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系统验证、概率思维,以及正期望系统的讨论

《这才是心理学》读书偶感之4
感谢@龙隐堂主 吕老师领读

本周是《这才是心理学》阅读的最后一周,读书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里仅选取其中三个挺有意思的讨论。
01 怎样验证一个投资系统的有效性?
02 关于概率思维的讨论
03 关于正期望系统的讨论

01 怎样验证一个投资系统的有效性?

对投资人而言,投资系统就是自己的作战地图。这个作战地图是否有效,决定了投资成败的关键。
有人说:判断自己的投资系统是否有效,很简单,赚钱了就是有效的,亏钱就是无效的。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哪来这么简单!投资市场很诡异的地方就是:赚钱了未必对,亏钱了也未必错。今天为你赚钱的方法,很可能为未来某一天埋下大坑,经过这两年,翻车的大佬们不计其数,同样,今天亏钱的方法,很可能为未来某一天翻盘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对他来说,买入后亏损就是常事,每次大家都嘲笑:股神老矣,已经过时了!结果呢,每次他都会奇迹般翻盘!
所以,验证一个投资系统的有效性,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事。
@龙隐堂主 吕老师提出了验证的两个方面:
首先,科学验证的不充分性验证:
1、内省(自我反思)
2、个人经验(15年以内的负期望收益)
3、见证叙述(如亲眼所见或亲戚同学隔壁老王等通过一套厉害方法赚大钱)
其次,科学领域的充分验证:
1. 可否证伪(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可证伪系统,还是用文学语言描述的不可证伪系统)
2. 如果没有因果,是否有明确的概率范围(因果是100%的概率,如果不是线性因果关系,明确的概率范围仍属科学界定)
3. 是否经过同行评审(任何正期望投资系统都应符合所有正期望投资系统的基本原理,比如不管是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正确系统的基本原理都能获得不同系统的认同)
4. 能否经得住跨学科领域的交叉验证(比如用易经、推背图等进行预测并投资的系统,无法经过数学、物理学及社会学的验证;而正期望投资系统都与各学科原理并行不悖)
吕老师用十分精炼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投资者应该怎样用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投资系统。对照下来,我发现吕老师列出的不充分验证的3项:内省、个人经验、见证叙述,恰好就是投资入门者最依赖的方法。而从不充分验证到更为充分的验证,恰恰就是一个成熟投资者必须过的一道难关:把自己的思维从经验性的感性思维,转换为数据性、开放性的理性思维。
最后,我还是要强调一点:投资者首先要拥有一个基于数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投资系统,这是验证的前提条件。

