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转债行情的几点反思

1.对行情维持的时间和空间太乐观。
我当时偏乐观地用07大牛市那种模式来类比这一波转债行情,以为会是那种爬山模式,走一阵歇一会儿,先爬过一个小山坡,休息一下再上一个高峰。现在回过头来看,发现是火山模式:经过长期能量积累之后,一次性大爆发结束。
现在来分析原因,互联网时代,大家接受信息的渠道又高度一致,极大加速了正反馈和负反馈的速度。就像今年的港股打新也是,从极热到冰冷也就用了一个月。
还有一点,转债的t0和无限涨幅(深圳没出新规之前)太猛了,理论上来说一天内就可以把牛市的激情和热量宣泄完(比如说一天涨1000%然后打完收工)。这比那种t1+10cm的市场来说,行情发展演进速度可以快很多。

2.没想到监管来得快准狠
前面征求意见稿出来,大家都说至少要两个月才会出正式版,以为还可以放心嗨一阵。结果深圳很快就向上海看齐,灭了无限涨幅,抑制了流动性。还有小道消息说窗口指导活跃资金撤单的。
今天的万里强赎也是一把尖刀,一把插到还没死透的可转债身上,更像是一种威慑:说了不让炒你们非要炒,现在想走,把手留下来。

3.错误以为转债题材炒作会常态化
我原先以为转债进入主流投机视野后,其题材炒作会常态化,所以整体行情凉了也不怕,总会有局部题材被炒起来。
现在看来还是幼稚了,可转债作为一个整体,从投机市场来说目前还是一个整体概念。就是说作为一只可转债来说,它作为投机题材,它最大的题材还是它自身是一个t0+ncm的投机品,至于正股都概念只是点缀,无法脱离可转债炒作这个大周期独立起作用。
从市场容量来看,炒作活跃的3亿规模以下小盘可转债总共也才80多只,假设平均市值2亿,总共也才160亿流通市值,所以可转债作为一个整体从投机角度来说也是一个袖珍板块,个债走势很难脱离整体独立存在。

4.何日风再来?
从之前的经验来看,两波行情之间间隔3-6个月,这么看来下一波行情要等到新规正式颁布靴子落地之后了。
我还发现一个蛮有意思的判断可转债行情的方法,海哥不是每次新债上市都会预测开盘价位吗,当他被新债价格疯狂打脸,直呼人行太疯狂的时候一般是市场亢奋都时候,接近顶部;当他的预测价持续高于开盘价,说明人气低迷,大家都被市场折磨的无心接盘,那就基本上石底部区域了。

补充反思5:
当时看到行情火爆,想上车又怕挨耳光,就自以为是的想出一条妙计:重仓低价小盘转债,等柚子来拉。想一下正好符合低风险投资的要求:下跌区间有限,上升空间无限。
行情最疯狂的时候好像是拉了几个点,但是那时候都以为是拉升前兆,哪愿意拿这么点就走。结果就悲催了,我以为刚开局,谁知道就gg了,想象中的大肉没吃到,还啃了一嘴毛,低价转债里面华体、德尔、瀛通这些连续几根大阴线创了新低。
现在反思,可能有相同思路的人太多了,大家都在低价债里蹲着,柚子也不是活雷锋,人家凭啥要来拉,要拉也拉那几个高价龙头啊,韭菜足镰刀少。然后遇到行情崩塌,蹲坑侠们争相出逃,又引起了踩踏,反而搞出了新低。

补充反思6:
可转债的上涨和股票上涨的“正确性”或者说“大义”不同。
正股可以从20PE涨到100PE,人家可以说赛道好前景旺,这没问题啊,毕竟股票估值这东西弹性很大,谁也不能硬说一个股票高估。
转债不同了,比如一个转债涨到200块,溢价100%,那它就是高估,监管层可以名正言顺地把这种行为定义为炒作,从而重拳出击。
再往深一点说,股票估值抄高了对国家有用啊,比如说国家要扶植芯片行业,芯片板块炒高了之后,有利该行业企业融资,拉动了投资人对行业的整体估值,很有价值啊。
转债炒成双高之后,有什么用?除了有人暴富,剩下的都是一地鸡毛。
所以每次转债炒作,也就是打一个时间差,在监管出招之前一波拉完,晚来的就挨重拳。

要回复问题请先登录注册

发起人

问题状态

  • 最新活动: 2021-01-31 06:21
  • 浏览: 5497
  • 关注: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