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2022年实盘

01 业绩回顾

全年收益定格在-21.28%,即使最后一天大涨,收益率仍然没有回到-20%以内,连续2年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



去年年度总结时说“今年是最具考验的一年”,现在看去年虽然也大幅跑输指数,但至少收益率仍然为正,今年收益之差都已经不是【考验】的问题,是怀疑人生了。

02 经验教训

1、踩雷

踩雷是今年的主旋律,先说最大的一颗雷——睿见教育(现改名光正教育)

今年4月21日,以3.93的价格首次买入,后面持续加仓至8%左右,但下定决心在1.5全部割肉,对账户的贡献在-5%左右。现价仅0.7左右,相比买入价跌幅超过-80%+,基本上公司跌没了。

民促法出来后,对zc没有研究清楚就贸然加仓,低估了zc对义务教育整顿的决心。那时股价还在2以上,还是有机会以不大的亏损出局的,但自己仍然心存幻想,觉得zc不至于对民办学校赶尽杀绝,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K9民办学校与教培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二颗雷【时代中国控股】也是受zc影响而导致连续下跌。

2019年年初在7块左右首次买入,后不断加仓至第一重仓,最后今年以8元左右的价格清仓,现在回头看清仓时代中国竟然是今年最正确的决策,因为在清仓后时代中国再次腰斩。现价仅3.7左右,今年跌幅在-60%+,相比最高点跌幅超过-70%+。

其他踩雷股还有中国平安、中国金茂、上海机场、中国飞鹤、时代邻里等,大多都是受zc的影响而导致的大幅下跌,所以今后在研究个股时,zc都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很抱歉我竟然现在才明白zc对股价的威力。

2、港股

进入港股第三年了,几乎年年都亏,年年都有退出港股的念头。今年港股的难度最大,除了绿电板块几乎全面崩溃,腰斩的个股数不胜数。

个人总结的投资港股的一些想法:

1)首选行业龙头,港股资金有限但上市公司非常多,如上市的物业股有40多只,资金根本不会关注到小于50亿港币的物业股;

2)有硬伤、有缺陷的标的不能碰,同样以物业股为例,为何估值高的可以高达50倍PE,估值低的竟然低至10倍PE以下,就是因为10倍PE以下的物业股都是有硬伤、有缺陷的;

3)控制加仓节奏,港股的波动非常大,所以永远不用担心错过加仓的机会。在大跌的时候,冷静下来思考下跌的逻辑,评估所有的可能性再做决策;

4)港股往往不讲预期,要真正落地才会有反应。比如最近的地产股,很明显zc已经反转,A股地产反弹50%以上的很多,这是因为A股投资者有预期——地产会变好;而港股地产仍然不断创下新低,因为这些公司仍然奄奄一息,除非真的活下来的那一天港股才有有反应。

职业教育股也是如此,民促法、zc、教育部等各部门公布的所有公开消息都表示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但港股市场就是不认,要知道最近A股的“假”职业教育股早就飞上天了。

个人认为港股也是非理性的,在极端情况下会给出极端便宜的价格,只有充分专研、深入了解才能拿得住赚到钱。

3、分散

今年回撤这么大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仓位都集中在地产及相关产业链上面,我觉得物业、代建、防水等跟地产股的商业模式、负债率、现金流等各个方面都不一样,但市场不这么认为。

我在上半年其实已经发现纯住宅开发没有未来,所以砍了时代中国。但没多久就进入新城控股,因为我觉得新城控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产股,接近200座吾悦广场才是新城的看点,其本质是收租股,而且租金每年飞速增长,妥妥的成长股。

下半年销售端、融资端的急转直下确实改变了新城的逻辑。吾悦虽好,但新城首先必须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未来。这个时候,新城就是毫无疑问的地产股,我只能接受它的下跌。

分散的意义在于防范黑天鹅,因为我无法预测zc竟然能让一家又一家民营房企倒下,物业永续经营的逻辑也将改变。

未来,要严格控制个股仓位,A股个股上限30%,港股个股上限20%,行业上限50%,2022年将进行调整。同时挖掘其他投资机会,比如今年的可转债,期指贴水等等。

03 展望2022

虽然很惨,但仍然要展望2022年,对持仓个股逐一进行分析。

1)新城控股(37%+)

当时买入新城时基本把住开板块的估值归零,看点都在吾悦,但现如今分拆上市的物业与母公司都分不开,更何况新城吾悦与住开在一个上市公司里。现如今在手以及已开业吾悦数量、租金及增速等等都不重要,重点还是评估新城活下去的概率,活下去才能畅想吾悦的未来。

小散获取消息的渠道有限,所以最近新城发债、reits等都没下文,让人很不放心,但并不代表新城就会爆雷。

个人认为小散了解房企是否会爆雷最方便、最准确的信息就是看美元债价格,爆雷前后美元债肯定会提前反应。目前新城控股与新城发展的美元债大部分都在90以上,价格非常稳定,如果新城内部有什么风吹草动,美元债价格不可能如此坚挺。

