容易。因为最起码要有两个条件:A牛市,B牛市里上杠杆。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大家现在得出一个结论,牛市反而是亏损的基因。那么反过来可以吗?熊市赔得少牛市跟得上即可。如果用数学来解题的话,结论恰恰可以证明,熊市里控制回撤后更容易在牛市获得好成绩。最起码不再忙于解套了。所以用衍生品来帮助我们渡过熊市阴跌才更重要。这就诞生了我的废纸买权防身术。期权里的买沽可以做到支出(损失)有限,收益不限这样的非线性特征。几年熊市下来,我自己高杠杆卖沽做多始终没有爆仓就得益于废纸买权的防守作用。而2024年9月发生十年难遇的暴涨行情同样没有让卖购爆仓也是因为废纸买购的保护。
对于新手而言,最容易接触到的期权广告词是:掌握了期权武器,上涨可以赚钱,下跌可以赚钱,不涨不跌还能赚钱。这当然就是一个夸大宣传而已。不过基于大数据统计,宽基指数80%的时间处于区间波动状态,只有20%的时间会有趋势性走势(牛短熊长)。因此,能够在不涨不跌阶段赚钱真的只有期权能做到。这就是我要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期权交易具备创造现金流的作用。
熊市中坚守价值可以,股民有工薪收入还可以定投,但是如果大盘长期低迷的话,心态最终会变化,从而使得哪怕经典的战术也难以为继最后功亏一篑。而期权可以在熊市和震荡市里创造现金流,对于坚持长期投资很有帮助。我自己敢于从业余投资转向职业投资,就是因为市场出现了不靠天(牛市)吃饭这个工具,学会掌握在熊市中的生存技能非常重要。
在投资绩效讨论中大家经常会评价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答案肯定是因人而异的。而我的回答很明确:熊市追求相对收益+现金流收入,牛市追求绝对收益。只要达成这个目标,职业化就成功了。
股民都期待牛市,但是宽基指数的长期复合增长率其实正在逐渐降低,年化率不到10%,如果有一种工具或者一个策略能够实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目标,那么就比等待遥不可及的牛市可靠许多。期权就是这个生存工具。
以上就是从多角度阐述我为何选择期权做为主要交易谋生工具的理由。
2:我为何偏爱卖方策略?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帖子里说过多次了。期权买方支付时间价值,需要做到方向+波动率+时效三合一才可以有明确收益,而且既要拿得住又要果断平仓才可以保住成果。看看简单其实难度不小。我自认为没这个本事,无法适应这个操作要求。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对于买方太贴切了。但对于卖方一样容易接受。卖出期权占用(而不一定是付出)保证金,却一定收入了时间价值,类似于躺赢。
卖方到期如果发生亏损,在评论上很有趣,叫赚了时间价值输了内在价值,所以一定比正股指数抗跌。这就说明卖方交易有很高的容错性。判断错了方向不一定赔钱,股指折返跑后反而盈利已经不断得到证实。
这些都是现实层面的基础理解,我自己还有更深刻的认识。
期权买方建仓之后等于拥有了资产,一旦出现方向错误,这份资产会不断缩水,直到归零。尽管教科书说亏损有限毕竟还是真的损失产生了。要扭亏必须反复增加投入。
而期权卖方发生判断错误后,是负债(浮亏)不断增加,如果有买权保护,浮亏会有上限。另外还可以持续移仓,加仓,对冲等各种应对手段主动谋求解套。因此实战中回旋余地相当大。
一根冰棍在阳光下融化了我束手无策,只能再买一根。而生活中如果被人打脸后会浮肿却不会致命,只要忍一忍用冷敷办法能消肿,几天之后老子又可以吹牛B了:)