02 关于概率思维的讨论

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格顿书院院长张院长特别提出了投资中概率思维的重要性。
@SOSME 张院长:
概率思维是理解投资的核心要素之一:
1、投资是高度不确定的领域,几乎所有判断都是概率性的判断。
2、投资中的极端案例及近因效应经常导致对概率的误判。
所以,概率思维是投资中的重点问题,但也是难点问题,到底有多难呢?本周我们就讨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
@陈楫青:
有一个概率问题大家一直在遵守:就是不要买彩票,概率上不划算。 那么我现在换个角度考考大家:
假设彩票卖点的规则是:买彩票没中彩票点给你 2块钱,但是如果中了你给彩票点500w,你买不买?
@龙隐堂主 吕老师:如果彩票仍是现在的胜率和赔率,且彩票站允许,那就是所有富人的盛宴场,是的,当然要多多的买。
@游姐.Queena:买得多才行吧?
@龙隐堂主 吕老师:买多买少都是一样的,我强调多买是因为这么大便宜应该多捡
@陈楫青:我们把500W的值放大,变成1个亿,而你的身家是 500W。
@龙隐堂主 吕老师:经典的提问!让我们看看赌场怎么解决这个大额赌注的问题——很简单,限定最大额度。
@陈楫青:如果按照经济学家算概率的方法,应该是值得买,如果按照塔勒布这种风险管理学家的风险敞口的方法来思考,可能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里面的数值不断的变化,换不同的角度考虑考虑。
@龙隐堂主 吕老师:塔勒布的思考和经济学家概率算法不矛盾,塔勒布是在概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通过寻求赔率优势而下注的。
@陈楫青:塔勒布提到,即使 1/100W 概率导致你崩盘,你就不值得 all in。所以塔勒布的思维是:90% 的资产用固定收益,保守;10% 的资产赌小概率,只要赌对 1 次就获得超额回报。
所以如果塔勒布有 1000W,他不大可能参与上面的赌局:假设彩票卖点的规则是:买彩票没中彩票点给你2块钱,但是如果中了你给彩票点1亿。
@龙隐堂主 吕老师:在概率不变的情况下,中了你给彩票点500万还是1亿,理论上没有区别。唯一区别在于你付得起还是付不起。
但我们生活中面对小概率而“付不起”的事太多了,比如坐公交、开车上下班等,我们每天都在做,却没有得到上述交换彩票收付权的优厚概率。
塔勒布这种说法让我想起巴菲特的手枪轮盘游戏说。巴菲特这样说,不是在向大家普及概率,而是表明一种厌恶风险的态度。巴菲特说一百万分之一的死亡率,否则获得一百万美元的游戏,他不参加。
而事实上他每天都在参加,因为他每天开车上班的年内死亡率远超百万分之一,中国2014年统计机动车年死亡率在万分之二左右。而我们开车一年,很难有机会获得一百万美元的奖励,但我们仍然甘冒风险乐此不疲,更不要说抽烟、喝酒等更大的风险。
@陈楫青:是的,概率有时候还是蛮有意思的。
@游姐.Queena:吕老师这个开车的比喻太有意思了!在此之前,我们都100%赞成巴菲特的说法,但是有了这个开车的比喻以后,才发现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那么,问题来了:巴菲特是没有意识到开车与俄罗斯轮盘赌局一样,还是他另有深意呢?
@龙隐堂主 吕老师:巴菲特不愿做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比如在熊市低位,他手里也有足够现金,但为了避免小概率极端下跌让他陷入窘境的可能,他仍然不会全仓加杠杆买进。
所以他经常说,那些“为了赚对自己其实不重要的钱,而把自己需要的钱搭进去”的行为很傻。比如巴菲特,他差那一百万吗?撇开概率不说,玩一个用枪指着自己脑袋的游戏,这个过程一定不舒服,所以他才说自己不会这么干。但这除了表明巴菲特厌恶风险的稳健态度外,并不是一个介绍大家理性认知概率的事例。
@游姐.Queena:嗯,非常有道理。有意思的是,哪怕知道这个概率,可能大家都还是没有勇气去改变原来的选择。
@龙隐堂主 吕老师:这就是我们人类感觉靠不住的具体体现了,在投资中我们就是要避免这种凭个人感受而非科学统计来采取投资行动的做法。
@游姐.Queena:开车和开枪这两件事,还有一个不同:鲜活性,开枪的鲜活性太明确了,开车则不同:太多开车的便利摆在面前,当然,如果看到一个车祸以后,恐怕会很久不敢开车了。
@龙隐堂主 吕老师:这是我们“大脑感觉”与与概率相矛盾时出现的问题。我们大脑的感觉靠不住,以前我们提到过韦伯定理,超过40:1的重量比,我们根本感受不出来。再比如,我们把唾液吐进一个干净玻璃杯,然后再马上喝了…… 从生物和病理学上看,这行为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而我们的感觉就不会这么客观,肯定恶心难受。因此我们要意识到这只是我们大脑感觉出了问题。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总是强调先要用数学语言建立起清晰的正期望投资系统的原因。系统才是规则和法律,而我们新手要靠自己内隐系统的感觉慢慢摸索,则很可能走上一条费工费时之路。
@游姐.Queena:必须要深刻理解了,大脑才会听从系统的指引。
@龙隐堂主 吕老师:对,理解了,长期训练,最后能把先前的规则逐渐内化成自己特有的内隐模型,就像巴菲特,牛市沸腾时恐惧,熊市肃杀时开心,这些都不是天生的。
@SOSME 张院长:很多东西理解了(不是读了而是懂了),触动了你的内隐模式,顿悟或升华后,就会很快融入;未来的新体系、新决策会是发自内心的自然过程,这就是学习意义与价值。