我相信新城可以活下去,虽然难但我选择继续坚守。如果真的不幸,等到新城爆雷的那一天,我会认输。

2)希望教育、中国科培(28%+)

前面说今年踩得最大一颗雷是光正教育,其实高教股作为教育板块的一份子,情况也差不多,比如希望教育从最高点3.46跌到最低点1.15,跌幅也达到-66.76%,只是现在我仍然坚持认为是错杀,还没认输而已。

首先zc从来没有打压过职业教育,相反民促法出来后,zc风险完全解除。民促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

后面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表述更加清晰——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

目前希望教育拥有22所高校,明年有望超过25所。按照公司的说法,25所高校每所高校做到2万人,学生人数将达到50万人。生均学费达到2万元,将贡献100亿收入,按照高教行业40%净利率计算,有望达到40亿净利润,这是未来5-8年能够实现的。

这是在没有收并购与新建的情况下就可实现的,即使像网传的未来限制高教集团收并购,希望教育仅靠在手的25所高校仍然能实现高速地内生增长。

不管港股市场如何被边缘化,高教股用业绩与分红说话,压得越紧反弹越猛,看好希望教育等优秀的高教股在2022年实现大反转。

3)滨江服务、宝龙商业(17%+)

物业股原来的逻辑是永续经营+高速成长,故市场给予的估值都比较高。但随着一家又一家民企爆雷,物业股出售核心资产、输送利益至母公司等不利频繁出现,许多物业股的逻辑不再是永续经营,且母公司爆雷后原先的业绩指引也将不复存在,物业股迎来一波估值杀。

如果可以证明母公司安全性十足,且仍然可以实现业绩的高速增长,那么市场对某些物业股的估值杀就不成立。

比如滨江服务,母公司滨江集团下半年在杭州仍然不断拿地,且杭州大本营去化非常好,从各个方面看滨江都处于安全状态。如果整个市场仅剩3家民企,那么滨江一定是其中之一,故滨江服务永续经营+高速成长的逻辑仍在,理应享受更高的估值。

又比如宝龙商业,母公司宝龙地产是今年少数几家仍然能够保持销售额同比增长的公司之一,且财务指标处于3道绿档,整体来说比较稳健。

同样对滨江服务、宝龙商业在2022年实现大反转充满信心。

4)绿城管理(15%-)

绿城管理前期同地产及产业链一起跌,是因为市场认为绿城管理也深受地产影响。但绿城管理最近走势非常强,我认为是市场终于明白过来——绿城管理其实是房地产逆周期标的。

绿城管理今年第3季度商业代建外拓强劲,合约面积与代建费同比增长超过90%,而恰好第3季度是今年销售最差的3个月,我觉得这并不是偶然。这说明在市场下行期有利于商业代建外拓,充分体现了代建的逆周期属性。

同时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等ZF代建需求井喷,绿城管理作为全国最大的保障性住房代建商将最为受益。

绿城管理商业代建外拓强劲,政府代建符合ZZ正确,看好绿城管理在2022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5)青鸟消防、宏川智慧(3%-)

观察仓,学习阶段

回首过去的几年,15年的股灾底、18年的指数底、2020年的疫情底都比较顺利地安然渡过,万万没想到2021年在zc上折戟,但过往的一切都将转化为经验教训,我应该庆幸自己在资金量还不大、年纪也不算大的时候遭遇这些挫折,相信自己未来在投资选择、投资风控上会做得更好,加油吧!
0

tomjerry

赞同来自:

@Input
周记:港股的逻辑
01
本周增幅/本年增幅/仓位/重仓一/重仓二/重仓三
1.36%/-12.05%/100%/国电电力/滨江服务/绿城管理
主要操作:减仓国电、黄河


本周黄河旋风定增有进展,周涨+21.91%;软控股份周一涨停,周涨+14.88%;天齐H继续跑赢天齐A,周涨+5.9%;Pet铜箔继续调整,双星、万顺都是跌;拖后腿的又是港股地产链,本周被龙湖带崩,绿管、滨服表现较差,本周也梳理...
港股真的挺残酷的,我在港股五年了,仅仅持平。当初贪图便宜买的股票,不少都跌了30%以上,50%的都有几个,加上我不愿意割肉的习惯,损失惨重。要不是去年重仓换成了神华,后果不敢想象。我同期投的A股净值翻倍了。港股一定不能贪便宜,它可以更低估,一直低估,永远低估。我21年底看到高教股跌了不少投了大30%仓位到希望教育等高教股,结果22年就快速跌了一半。整体还是自己的研究功底不够,对港股的安全边际要求也不够高。总之以后逐步退出港股,不跟它玩就是了。
2022-08-14 22:32 来自广东 引用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2-12-30 21:21
  • 浏览: 11067
  • 关注: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