这就是用生活案例解释买方和卖方的处境。
我们不是神,不敢奢望自己长期看准指数走势方向,因此容错性强的收入型工具虽然盈利能力不足却可以占有胜率上的优势,当然就值得我偏爱了。最近几年在控制杠杆率的前提下我已经做到了可以有账面浮亏但账户资金0回撤。
在评价2024年初实战结果时,经常有网友针对我1月份负40%的浮亏来作为反面素材批评。然而我本人其实很淡定的。这里虽然有多头杠杆率控制不当的原因,但裸卖沽和高仓位牛沽组合在风险暴露上其实完全不一样。
举例来说,60万保证金账户,理论上开20手卖6000沽已经达到200%名义杠杆率了,但是20手裸卖6000P和40手6000P+5500P牛沽组合实际风险程度截然不同。40手牛沽组合的风险其实是低于20手裸卖的。因此浮亏再大也是有回旋余地的。
教科书讲,卖方风险无限收益有限,可是在我自己实战里因为加了废纸买权保护,风险无限这个因素被排除了,那么就成为风险有限收益有限的低风险投资方法。因此,偏爱卖方策略并非刻意而为,完全来自实战经验总结。
在真实的交易中大家最后一定会达成共识的,爆仓风险其实不是卖方这个工具造成的,而是不适当的杠杆仓位导致的。
3:在牛短熊长的市场里,要学会用铁鹰策略的盈亏曲线双向盈利。
在互动交流中发现不少同好喜欢卖购操作。我本人表示认同。理由就是做多大家都会,也有多种工具可以实现。而卖购是做空的工具之一,也是风险防范手段之一,尤其在震荡和熊市里是不可多得的增强工具。当然,现实中很多人经历实战拷打后望而生畏了。其实,仔细分析会明白,犯错的不是卖购,而是反向头寸的仓位控制不当造成的。
卖沽最大风险是行权获得ETF,等于买入指数基金。但卖购最大风险是要给别人ETF,那么裸卖购风险就比裸卖沽大很多。所以我一直强调永动机永动机,就是要把卖购动作机动起来而不要长期持有,控制潜在风险。
当然,只要有虚值买权保护,卖购的无限风险被改造成为有限风险,那么就不怕了。此刻这个改进的卖方策略增强功能就可以充分发挥。
很多交易选手喜欢做双卖策略,只要加上两端废纸保护后就成为铁鹰策略。有了这个保护,卖方风险完全可控,在短期做错方向后可以耐心等待股价反转再处置这个反向头寸。以股价单边上涨为例,高位多头获利减仓,空头有限浮亏,然后等待股价回落,多头没有反向拖累,空头失而复得。如果股价没有回落也不要紧,因为卖沽仓位清零了,保证金释放许多,可以在继续看涨的情况下重构新的铁鹰组合。
这就是已经多次被我实战证明有效的铁鹰策略的威力。反之亦然。间接的,这个策略最终可以成为双向盈利的标配!
考虑到这是未来和网友互动的帖子,不能把正文写太长导致手机翻页不便,因此文章有删节,完全版发表在我公众号同名文章里。
最后用周华健写的歌词《刀剑如梦》给这个期权认知帖子结尾: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 长叹一声 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 谁与我生死与共
补充说明:每一位看官,请务必留意作者的如下写作背景,否则会引发歧义产生不必要的争论。
1:这就是草根实盘操作,是以主观判断为交易依据的实时记录,不可能完美更可能充满波折。尽管交易模式是集十年之大成,有固定框架的。但各位看官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实战经验积累,试图抄作业可能大概率会失败,欲速则不达。
2:之所以专心打磨这个期权战术组合,前提在于我自己目前不参与其它任何A股、基金、期货、可转债这些投资品种。因此,当你对我实战采用的工具和做法有疑义,千万记得回顾这个前提。
