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远远不是看空房子的时候

随着房地产的3年阴跌,似乎谨慎甚至看空楼市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以前也持一样的观点,但最近我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心理状态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衣食住行,有的人对华衣贵服无感,有的人对美味珍馐要求不高,有的人觉得高档汽车索然无味,但只要有家室,很少有人对大房子排斥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当前近14亿人口的大国,人均居住面积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只要人口数量不腰斩甚至脚斩,这种状态就不会改变。对于衣、食、行而言,就算你人再多,只要人均生产力提高,那么就不存在人均分配不足的问题,即便你生产不出来,进口也一样可以满足需求。住就不一样了,就算你生产力再强,你能创造出土地来吗?所以对于房子而言,供给不足是长期的问题,即便人口已达拐点,仍旧改变不了这个矛盾,因为人们改善生活的愿望是不变的,总居住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均居住面积需求量提高10%,那么人口数量需要减少超过1.3亿,才能从本质上缓解供需矛盾,1.3亿,你觉得需要几年?而实际的住房改善需求,每个人应该心理都清楚,不止是10%能解决的,所以,现在还远远不是看空房子的时候。另外,引申出来一个房地产发展趋势,就是大户型将逐渐变得比小户型更香了,细品。

11月28日补充和说明:
大概看了一下大家的评论,支持和反对的都有,但似乎反对的声音居多一些,其中也不乏比较激烈的言辞,都是可以接受的,公开论坛,除了管理员,谁都无权干涉别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我也做了一些思考,不过整体的思考结论和本文最初的观点差别不大。不过,我觉得有些观点或许没有表达清楚,有必要解释一下,以免引起误解。
1、人们对房子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这是支撑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换句话说,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的崩塌也应来源于需求侧,而不是供给侧。很多评论里提到的供给侧的问题,确实是文中没有提及的,不过没有提及不代表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结论了,所以潜意识里几乎将它作为了前提,我觉得在政治性第一的国内环境下,房地产供给侧的改变是比需求侧至少难上十倍百倍的问题,想想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就知道,“打土豪分田地”从未终止,一直是进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土地的种植属性逐渐有所退化,但随之而来的居住属性地位的提升,注定了房地产将是未来极长时期内政治管控的核心,所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我们才提及供给侧改革(这里浅谈辄止吧)。总之,无论是客观条件(人口众多)造成的,还是人为管控造成的,亦或是需求与供给错配(核心地块供给不足,边角地块需求不足)造成的人均土地分配不足,其客观事实是存在且长期存在的,所以最能影响结论的变量更多的归结于需求侧了。
2、当前贵不贵的问题,也就是需求和价格是否匹配的问题。很多人喜欢拿租金收益或类似的投资价值去评估房子的价值,我认为用这种方式将房子和一般投资品去比价是不合适的,因为房子不仅仅有经济属性,还有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生活属性等多重属性,这也就增加了房地产估价的难度,所以我暂时还没有想到比较合适的估值方法,但就我自身而言,买房所增加的杠杆是我目前可以接受的,而且等我有了更多的资金,我会考虑进一步改善居住条件,这就是我这篇文章提到的需求所在(之一,类似的还有首套房需求),而不是许多评论误解的那些不切实际的需求。讲清楚了我说的需求,实际上也就摆明了房价见底的条件,就是人们有资金能力去考虑改善或刚需,怎么样有能力?大体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造富,提高人民收入,这种全民造富是极难的,还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所以基本不可能实施成功,另一种是降低购置门槛,这一种方法,在当下的环境下已经做足了功课,难不成真有人希望0首付0利率才是见底信号?我的期望可没有这么高,翻一翻近20年的利率水平就知道3.1%的贷款利率意味着什么了(很抱歉我只查到近20年的),只能说,还有下降空间,但我认为下降空间有限。
最后说明一下,评论里有人劝我用真金白银说话,很巧,最近几天我刚刚完成了一套改善房的定金交付,时间是在这篇文章发布之前,当然发这篇文章也并不是屁股决定脑袋,而是先有的思考,再有的行动,这篇文章只是最后阶段的副产品。
还有很多评论我没有看完,等后续有时间看完,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说明的,我会再继续补充,谢谢大家!
2

投资旗舰

赞同来自: cody2024 阿戈

@vrman
最近北京二手房交易貌似很火爆,每月成交超过2万套,很多小区开始涨价了。只说现实情况,不讨论大道理
以价换量而已,25年一二月北京链家总成交量也就跟18-19年差不多,比21-23年差远了
2025-03-03 16:33 来自北京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5-03-03 16:33
  • 浏览: 90498
  • 关注: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