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熟的点滴想法备忘录

在市场中混,保持自身观点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之前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只关注自己观点,而完全忽视市场怎么想。
做权益类投资的时候,了解市场的主流观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主流观点并不是指人数多,主要还是指钱多,因为市场就是钱来推动的,所以政府重要机构、大金主及其代理人(大基金)的观点比散户观点更有价值。
观察主流观点,并不是看他们怎么说,而是看他们怎么做,目前已知有几种观察方法:良心优秀基金(兴全挺不错)的限购及放开限购、私募基金波动幅度、重大新闻(如公募基金仓位88%以上、私募大量清盘)、股债收益比等等。证监会偶尔发声评价大盘也是很客观的。
都说自己争取不犯错,然后等待别人犯错,怎么知道别人犯错呢?除了群体性大疯狂,局部犯错很多都是由于规则造成的,毕竟金融市场大佬大部分都是精英。所以要重点关注机构和个人被迫犯错的时候,例如良心基金提示水位较高但基民申购热情依旧高涨、基金觉得可以增持但是没钱(募集遇冷或赎回大增)、私募暴跌后的风控砍仓、部分游资和散户投机大佬爆仓。犯错时很暴力,纠错时也可能很暴力,如21年第三季度证监会批评风格漂移,当时不少所谓消费、蓝筹基金都偷偷买了大热的新能源,为了不暴露风格漂移问题,在第三季度末披露定期报告前必须纠正,所以当时有暴力的纠错行情。
25

壹壹壹

赞同来自: wind2012 KevinLe skyblue777 adansmu 流沙少帅 neverfailor hjndhr gaokui16816888 LINKFU 江左霉郎 wtpgajm 闲菜 积厚成器 明园 K37866 daimozs kolanta 目标140 arking83 雷诺 hantang001 小虾米007 之鱼星 hotsosa kytz更多 »

人生就是不断地低买高卖
一切都是交易。
每一次抉择都是一次交易,股票买卖是交易,买不买房是交易,生不生娃是交易,出门带不带伞是交易。甚至要不要呼吸也是一次交易,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假设一个情景就很明了:现在你和另一个人在密闭的电梯里,突然那个人放了一个奇臭无比的屁,你是不是会选择憋气一会儿?大多数人会选择闭气,因为此时呼吸的损失大于收益,这是一笔理性的交易。
人无时无刻不在交易。用交易的思路来看,过好这一生也很简单,就是要不断地低买高卖,即不断以低价值资产交换高价值资产。例如搬砖20小时获得2000元,用这2000元买洗衣机,节省未来5年洗衣服的时间1000小时,把不用洗衣服节省下来的时间继续搬砖获得更多钱,再把类似的过程循环反复。
能掌握的一切都是可以交换的资源,身体是资源,时间精力是资源,社会关系是资源,信息是资源。交换宗旨就是资源尽量用在高价值的事情上,在低价值的事物上尽量不花资源,甚至可以做空(例如代客理财,就是做空别人做多自己,买基金,就是做空自己做多别人),那个人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多。
每个人交易的思路不一样,有的人擅长高卖,擅长夸夸其谈吹牛逼,如一些微商,能把普通的资源卖成高价格;有的人擅长低买,如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别人花大成本才能做好的事,他稍微学一下就能做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擅长的领域就是个人能低成本获取资源的地方,所以人贵在自知。情绪也是一种资源,负面情绪就是成本,正面情绪就是收益。所以说要么做擅长的事,要么做喜欢的事。
即使我们想一直低买高卖,但在资本市场都知道,做了正确的决定,不一定就赚钱,但是一直做正确的事,必然能赚钱,因为交易次数越多,结果越趋近于预期收益。
用这种视角看待世界,无情又冷冰冰,但无情地对待客观世界,可能是最有效率的方式。
感情也是一种资源,当然可以适用这套理论,但感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凭证,无情地交易感情,最多只能是个成功的畜生。可以行霹雳手段,但还要怀菩萨心肠。在对待感情(亲密关系)上,需要另一套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方法。
2024-08-14 23:21 来自广东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4-08-15 07:00
  • 浏览: 8629
  • 关注: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