只有在了解上述情况之后参与互动才有基本共识,否则彼此会觉得“鸡同鸭讲”。投资本来就是个性化十足的领域,7亏2平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能从众,不要试图说服谁改变谁。我就是我,用期权谋生的一介布衣而已,你还是你,彼此在这个领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所以我不敢也不愿意回应任何所谓“大神”“大佬”这样的称呼。对于不断追求进步的学习者而言,这些称呼太“低俗掉价”啦,我不喜欢。
欢迎你,我的朋友,让我们2025年的投资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上面几句是刀郎写的歌词,因为内涵非常契合我目前的状态,所以直接引用为开篇语。
2015年2月上证50期权面世,很快,十年过去了。而我做为期权玩家也在集思录论坛登陆了10年。别人十年磨一剑,我也用差不多的时间磨成了一根针。别人的剑名称都好听,诸如裁云剑,冰魄寒光剑,独孤九剑,而我虽然也开发了期权玩家的九种武器,真正涉及交易策略的只有:期权永动机,期权月季花,卖方版永动机(江湖人称“偏多双卖”)等等万变不离其宗的“备兑式”武器。别人的防护功夫叫“乾坤大挪移”,“软猬甲”,“凌波微步”等等,而我只有一个“废纸买权防身术”。
喜欢刀郎的歌是中年人的特权,而感慨刀郎的人生经历则是共情之本。早在A股期权上市之前,我就曾经在另外一个叫“鼎级”的论坛前瞻性提出过一个期权策略:融券ETF+买入分级B基金,所有自有资金配置在分级A基金上面。结果遭遇群嘲和打压,最后自己愤而退出该论坛来到集思录。十年后,这样的期权策略已经被大众熟知了无新意,而融券被叫停,分级基金被下架,这个策略只能被保存到历史文档里。刀郎10年后复出了,而我也在十年里打造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我们的共同点在于:和自己和解了,不再计较马户又鸟们的评论,做好自己才是最值得的。
这是十年打磨出来的绣花针在2024年的战绩表(月度变动曲线)。

这是卖方版永动机最近三年的战绩表。
由于本人的期权感悟完全来自书本知识和实战的结合,通过论坛上每年一个长长的帖子已经把这个过程展示得很全面了,那么十年之后就不需要重复解说了。今年这个帖子正文就从我个人角度谈谈对期权交易的理解认识供诸君参考。
1:我为何要学习期权交易期权?
资产配置的原理大家都明白,多元化分散投资可以规避系统性风险,获得持续的稳定收益。在论坛上大家熟悉的可转债“摊大饼”策略就是单一类别里的分散投资理论运用。
分散投资主要为了规避大类资产下跌风险。不过再如何分散从交易方向上看还都是看涨做多一种模式,而伴随衍生品的出现,其实还有对冲做空套期保值等规避下跌风险工具的。国内目前主要就有股指期货空单,期权和融券交易。期权是最适合个体投资人的避险工具。
伴随这几年熊市下跌,指数化投资已经登峰造极,被动投资风格已经有取代主流的机构投资趋势。而我们A股里的指数期权正好可以涵盖分散化,对冲避险和杠杆控制等多种功能,因此,研究好指数期权,完全可以达成投资实践所追求的整体目标。
任何一个投资品种都可能暴雷,而指数可以因为高涨而崩盘却不会暴雷。价值投资理论中奉行越跌越买的战术,基于的是股价不可能长期偏离资产净值这个原则。但是,万一这个资产是注水的假的呢?万一这个修复过程超过十年呢?所以价值投资并非保底的方法,而宽基指数越跌越买存活的概率要大很多。另外,价值投资其本质还是做多,不断抄底就等于杠杆做多,定投还是加仓做多,而指数期权做多之后被套不需要持续加仓杠杆化运行,却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改成“备兑式”做空或者买废纸认沽保底!
