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储银行弃购者不少。我们借古看今,看看去年可转债弃购的情况。
一
2018年7月,万顺新材9.50亿可转债发行,不设网下,弃购率27.68%;
2018年8月,湖北广电17.34亿转债发行,网下申购户数为零,弃购率33.55%;
同月,中科曙光单账户中19签,弃购率32.20%;
二
其后的蓝盾股份、顾家家居发行,单账户分别中12.72和12.48签,弃购率分别为26.34%和20.26%。 这里多说一句,一年后的好莱客和顾家家居一签难求,单账户中0.55签。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蓝盾转债的破发,让市场对蓝家三姐妹(蓝标、蓝思、蓝盾)正眼都没有,一时骂声不绝,蓝家没有一个好东西。一年后,蓝家的垃圾又都变成了香饽饽。
这里需要说明,网上大量弃购的程度,比现在的邮储有过之而无不及,连口号都是一样的,——“弃购让券商包销,倒逼发行制度改革”。
所以,有些东西很奇怪,他能够从这一群人的脑子跑到那一群人的脑子,喷薄而出。
弃购确实带来了明显的改变。只是和弃购者期望的不同,可转债开始向网下发行倾斜。
洲明、科森、旭升这种小体量转债的网下来了……
三
时间来到了2018年末,网下申购也杠不住了,佳都科技网下一户申购,网上单账户稳中23签,弃购比例44% 。
四
2019年来到了,网下发行进入常态。连A+的发行量1.94亿元的中宠转债居然也设立了网下。
网上申购从挑挑拣拣变为饥不择食。
五
即使这样,2019年下半年单账户稳中3签而且包赚的浦发转债,网上申购者居然有4.33%的中签者弃购,而网下申购者弃购的数字为0。
现在网上一签难求,到底是谁在为当年的弃购者们买单呢?雪崩的时候,又有哪些雪花是无辜的呢?
最后,根据邮储银行的公告显示,网上申购者出现了3.63%的弃购。
虽然我从心里嘲笑那些故意不缴款的,但我嘴里只能说,祝你们好运!
附:有人说故意申购中签后弃购是权利,我就想问问,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可以单方面只谈权利,不谈义务的?

3
z383788052 - 菜鸟进阶之路
赞同来自: Mr_King 、老西 、confidence9292
弱肉强食,怎么玩都玩不过机构,新股没有机构顶板能赚钱么,如果筹码都跑到机构手里,百分百是涨的

0
lucylv - 力争---或者说是幻想着---5年内dx挣个8位数
现在网上一签难求,到底是谁在为当年的弃购者们买单呢?雪崩的时候,又有哪些雪花是无辜的呢?---------------还是给出来“标准答案”更加有利于学习和进步(虽然我看懂了)

4
赞同来自: actuator 、巫灵啊啊呜 、xineric 、cheche88
个人总结几点
2.弃购是权利,国家既然仅仅规定三次禁一年,没有和任何法律或者征信绑定,就没必要上纲上线。 互道SB就是了。 中国10亿成年人中有9.9亿不知道打新,9.99亿不知道打转债呢,难道街上的大多数人都是SB了?
3.承销商还是要面子的,佳都44%弃购(远超30%规定)依然包销 。 显然没有任何一家愿意背上首个发行失败的骂名。 这么看理论上如果弃购者多的确会对发行者构成一定压力。
- 一级半市场打新依然是我朝最有性价比的赚钱方式。 高潮期(14-18新股,今年除了4-6月外的转债,科创版前几批批新股)是爆赚。 低潮期(11年新股,目前的科创版和大盘新股,去年转债)是小赚,总体上无脑申购首日卖掉一直以来都是赚钱的。
2.弃购是权利,国家既然仅仅规定三次禁一年,没有和任何法律或者征信绑定,就没必要上纲上线。 互道SB就是了。 中国10亿成年人中有9.9亿不知道打新,9.99亿不知道打转债呢,难道街上的大多数人都是SB了?
3.承销商还是要面子的,佳都44%弃购(远超30%规定)依然包销 。 显然没有任何一家愿意背上首个发行失败的骂名。 这么看理论上如果弃购者多的确会对发行者构成一定压力。