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收益**
**2024总结**
什么方式最适合自己?
抄底才是最正确的投资方式,一切价投必须建立在历史低位才成立,耐心是投资最大的美德
大力加强抄作业大法,希望大家多多推荐愿意分享逻辑的实盘贴
收益率: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一如既往保持着过往过山车的烂水平,从头到尾还是那样的让自己心惊肉跳+痛不欲生,集思录持仓显示是30.78%,实际XIRR是30.11%
主要回顾:
1)五月中旬之前靠着牧原和船舶双雄所向披靡,叠加比较准确的抓到了合泰的底部,虽然绝对收益率不咋地20%+,但比起转债人股票人,相对差距很大,突然感觉自己就是周期+ST之王;
2)五月开启的ST周期,在退市新规阴云的笼罩下,跌幅又大又猛,到六月中还没见停止的迹象,但已经把低价债干傻了,然后在能繁拐点的驱使下,大仓位牧原正股切三房转债,然后在三房70左右的成本情况下,又吃了30%+的跌幅,出现全年最大最猛的回撤,差一点就跌回水下;
3)六到九月基本就是被10%收益率线压制的动不了,之后就随着大盘一起一波反弹至30%附近
4)因为ST在9月末的这波高潮中屡屡跌停拖后腿,终于把近三成仓位的合泰在底部割掉,本打算在10月20日之前全部买回来,但10月18日创业板又突拉涨停,再次丢掉买回的部分仓位,然后就眼睁睁的看着之后这轮牛市到目前为止开启的最大的高潮:低价股小盘股的狂舞。这部分如果拿住的话,自己的收益率至少应该在60%这条线,只能说这就是命。。。
经验总结:
1)周期经验:
顶部反转及时撤退,可以提前
底部反转及时介入,股价够低也可以提前,否则宁可推后
2)ST经验:
只要不退市,低位就要狠狠的拿住,低位就是ST最大的王道
大体季节性节奏把握:
年报季之前:摘帽股(精选个股,难度大)
年报季退市潮之后的三季度:任意ST,超跌股为首(可摊大饼,难度小)
9-10月:重整股为重点(精选个股,难度中)
其他时节:全部为事件驱动,精选个股,地狱模式难度
2)战略方向:(和去年保持不变)
宏观研报>策略研报>行业研报>公司研报
要严密关注行业研报,盯紧周期反转核心变量数据
**明年展望**
战略方向:
继续三板斧周期、ST和转债
周期方向:
1)鸡猪(中)
2)各种设备更换(长)8年左右?
3)各种化工品(中)3-4年?
ST方向:
不搞什么狗屁打分表了,就看退不退市,是不是几年最低附近
转债方向:
高科技板块正股替代+把握不准的周期和ST正股替代
另外基于:
1)最高层对房市的明确政策指导+地产链需要赌一把大的
2)医药年线四连绿,也需要小赌一把
宏观上:
外部最大的变量就是美国的持续打压,已经小十年了,逼着他们撕破脸必须全力打压的就是我们的2025工业计划(中国制造2025),现在已经2025年了,其实在2023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们基本除了芯片外,可以说是完美的实现了战略目标。
这个十年的工业计划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股市在去年之前就是以一个融资为目的的市场存在,我们需要不停的千金买马骨来刺激公司和人才实现产业升级以实现我们在建国百年之前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长期目标。
而去年的退市新规里重点提及的分红,以及最高领导层9月下旬开始的一系列必须要搞出牛市的动作,相信接下来进入的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股市时代了。
但长期来看,股市必须要和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所以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现在的经济困境,个人不学无术的理解就是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周期底部,手段无非两个:
需求靠政策刺激
供给靠过往类似的供给侧改革
如果效果不好,就加大药效,直到搞好(其实不吃药,周期时间到了,也会见底开启周期反转),所以搞好是必然的,政策会加速这个过程,明年很可能会出现多个行业周期同时反转的局面,所以自己要盯紧(自己相对熟悉的)各种设备更换和各种化工品周期——这是自己明年最重要的战略方向。
收益率目标:
信仰要坚定的激进,手脚要灵活的保守,还是拍个脑袋20%吧
继续列上今年要坚持的信条:
往年经验警示:
坚决不在中高位大仓位入手周期股
坚决不做周期下行的周期股
人一生只能做成两件事,一是自己喜欢的,二是自己擅长的
三知道:知道底,知道顶,知道时间,保证情绪不崩溃
向下亏损有限,向上空间巨大的机会,必须重仓赌
机会是拿来浪费的,不要耿耿于怀,但是要搞清楚机会后面的逻辑
重数据,重逻辑,轻结论,杜绝情绪
投资性买入,投机性卖出
底部看估值,顶部看情绪
2024ST总结
23年总结
22年总结
22年实盘暨21年总结
21年实盘暨20年总结
呼吁停止猪周期底部再融资
对低溢价策略本质的理解
贸易战梳理
辉丰回售案例分析
上市公司破产重整中的共益债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