指数化成为投资主流的话,我们也就习惯以战胜基准300指数做为业绩参考。对于股民来讲就只有一种方法可实现:满仓300指数。然而我们的交易体验实在太差,暴跌阴跌是家常便饭,暴跌后暴涨又屡屡让大家陷入杀跌追涨的困境。所以一旦进入这个投资领域就处于两难选择:不满仓就难以等效指数,而现实中的大幅波动走势很难让人满仓持有。真实结果7亏2平其实比满仓战胜指数更普遍。于是我们不得不需要扩大能力圈,把控制回撤规避系统性风险放在生存的首要位置。大家耳熟能详的道理是,一旦亏损50%,需要下次翻倍收益才能够弥补。回到K线图也经常发现,一根长阴线往往需要十几根小K线才能收复。有没有在下跌阶段降低多头比率上涨阶段恢复满仓效果的方法呢?除了仓位管理资金管理之外,期权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备兑策略和保险策略都可以在不降低仓位的情况下达到降低损失的效果。
牛市狠狠赚熊市赔得起,这句话看似正确但实际操作不容易。因为最起码要有两个条件:A牛市,B牛市里上杠杆。然而非常讽刺的是,大家现在得出一个结论,牛市反而是亏损的基因。那么反过来可以吗?熊市赔得少牛市跟得上即可。如果用数学来解题的话,结论恰恰可以证明,熊市里控制回撤后更容易在牛市获得好成绩。最起码不再忙于解套了。所以用衍生品来帮助我们渡过熊市阴跌才更重要。这就诞生了我的废纸买权防身术。期权里的买沽可以做到支出(损失)有限,收益不限这样的非线性特征。几年熊市下来,我自己高杠杆卖沽做多始终没有爆仓就得益于废纸买权的防守作用。而2024年9月发生十年难遇的暴涨行情同样没有让卖购爆仓也是因为废纸买购的保护。
对于新手而言,最容易接触到的期权广告词是:掌握了期权武器,上涨可以赚钱,下跌可以赚钱,不涨不跌还能赚钱。这当然就是一个夸大宣传而已。不过基于大数据统计,宽基指数80%的时间处于区间波动状态,只有20%的时间会有趋势性走势(牛短熊长)。因此,能够在不涨不跌阶段赚钱真的只有期权能做到。这就是我要强调的最重要的一点,期权交易具备创造现金流的作用。
熊市中坚守价值可以,股民有工薪收入还可以定投,但是如果大盘长期低迷的话,心态最终会变化,从而使得哪怕经典的战术也难以为继最后功亏一篑。而期权可以在熊市和震荡市里创造现金流,对于坚持长期投资很有帮助。我自己敢于从业余投资转向职业投资,就是因为市场出现了不靠天(牛市)吃饭这个工具,学会掌握在熊市中的生存技能非常重要。
在投资绩效讨论中大家经常会评价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答案肯定是因人而异的。而我的回答很明确:熊市追求相对收益+现金流收入,牛市追求绝对收益。只要达成这个目标,职业化就成功了。
股民都期待牛市,但是宽基指数的长期复合增长率其实正在逐渐降低,年化率不到10%,如果有一种工具或者一个策略能够实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目标,那么就比等待遥不可及的牛市可靠许多。期权就是这个生存工具。
以上就是从多角度阐述我为何选择期权做为主要交易谋生工具的理由。
2:我为何偏爱卖方策略?
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帖子里说过多次了。期权买方支付时间价值,需要做到方向+波动率+时效三合一才可以有明确收益,而且既要拿得住又要果断平仓才可以保住成果。看看简单其实难度不小。我自认为没这个本事,无法适应这个操作要求。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对于买方太贴切了。但对于卖方一样容易接受。卖出期权占用(而不一定是付出)保证金,却一定收入了时间价值,类似于躺赢。
卖方到期如果发生亏损,在评论上很有趣,叫赚了时间价值输了内在价值,所以一定比正股指数抗跌。这就说明卖方交易有很高的容错性。判断错了方向不一定赔钱,股指折返跑后反而盈利已经不断得到证实。
这些都是现实层面的基础理解,我自己还有更深刻的认识。
期权买方建仓之后等于拥有了资产,一旦出现方向错误,这份资产会不断缩水,直到归零。尽管教科书说亏损有限毕竟还是真的损失产生了。要扭亏必须反复增加投入。
而期权卖方发生判断错误后,是负债(浮亏)不断增加,如果有买权保护,浮亏会有上限。另外还可以持续移仓,加仓,对冲等各种应对手段主动谋求解套。因此实战中回旋余地相当大。