03 关于正期望系统的讨论

@游姐.Queena:吕老师,什么是正期望投资系统?
@恩升:就是稳稳的赚钱。
@龙隐堂主 吕老师:对。比如猜硬币正反面游戏,你猜对了赢2元,猜错了赔1.9元,因为胜率一样,从赔率来说,这个游戏里你就拥有了正期望投资系统。如果你玩轮盘游戏,你的胜率是48%,庄家胜率是52%,那么赔率一样,从胜率而言,庄家(赌场)就拥有了正期望投资系统。
简单说就是,正期望投资系统能让你在玩得越多次数,时间越长的情况下获得越接近概率的稳定收益。
@游姐.Queena:懂了,能够获得稳定概率收益的投资系统
@SOSME 张院长: “正期望投资系统”是每个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但在实践中“胜率”、“赔率”、各类“概率”评估等等往往都是主观判断,没有确定性或客观性,系统的建立依然面临重重挑战。
@龙隐堂主 吕老师:胜率和赔率可以通过市场长期统计数据得出。比如,据统计,美国以及欧美各国一两百年来,持有指数不动的收益率大体就是10%左右,除去通货膨胀约6%到7%左右。而事实上那只持仓80年不动的最懒基金LEXCX,也基本获得10%的复合收益,当然这是“收益率”的长期统计,从“胜率”角度而言进行的统计,价值投资者在任意高位买入股票,持有30年左右,胜率基本都接近100%。当然这里的“买入股票”是指买入指数。
@采灵:那么,任意高位买入指数持有30年,年均复利曲线有没有相关图示?比如道指从1896年之后30年的1926年起相关收益率图示。初算了下,道指至今127年年均复利4.68%,如果在任意高位买入之后的30年会高于这个收益率吗?
@龙隐堂主 吕老师:采灵姐这是有具体统计数据的:比如美国标普500指数,从1927年至今的点位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5年周期,10年周期,20年周期,30年周期……持有的时间越长,年化收益率区间越收敛。即时间越长,越不容易亏钱,当然也难获得高年化收益率。如果买入标普500指数,持有5年,最低年化收益率为-17.09%,最高年化收益率为26.18%;如果持有10年,最低年化收益率为-5.98%,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6.04%;如果持有20年,最低年化收益率为-2.33%,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3.95%;如果持有30年,最低年化收益率为2.76%,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0.05%;所以持有30年以上,胜率基本100%,几乎肯定不会亏钱。
@采灵 :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是对于投资系统的建立涉及到30年不动,可能对每个投资者都是巨大挑战。
@龙隐堂主 吕老师: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写到:“如果持有期限达到30年,那么投资者即使是在市场最高点时买入股票,股票积累的财富也是债券的4倍多,国库券的5倍多。
我是70后,就是按从现在算起30年来计算和使用投资系统的,运气好的话我想投资到80岁。
@游姐.Queena:这个统计数据太有意义了,我以韭菜心态,不禁会想:
1、美国的未来,和过去近100年会一样吗?
2、中国和美国会一样吗?
3、这个例子为什么不是鲜活的个例?
4、所谓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会改变过去一百年的统计规律吗?
@龙隐堂主 吕老师:先说游姐所列的第3点,科学语境下,“鲜活个例”的对立面就是“大样本统计数据呈现的规律”,所以这个跨度近百年的统计规律当然不是“鲜活个例”。
游姐第1、2、4点,大体都是同一个意思: 以后会不会不同?比如今天我们经历的AI人工智能冲击,在历史上曾无数次出现,只是名字不同。那时叫“蒸汽机”,或60年代“电子风潮”或80年代“生物革命”以及90年代末“网络革命”……今天我们对新技术新趋势所有的担心和政策限制,在过去都无数次轮回出现。自行车才出现时,不准教师在学校骑,因为那样“只会让学生把脚放在自己头上”,火车出现时,欧洲曾有议员建议取掉进城市那段铁轨,以便让搬运工不失业……总之,自从人类产生文明尤其是产生现代科学以来,任何年份面临的都是百年之大变局。
所以我的答案是: 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因为这世上除了科学突破后产生认知的最新因果,我找不出比大样本统计规律更能有效指导我们行动的其他方法。
@游姐.Queena:嗯,我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以我的教训,这是一般投资者在概率应用中的障碍。我反思错在哪里?我觉得好像跟扔硬币一样,都集中在一点:相信趋势还是回归?毕竟一个国家有荣就有衰。这一点特别需要吕老师指点。
@龙隐堂主 吕伟: 的确一个公司或一个国家也好,都有其周期,我们如果全部投资于A股,当然就与国运有了联系。刚才我说了,我希望自己还能投资30年,那么一个捡懒的方法就是,大体判断这30年里,尤其是从现在开始,国运衰竭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还是信心不足,就适当分散一些仓位到其他自认为有发展潜力的国家。西格尔常量不是单指美国,其他欧美发达国家超过30年基本也都是10%左右的收益率。
所以我们投资当然不用管百年以后世界形式会怎样,至少当前眼下没有出现让长期统计规律失效的明显原因。
发表时间 2023-02-26 18:32     来自四川

赞同来自: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3-02-26 18:32
  • 浏览: 532
  • 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