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市场的有效性



一般来讲,价值投资者们都不太相信市场的有效性。假如市场始终充分有效,那所谓“低估”的机会又从何而来?

但许多所谓价值投资者——包括我本人——在具体投资实践中,又确实受到过市场有效性的教训。(就算市场无效,难道你自己就有效了?)

前几天我在读财新主编王烁的新书《多维思考》时看到一段有意思的论述。结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跟大家做个分享。

关于市场有效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信息经济学大师斯约瑟夫·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在他的一篇经典论文中得出这么个结论:如果大家都认为市场是有效的,那么市场将不再有效;反过来,如果大家都认为市场不再有效,那么它将变得有效。

听起来有点像诡辩,但实际上道理却很深刻。市场是由投资者构成的,市场不可能天然有效。那么它凭什么有效呢?

另一位诺奖得主尤金·法玛(Eugene Fama)当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时,说的也是: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

很显然,信息要“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中,是有条件并且需要过程的。

投资者需要努力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并且根据信息及处理结果——还得能带动足够的资金——来参与市场“套利”。大家必须先认定市场不够有效,去行动,才能促进市场有效。

假如所有人都认为市场有效,不存在套利空间,那么就没什么人去付诸行动,这时候市场反而会变得无效。

就好比很多人都听过的那个故事,说地上有张100元,一个经济学家路过,根本不屑弯腰去捡,因为“假如那是张真钱肯定早就被人捡走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真钱会被捡走,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根本没人会去捡那张钱。

所有价值投资者,所有认定市场存在低估、存在错杀、存在误判的投资者们,都是躬身入局去捡钱的人——尽管确实可能捡到的是假钱——但正是因为他们的“以身试法”,地上的真钱才会不断被捡走,留下的才会越来越多是假钱。

假如市场有效,则价值投资无效;假如市场无效,则价值投资有效。

但与市场有效性一样,价值投资的有效性同样需要辩证来看待。

很多价值投资的过来人会告诉你,价值投资在长期是有效的。但很多人不会说破的是:价值投资短期是无效的。

乔尔 ·格林布拉特(Joel Greenblatt)有一段经典论述——

如果我写了本书搞了套策略每月都能有效,或者哪怕每年都有效,那么每个人都会使用它,然后它就会失效。价值投资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市场并不总会同意你的判断。长期而言,市场给股票的定价差不多会与价值一致,但短期而言——有时能长达两三年——总存在某些时期价值投资并不奏效。而这其实很好。正因为价值投资并不时时有效,所以它才长期持续有效。
价值投资在长期有效,说明市场在长期总会时不时地失效。投资大师巴菲特目前的身家,有99%都是50岁以后赚的,是复利的神奇作用。价值投资者如果在短期获利,通常并不代表策略奏效了,而往往只是因为运气。​

当然,更多时候,市场还是相当有效的。作为投资者个体,我们大多数与市场不一致的判断很可能是错的,或者起码是有偏误的。价值投资者既要有穿越时间的耐力,也要有不断自我怀疑的魄力。

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但现实就是如此复杂。所以假如有人总是斩钉截铁地跟你说“市场肯定是对的”或者“市场肯定是错的”,那么他要么是个傻子要么不怀好意。

目标坚定,但是谨慎前行,永远是我们做价值投资该持有的态度。

参考阅读:《价值投资短期是无效的
发表时间 2020-11-22 18:22

赞同来自: 我是阿冰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0-11-22 18:22
  • 浏览: 1096
  • 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