一根冰棍在阳光下融化了我束手无策,只能再买一根。而生活中如果被人打脸后会浮肿却不会致命,只要忍一忍用冷敷办法能消肿,几天之后老子又可以吹牛B了:)
这就是用生活案例解释买方和卖方的处境。
我们不是神,不敢奢望自己长期看准指数走势方向,因此容错性强的收入型工具虽然盈利能力不足却可以占有胜率上的优势,当然就值得我偏爱了。最近几年在控制杠杆率的前提下我已经做到了可以有账面浮亏但账户资金0回撤。
在评价2024年初实战结果时,经常有网友针对我1月份负40%的浮亏来作为反面素材批评。然而我本人其实很淡定的。这里虽然有多头杠杆率控制不当的原因,但裸卖沽和高仓位牛沽组合在风险暴露上其实完全不一样。
举例来说,60万保证金账户,理论上开20手卖6000沽已经达到200%名义杠杆率了,但是20手裸卖6000P和40手6000P+5500P牛沽组合实际风险程度截然不同。40手牛沽组合的风险其实是低于20手裸卖的。因此浮亏再大也是有回旋余地的。
教科书讲,卖方风险无限收益有限,可是在我自己实战里因为加了废纸买权保护,风险无限这个因素被排除了,那么就成为风险有限收益有限的低风险投资方法。因此,偏爱卖方策略并非刻意而为,完全来自实战经验总结。
在真实的交易中大家最后一定会达成共识的,爆仓风险其实不是卖方这个工具造成的,而是不适当的杠杆仓位导致的。
3:在牛短熊长的市场里,要学会用铁鹰策略的盈亏曲线双向盈利。
在互动交流中发现不少同好喜欢卖购操作。我本人表示认同。理由就是做多大家都会,也有多种工具可以实现。而卖购是做空的工具之一,也是风险防范手段之一,尤其在震荡和熊市里是不可多得的增强工具。当然,现实中很多人经历实战拷打后望而生畏了。其实,仔细分析会明白,犯错的不是卖购,而是反向头寸的仓位控制不当造成的。
卖沽最大风险是行权获得ETF,等于买入指数基金。但卖购最大风险是要给别人ETF,那么裸卖购风险就比裸卖沽大很多。所以我一直强调永动机永动机,就是要把卖购动作机动起来而不要长期持有,控制潜在风险。
当然,只要有虚值买权保护,卖购的无限风险被改造成为有限风险,那么就不怕了。此刻这个改进的卖方策略增强功能就可以充分发挥。
很多交易选手喜欢做双卖策略,只要加上两端废纸保护后就成为铁鹰策略。有了这个保护,卖方风险完全可控,在短期做错方向后可以耐心等待股价反转再处置这个反向头寸。以股价单边上涨为例,高位多头获利减仓,空头有限浮亏,然后等待股价回落,多头没有反向拖累,空头失而复得。如果股价没有回落也不要紧,因为卖沽仓位清零了,保证金释放许多,可以在继续看涨的情况下重构新的铁鹰组合。
这就是已经多次被我实战证明有效的铁鹰策略的威力。反之亦然。间接的,这个策略最终可以成为双向盈利的标配!
考虑到这是未来和网友互动的帖子,不能把正文写太长导致手机翻页不便,因此文章有删节,完全版发表在我公众号同名文章里。
最后用周华健写的歌词《刀剑如梦》给这个期权认知帖子结尾:
来也匆匆 去也匆匆 恨不能相逢
爱也匆匆 恨也匆匆 一切都随风
狂笑一声 长叹一声 快活一生
悲哀一生 谁与我生死与共
补充说明:每一位看官,请务必留意作者的如下写作背景,否则会引发歧义产生不必要的争论。
1:这就是草根实盘操作,是以主观判断为交易依据的实时记录,不可能完美更可能充满波折。尽管交易模式是集十年之大成,有固定框架的。但各位看官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实战经验积累,试图抄作业可能大概率会失败,欲速则不达。
2:之所以专心打磨这个期权战术组合,前提在于我自己目前不参与其它任何A股、基金、期货、可转债这些投资品种。因此,当你对我实战采用的工具和做法有疑义,千万记得回顾这个前提。
只有在了解上述情况之后参与互动才有基本共识,否则彼此会觉得“鸡同鸭讲”。投资本来就是个性化十足的领域,7亏2平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能从众,不要试图说服谁改变谁。我就是我,用期权谋生的一介布衣而已,你还是你,彼此在这个领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所以我不敢也不愿意回应任何所谓“大神”“大佬”这样的称呼。对于不断追求进步的学习者而言,这些称呼太“低俗掉价”啦,我不喜欢。
欢迎你,我的朋友,让我们2025年的投资之路走得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